2009年12月28日 星期一

愛國主義的『疑他精神』

席維斯史特龍拍的一系列英雄電影中,最出名的一句話點出愛國者的痛苦心結。
『I Love my country do You?』這句話,導演經常用大特寫,主角瞪著觀眾說出來。
他懷疑其他所有人都不愛國的,否則他為何這樣孤立,被出賣、追殺、以及質疑、監禁等等,他卻無悔無愧的坦然就義。

若是後人不了解這一層,是不會明白民族英雄寧可赴死的道理的,例如岳飛明知十二道金牌召回後是死路一條,卻堅執赴死,袁崇煥、張巡等等諸多民族英雄,具有英雄天賦中愛國者的『疑他精神』,因為這種人從不懷疑自己,所以做出非常人理解的決定,這是被質疑『愚忠』的和殘忍的原因。由於這種疑他而不自疑的基因缺陷,造成許多被巧妙誤導、利用和糟蹋的英雄例子。

第一個就是『尊王攘夷』,第二個就是『興滅繼絕』。孔子曾說,『微管仲,吾嘗披髮左衽矣。』顯然孔子是贊揚尊王的『參政』者,因為面對北方匈奴的侵擾,華夏民族一貫是轉而南下攻打『蠻夷』的,北方的燕、趙、以至秦、韓、齊都注重修城牆『防禦』,管仲曾經一再以『尊王攘夷』號召,其實,他攘的是『東夷』,有可能是今天日、韓族,乃至北海道的蝦夷族呢?於是管仲等於當時的『英雄』人物。這種不主動抵抗北方的防禦方式,可以從修築長城看出來,到戰國時代,各國紛紛採取修築長城的辦法,最後讓秦始皇居然可以連成一條『萬里長城』。所以,吳三桂開『山海關』這在愛國者眼中,簡直是打開了民族的『貞操帶』。

對北方退讓防禦的方式到漢朝開始改變,而這種貢獻是兩漢朝被稱為朝代的原因,漢武帝遠征匈奴,規模如同今天美國跨洲遠征伊拉克,相對春秋戰國各『國』的對北方戰役,漢族的興盛不無道理。漢武帝採遠交近攻等各種手段,南匈奴內附,促成北匈奴逃往歐洲,並造成歐洲民族大遷徙。對新統一的中國,漢朝採用的就是『興滅繼絕』政策。

上古中原是眾『國』林立的,孔子在春秋時代周遊『列國』號稱游七十二國,到了戰國末期經過兼併稱七國,替秦朝『統一』中國鋪了路,秦滅六國秦王僭稱始皇帝,乃有『朝代』、呂不韋『一統天下』等詞。漢人滅秦之後展開楚漢爭霸,劉邦統一中國廢除秦郡縣制,決定重新恢復夏、商、周以來的各諸侯『國』,當時稱『興滅繼』,終於換得統一強大的『漢』意志,開始討伐北方匈奴,所以沒有『興滅繼絕』,就不知道『朝代』與『國』的區別,所以歷來稱向北的戰爭就是『北伐』,向南的叫『征』。終於秦漢都是統一後的朝代名稱,不是『國』,情形如同斯拉夫民族統一後的蘇聯,瓦解以後就又是東歐各獨立國,各自又操著差異程度不同的語言,從現代國家同一『民族』又操不同方言的省治,情況相似。

孫中山把日本的『尊王攘夷』當作『道統』的唯一雞巴,拿回繼承,結果是有問題還很危險的,就像英雄的基因缺乏症候是差不多的,弄成中國像是猴王爭霸的『猴洞情結』,更重要的『興滅繼絕』卻被丟在一邊,這情況好像任我行和東方不敗,各練半冊武功祕笈,一個走火入魔成殘廢,另一個成了陰陽人差不多,所以『閹割情結』不是沒有道理的。同一本金庸的小說,有些人就是看不同的層次和理解,有些人也看過席維斯的戰爭英雄,卻只看到砍砍殺殺火炮武器,實在奈何?這也是衡山磨鏡台,老和尚和小和尚都不能成佛的道理。

其實無論是『閹割』『猴洞』情結,兩者都來自愛國英雄主義的『疑他精神』。

愛國者,經常爭鋒相對的,不過是主義啊、信仰啊、思想啊、領袖啊、效忠啊等等的意識型態死胡同打轉,說穿了就是懷疑,懷疑你的主義、思想、信仰、忠心等等與我不同,還懷疑到階級、種族、關係、血緣、膚色,乃至於你嫁了誰,吃什麼稻穀雜糧,跟我不同就不行,這種種的懷疑項目統歸一類就是個『他』字,所以『疑他』精神成為愛國者的標誌,最大的特徵就是他從不懷疑自己,這基因缺陷是遺傳造成的嘛?不是,突變?也不是,是『愛國者』這三個字造成的。

『朕即國家』的時代,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皇帝沒了,國家代替了朕,是偷換行為,國家不是一個人的,也不是虛幻的名詞,缺點就是容易被替換,就像是朝代容易被國家偷換是一樣的,偷換的手段,就是用愛國主義的疑他基因造成的『辮仔問題』,為了一個還不明朗或著根本模糊的抽象名詞,譬如『天下』、『統一』等等,愛國主義者什麼都懷疑,就是不懷疑自己,連自己為何紮個辮仔都不知道懷疑,說穿了還有些自戀,拿這根辮仔當作寶貝,誰要剪掉它,簡直跟閹割他沒兩樣。成龍在『龍旋風』這部電影中,殺了他苦苦追蹤的,割掉他辮仔的宿敵,看看那些要中國人站起來,剪掉辮仔的反清革命烈士,他們的下場其實就是中國『英雄』的下場,看你還當英雄嗎?。

真正的『愛國主義』者,其實很清楚這種當英雄的下場的,但他們視死如歸,雖然,他們會懷疑隨時有人會反對他、出賣他,甚至所有的人民會唾棄他,不諒解他,就像聖女貞德,從來就被教皇當作『女巫』這種異端質疑,最後被教宗燒死,就連耶穌都在最後晚餐中,說出『你們之中必有人出賣我。』的話。顯然,愛國者的下場並不限於中國,所有的愛國者,為了堅定自己的基因意志,勇敢的『視死如歸』、『以死明志』,死的愛國者其實不如活著的有用,這就白白犧牲。為何造成這樣的況呢?原因在賣國者巧妙的利用了愛國主義這種『疑心病』,凡愛國者不可不察。

袁崇煥死在崇禎皇帝的疑心病,崇禎自縊的時候還說『朕非亡國之君,眾皆亡國之臣。』他居然誰都懷疑,就是不懷疑自己錯了。他把國家當自己的,所以他就是懷疑別人。
原來,愛國者第一個錯就在把國家當他自己的,『既然當自己的,何必懷疑自己。』所以他殺完忠臣後,找不到誰該殺的只有自殺一途。這根本不符合英雄都是被殺的道理,所以,崇禎皇帝是最不愛國的,因為他根本不能自殺,應該努力報國衛國,抗戰到底,也許滿清也不會這麼容易統治中國,結果他自己死了,是民族英雄袁崇煥逼死他的,顯然,真正的英雄不愛國,或者說國家根本不能愛。

佛教在中國和在西藏、印度其實相當不同的。有人以為佛教要人孝順父母相親相愛,其實是搞錯了。佛教要你出家、捨身、皈依,就是要你『六親不認』,這也是為你『解脫』,基本並不算一個很嚴重的錯誤,佛祖也從來沒要和尚尼姑愛他,尼姑和尚相愛更是絕大的『罪惡』,十八層地獄在等著你哪,同理,國家當然沒有要求你像愛父母般愛他,但愛國主義者往往超越了這個界限,他要求人人把愛國當祖宗一樣愛,這怎麼可能?

在南洋各地的廟宇前面,往往有一種賣『放生鳥』的小販,只要信徒出錢就可以放走籠中的小鳥,等到信徒走後,小販又把小鳥捉回籠裡,再賣給下一個有同情心的遊客,這簡直是綁架『愛心』的行為,佛祖應該反對這種事,不能讓廟前發生才對啊!可是,廟裡的高僧不是這樣說的,佛祖讓這種事發生,就是希望警惕眾生,當你有了『愛』心,就有人會『綁架』你的愛情,記住,當你有了七情六慾,這就是痛苦的開始。愛國主義者,不了解愛的真諦,盲目的亂愛,根本經不起考驗和挑逗,就是犯罪,最後只有自殺一途。朱舜水早就交給日本武士一把短刀,那把切腹自殺的短刀,愛國者必須先自備一把短刀,否則不配稱愛國者,我也不會尊敬這種『跛腳』愛國主義。

我愛國麼?我懷疑?究竟什麼是愛國主義?我懷疑。我懷疑一切愛國的人,我,應該算是愛國的人,不要懷疑我。這就是──『疑他精神』。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