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28日 星期一

[祖國]是你叫的嗎?

台灣正在給中國大陸上課,上的正是民主政治課。 群眾是盲目的,一旦發動就難以善後,群眾運動是一個載胥及溺的過程,[民主]則是一種覺醒,中國正在覺醒,從台灣建國經驗覺醒。 民進黨前黨主席施明德發動倒扁運動,三十萬群眾響應走上街頭抗爭,支援義工、義捐大批上陣,聲勢浩大,引來許多正在台灣旅遊的大陸民眾好奇,情況好像是當年回大陸探親的老兵,引來向來閉塞的大陸鄉民圍觀,其實,這個事件不僅成為大陸當局關心的政治焦點,更是大陸人民不經意的一個強烈刺激,原來[台灣國]並不存在,阿扁癡心妄想用台灣名義加入聯合國,實現法理台獨的夢,即將破滅,民進黨的前主席發動反撲,用群眾運動對付群眾總統,在民主中國不曾有過,中共在八九年也不會容許的事,卻在台北街頭展開。 [台灣製造],事件曾發生在全中國各地,深入鄉村和各省城市,隨著老兵返鄉,台灣經濟的繁榮震撼了大陸人民,一個當年被拉壯丁入伍的老兵,白髮蒼蒼的返鄉,居然身穿西服,行李飽滿出手闊綽,當時,繼唱鄧麗君的歌之後,模仿台胞戴著太陽眼鏡,[假華僑]成為一種時尚,從那時起,台灣的成功經驗橫掃大陸,除了鄧麗君的歌聲,台灣的一切產品,小到一隻塑膠打火機、雨傘,大到電視、機車,都是台灣的進口產品,鄧小平改革開放十年找不到出口,這實像是突然省悟,用廉價勞工生產,出口美國成為經濟貿易的龍頭。 雖然中國大陸自稱代表中國的正統地位,取代台灣成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台灣始終在實質上牽引中國,這是中共當局最大的羞辱與壓力,恨不得立刻併吞台灣實現統一大夢,但事實卻是資本、技術和材料都自台灣進口,透過美國最惠國待遇,MADE IN TAIWAN 一夜之間,變成MADE IN CHINA,兩黨鬥爭到頭來,還是回到原點,要建設中國就是要向[台灣]看齊,不,應該說中華民國這個[祖國]。 中華民國,你憑甚麼叫祖國? 建國,除了住民自決、既成事實,還要有法理獨立。 魁北克想要透過公投,達成住民自決的獨立,雖沒有成功,但這是可行的。 1949年,人民共和國靠內戰的勝利成立,這是事實獨立,也是可行,但是當時美國不承認,直到1970年加入聯合國為止,法理中國確認,但是[住民自決]依然從缺。中華民國是在1911年,透過民眾革命,推翻滿清統治,並且立刻獲得當時租借中國的各國承認的,當時中國政權雖然獨立,卻是列強亟欲瓜分的次殖民地,英國打算如法泡製,將中國變成另一個印度,並且進軍西藏,蘇聯染指蒙古,和日本在東北兩次戰爭,想要繼承在滿州的權利,法國繼續統治安南,德國對山東和武漢的租借更是不放,日本除了統治台灣,在二戰並和德國結盟,著眼的就是對中國的野心,侵略中國已經開始,中國在當時樣樣不缺就是老邁衰弱,外患阻止不了繼承的大夢,新中國成立,蒙古拱手讓出,香港獨立到九七,在蘇聯和日本的雙重夾擊下,中華民國到了台灣,並且還被美國一腳踢出了聯合國,這是想做祖國的命運。 元朝蒙古南下,宋人節節抵抗,陸秀夫甚至負帝投海,直至政權亡命安南,明朝亡國,鄭成功亡命台灣,華僑組織會黨企圖反清復明,直至滿清割讓台灣,華僑亡命南洋,仍稱中國為祖國。二戰時期,日本侵略中國,包圍佔領沿海,華僑再度投奔四海,到了新大陸,必須對殖民國效忠,只好繼續稱中國為祖國,祖國仍在滿清的統治下。於是,孫中山結合海外會黨發動革命推翻滿清,稱華僑為[革命之母],建立的中華民國當然為中國之子,日本投降台灣重回『祖國』懷抱,本來中國應得到休生養息,但國共開始內戰,充分證明中國民性,『可以共患難,不可以共分享。』中國從此一分為二,兩岸分治為既成事實。 祖國是你叫的嗎? 華僑稱中國為祖國是不爭的事實,當『新中國』成立,也夢想當祖國,基於代表中國的幻想,於是哄騙人民稱其為『祖國』。這些人民既不是華僑,也從來沒離開過中國,如何稱呼[祖國],實在令人費解,正如同[中國大陸]一辭,相對太平洋邊緣國家,對大陸稱中國大陸,如同世人稱美洲大陸,印度大陸意思ㄧ樣,但是大陸人自稱為中國大陸,等於是把台灣排除在中國之外,難怪台獨有了口實。 除了把孫子叫成祖國,仔細探究,中國人認同錯亂的例子竟然不勝枚舉。西方人有稱鄉土、家鄉的,但西方從來沒有將倫常關係比喻成政治關係的,基本上,政治不是倫常關係,封建時代只有改朝換代的關係,繼承人之間有血緣,所以有祖孫的倫常關係,但是民主政治不應該有所謂祖國父國的稱呼,當然也沒有國父國母的稱謂,西方有所謂建國者,當然也不搞國父、國母這一套,當人民盲目崇拜國家,搞尊稱第一國籍為[祖國],不就是亂倫嗎?假如,一個在中國習慣稱國家為祖國的人,哪天當了華僑,到了新大陸,他就會發生認同錯亂,當殖民國出生的華僑,稱中國為祖國時,場面就出現了尷尬,這時候,已經當了華僑的,不論當初是怎樣理由出走的,都已經喊不出[祖國]這兩個字來了。 香港回歸的時候,很多香港人離開香港移民美加,留在香港的人,到今天還是自稱香港人,不稱自己是中國人的,台灣人也是一樣,他們雖然來自中國,卻絕不肯稱中國為祖國,即使其中已經當了華僑多年,他們始終認定自己還在[中國],但一旦你要他稱[中國]為祖國,他還是會跳起來說,台灣不屬於中國。 一個西藏人,他可以說一口流利的華語普通話,但是他也稱自己是西藏人,我認識的蒙古人、新疆人也是一樣,[新疆]一辭,基本上相對中國是[新的疆土],但是,聽到新疆這個名詞的人,還是認為那是中國的一部分,尤其是中國人,這些人其實和香港人、台灣人一樣,內心不認為是中國的人。 如果這些話讓你難過甚至不服氣,那談談一個六四時逃離中國的高幹子弟怎麼說,他等於是最後的反抗份子,他們反抗的正是自己的祖國,掩護他和接濟他們的,很多正在中國為官,這些人有充分的理由不要他們回去,以免影響他們的前途,情況正像以遠華案被通緝的賴昌星,他刻在加拿大受審,但是極力避免被遣送返中國,在中國也有更多涉案的人,希望他再也不要回到中國,這些人卻最有資格稱中國為祖國。顯然,祖國對不同人有不同的定義,你必須確定,祖國是你叫的嗎? 假如,陳水扁的台灣加入聯合國可以成立,法理的台灣國當然存在,但事實他是中華民國的總統,他不知道聯合國不是白痴嗎?他當然知道,但他認為台灣人是白痴,否則怎麼會選他當總統呢?同樣的道理,別以為你天天叫的祖國哪會錯,台灣有群體白痴,中國當然也有,還更大更多哩。新中國成立時,很多香港人、華僑回歸祖國懷抱,這些白癡最後都進了牛棚勞改。這些前前後後的白癡還算少數,當越南解放後中越戰爭,很多華僑回歸祖國,尤其當初前往西貢的香港人很多,這時偷渡回到香港,居然也進了香港難民所,當了二十年[籠民],到了九七年,正是可以回歸中國,這些人最後還是選擇回到越南,另外,有將近一百萬的華僑從河內逃回祖國,但也進了難民村,從此落戶邊界。情況和韓戰結束時一樣,一萬四千個抗美援朝大軍,選擇了到台灣當【反共義士】,最後,其中很多人還回到祖國探親。 談完了法理的台獨、住民自決的台獨,再談[事實]台獨吧! [台獨戰爭]是不可能發生的,只有台海戰爭。中國大陸所有的人民都這樣說,但事實上,他們正在看著台灣,聽台灣人怎樣喊祖國,回歸後香港人不喊祖國,自稱香港人,台海戰後台灣回歸,台灣人還是自稱台灣人的,中國真正不再是祖國了,所有華僑都想說,我是美國人。

顛覆宗師呂不韋

陽翟大賈呂不韋出身商人,却因爲供養秦國質子子楚,官至相國,取得財富,縱橫之術確實獨創一格,却下場凄慘的被賜鴆酒而死,如果正經八百的考據呂不韋,歷史真相一定是十分令人失望的。傳奇故事今天被編成電視劇上演,却傳出編劇被人告剽竊故事,以歷史劇考據史實的精神,史記根據戰國策幷沒有疏失,名垂千古,反而一個劇本要被證明剽竊,究竟是何道理?雙方訴諸法律,恐怕還有一段很長的路。傳播界私自采用他人資料,由來積習已久,出版界藝術界改頭換面的例子更多;國畫大師張大千還是羅掘敦煌壁畫的疑犯,果然他以一個藝術家出土墓藏,爲何能够消遙一生,實在耐人尋味。現今被剽竊人往往先不動聲色,等到時機成熟再訴諸法律,在信息界如Intel、Microsoft屢屢皆是,這是信息化思維正在顛覆世界的前兆,不可不慎重處之。其實大衆幷不關心結果,過程比較令人側目,究竟當歷史劇一片火紅的時候,這又代表什麽現象?不管訴訟進行結局如何?誰才是真正的原創者呢?這種爭執好象說秦始皇是誰生的一樣撲朔迷離,追根究底的好處是知識經濟即將獲益。

戰國策記載,呂不韋問他父親耕田之盈利若干?父答;『十倍』,再問珠寶之盈利若干?父答;『百倍。』又問︰『立主定國盈利若干?』父答︰『無數。』戰國策是劉向整理漢朝繼承秦後,記載漢朝以前的歷史,秦經焚書坑儒又遭楚霸王項羽摧毀,宮室內藏的斷簡殘編應屬直接可靠文獻,他又沒有司馬遷受腐行的『前科』,立場是相當正確而可信的。事後證明呂不韋既耕田『種玉』又玩物弄權,這三件事歷經二千年,對中國已經有了深遠的影響。今天的知識分子若不能正確思辨歷史,則歷史仍停留在原地。

『紅頂商人』的封號,其實帶有政商勾結的意思,在臺灣稱做『黑金政治』,諷刺的是台灣曾出版『紅頂商人』這本書的台鳳集團,已經清算下市,老闆黃宗宏因『菠蘿宴』官司纏身。書中描述清朝末年的紅頂商人,和上海名人杜月笙也有類似性,這些人因政軍關係崛起,也隨著政治倒臺。黃宗宏在日本『留學』接觸藝術,但最愛的却是玩古董車,回台灣繼承父親的事業台鳳集團,1989年當時台鳳與農林是當紅的資産股,股價高不可攀,短短十年揮霍殆盡,迄今仍被限制出境。關鍵就在他曾經引入台育企管顧問公司整頓內部,又與高雄拆船幫、力霸集團結合,外力顛覆終于掏空了資産。

呂不韋在邯鄲遇到夏姬所生子楚,說『此奇貨可居也!』這句話充分證明呂的商人心態,异人子楚從此變成『奇貨』。在戰國時代,商人的地位雖然歷經周朝農政爲主的統治,春秋戰國的紛爭攻防後,地位有所提升稱作大賈,畢竟商人仍比不上貴族的地位。呂去說子楚,子楚說︰『且自大君之門,而乃大吾門?』,顯然符合上對下的語氣。呂回答說︰『吾門待子門而大。』。不同階級地位間,因爲子楚爲趙質而結合,當時,在呂的心目中,貴族落難就是貨的貶值,商人的心態充斥至極。中國聯俄抗日時期,蔣介石曾經送蔣經國到莫斯科留學,雖然沒有古代『交質』的含意,却也代表一種友好關係。在戰國時期,這種現象非常普遍,子楚本來只是安國君(秦襄王)的嫡子,要不是華陽夫人無子,在二十餘庶子間,想要繼承王位才是真正的政治野心。呂說之以利,子楚當然非常高興,『必如君策,請得分秦與君共之。』

子楚的父親是秦國當時的太子安國君,他的寵後安陽夫人沒有生子,呂不韋除了供養子楚讓他廣結賓客,獲得好名聲,再走內綫從安陽夫人姊姊介紹,說服安陽夫人安排將子楚立嗣子,幷請呂不韋教育子楚,秦昭襄王五十年,趙汪琦圍邯鄲,趙欲殺子楚,呂以六百金賄賂城守逃歸秦,趙姬以豪家女母子亦匿逃,安國君六年後登位,立安陽夫人爲後,子楚爲太子,趙送歸夏姬母子,政爲太子。因爲呂趁著安陽夫人沒有生育,抓住女人因此産生的自卑自怨,擔心有朝一日失寵的心理,這場最大的投資,也造就了呂進入秦宮晋升的台階,今天叫做裙帶關係,又不同于外戚,使呂從商人變成相國,關鍵在這些關係全是呂用錢堆起來的,當然局勢的變動給呂製造機會。一年後昭襄王也死了,贏政即位以呂爲相國,至此呂的立主定國心願達成。

在古代講究出身是家世很重要的,政權的移轉必須有世冑出身做依靠,連三國時代劉備也都以蜀漢自居正統,否則呂也不必當子楚是奇貨了,隨便找一個『盲流』不行嗎?接著『李代桃僵』之計,加上諸多衍生的口實,都不能讓秦始皇及呂不韋翻悔出身來歷,當然關鍵在趙姬這個可憐的女人身上。中國到滿清末年,女人還在纏小脚取悅男人,戰國時代女人的子宮,下場當然更可憐了,有人說她是家妓,也有說是豪門女,總之,她是一個『女人』,當然有子宮,跟她是否淫蕩、下賤、搞不清跟誰生子劃上等號,其實有子宮迷思的只有男人,所以中國到滿清時代,後宮還是嚴禁男人的禁地,整個歷史事實已經說明了子宮情結的病態,宦官、太監、乃至于外戚幹政,子宮和後宮干擾了王宮,這些縱橫俾揭都是男人政治,既然是大男人心態,趙姬出身應該還有些正當,否則子楚身邊豈無女人乎?
呂不韋和趙姬之間或有私情,否則憑空捏造一個十二月生子,似乎多餘。秦始皇追訴呂的三大罪狀,一是質問呂對秦的貢獻?二是和秦的關係?三是爲何稱呂爲仲父?這三件都讓呂無詞以對,直擊呂的要害,總不能空口無憑的說出自己是皇帝生父,作爲一樁貢獻吧?
後來始皇稱始,恐怕也是出于對出身不明的反動,可見這場出生來歷是深入影響贏政的。

究竟秦始皇是誰生的?
經過錢繆和郭沫若的推翻,另有餘英時的辯證及翟、耿、方舟子等人的爭執,這件事染上太多意識型態的儻論,今世誰敢再自命考證專家?你(你)相信十二月懷胎的事嗎?它有沒有可能自古就是女人掩飾私生子的藉口呢?今天的法律是不會承認的。其次,爲什麽偏偏發生在贏政的身上?許多出生的异象傳說,在中國各種任何奇奇怪怪的都有,據說賈寶玉出生時,口中含了一塊玉,所以名爲賈寶玉;我的母親一共生了十胎,每個出生時嘴裏都含了一泡屎,連一雙筷子都沒帶出來,就上桌吃飯了。這種兩千年的謊話,在科學時代還在引經據典的爭論,本身就是一件笑話。就算不是呂下的種,編出這套謊言就不是也不應是一個正人君子所爲,一個縱橫家可以說謊嗎?恐怕只有商人吧!贏政不愧爲始皇,將計就計稱呂不韋爲『仲父』,何謂仲?伯仲叔季是也。如果還有其它解釋,反正不是正父吧!贏政即位不久,立刻消滅繆毒(代)的叛變,再廢掉呂權,這個出生問題對秦始皇來說,就像一刀斬斷,把仲父的解釋和出生來歷,原封不動還諸其人,等于是說︰『你答的出來就是對秦有貢獻。』,偏偏呂沒有甘羅的三寸不爛之舌,枉他一世欺天下人,却偏偏對自己認定的兒子說不出來,枉他編成呂氏春秋二十萬言。就算他敢說出來,天下人不服還是死罪一條,這就是獨霸的基本教義,承不承認結果都是一樣,不必我親自動手。

凡是功業的成就,必有突破性的創意在其中,輸家不是拖曳遲緩,就是昧于現實。秦詐楚懷王入秦,懷王逃走又被趙送還,懷王嘔死。燕太子丹入質于秦,又逃回燕國,荊軻知秦恨丹入骨,假丹人頭行刺秦王,秦舞陽懦弱遲疑,荊軻飲恨失敗,燕太子丹死不瞑目。顯然秦國的吝嗇對照楚人的天真,讓楚人蒙上愚昧之名,燕趙則博慷慨激昂之稱。始皇統一六國、車同軌、書同文、統一度量衡,却統一不了人民母語,顯然武力是陽,言語屬陰,陰陽交合不相統屬。征服是戰國時各國兼幷的趨勢,秦只不過發明許多强而有效率的制度,遠交近攻也不是始創自呂、首功之制、嚴刑峻法和挾持人質,對照統一六國後,修馳道、長城、開運河、焚書坑儒,秦建立的是中央極權,六國尤其是齊,恐怕還停留在對秦『淫亂之國』的認知上。呂對始皇的思想影響絕對很大,使秦始皇在十年間以武力征服六國,他不眠不休的征服狂熱,有拿破侖的霸氣,對照呂用女人珠寶黃金縱橫家,隱諱真相與模糊真理,硬說秦是水德,難以信服,若無呂則無始皇,無始皇,六國未必滅亡,因此呂僅有顛覆六國之功。

嫪毒(代)事件,陰謀奪權也罷淫亂也罷,反正天下人已經傳開始皇身世之迷,加上一條通奸淫亂也不算什麽,可憐一個女人如何甘願爲家妓,買來的?愛上呂的出手大方?又如何甘願委身子楚,希望跟一個貴族,有朝一日飛上枝頭成鳳凰?都算年青女人夢想吧!無論出于志願不願,也不算錯,錯在呂這個拉皮條的計策。犧牲一個女人青春他幷不是個案,范蠡用西施計誘吳王夫差,顯然當時的女人沒有政治地位,只能被男人當作政治籌碼,他再用偉男引誘寡婦,真毒。另一個計策就是花錢,『五百金予子楚,爲進用,結賓客。
複以五百金購奇物好玩....。』,賄賂又是另一項計策。所有現代商場的惡質形狀,他已經都具備了,以一個商人來說送禮喝酒玩女人,根本是生意成功的要件。只是他想不到嫪毒(代)野心大到奪權,根本就是上梁不正下梁歪,國家混亂倒給贏政最好的機會,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毀人名節也罷,浪費青春也罷,贏政總還是女人生的,玩陰的結果呂輸給了陰人。

一字千金的典故來自『呂氏春秋』的呂不韋,應該沒有疑義。呂氏春秋算起來就像今天的百科全書,天文地理無所不包,對秦朝以前的國家和諸子各家學說作了批注,如果呂氏春秋是提供贏政治國的參考,顯然贏政幷不接受。呂既非出身貴族,雖貴爲相國,居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即使他一手操控贏政,却也無法取代皇帝位置,兩人間的矛盾日深,呂消滅周宗室却是叛逆思想,贏政逼殺呂就是反動。

一個區區周宗室,呂所以親自攻打,當然有易九鼎心理,周朝六百年的正統歷史和文化,給中國人民長久的繁衍機會,領先世界同時代的其它文化,爲一己之私利,他居然企圖一舉超越,恐怕這和他心態有關,這個妄自尊大的商人,却成了當時的全民公敵,注定沒有逃過天下人的路,所以他在呂氏春秋中寫道︰『天下非一人之天下,天下人之天下也。』
。當春秋封建時代,明知與現實相悖,却斗膽這樣寫,看來他自認自己掌握大權,再效商鞅立木爲信,故意出告示看是否有人反對他,這種挑戰顛覆思想的心態,對照平常人所知的順時應天,嚴重的扭曲了知識分子的職分,知識分子和政客的區別,一個是不必實際負責,一個是想盡辦法卸責。呂用模糊化的語辭,用煽動一個軍頭的手法挑撥始皇,顯然失敗了,反而讓秦始皇後來施行專政,收天下兵器鑄十二金人,以防叛變。另外,天下爲公這句千古名言,本身就有疑問。如果十二月生子是一個謊言,呂爲仲父也是謊言,試問這句痲痹中國人兩千年的話,是否可能是呂另一個模糊的謊話?就好象『天下爲公』,這個公字,可以當男人解,也可當衆人解,爲字也可讀作(僞)。至于天下嗎?用『世界』代替以後,變成『世界非一人之世界,世界人之世界也。』江山如此多嬌,惹天下英雄盡折腰。何必爭天下,爭江山,爭世界第一吧!

陰陽五行終始說法,在中國也是深植人心的數術。按當時呂氏春秋等的說法,周屬火以赤色代表火,秦屬水尚黑,因爲水克火所以代周,拿這種理論泛政治化,目的不過是要取代周朝正室。這種神話欺民就好象西方人說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白種人是優良品種,和希特勒殺猶太人是一樣的理由,可惜秦至二世而亡國祚太短,在五行八卦這又如何解釋?現代社會科學解釋,秦建立一元化的制度,造成政治統一的觀念,也因爲一元化的結果,修長城、馳道、運河勞民傷財,農民十年不事生産,到了胡亥用趙高爲相,當項羽進攻咸陽胡亥不知軍事,即使秦朝仍有許多將領,也抵擋不了揭竿而起的各路兵馬,趙高居然殺胡亥立孺子嬰,這種『下詔罪己,以謝天下。』的防禦方式實在可悲。呂以商人思想竊國,最終還是應驗了『天下爲公』這句話,實際上,槍杆子出政權,政治以軍事開端,中外皆然,至于反不反商却是其次。果真秦有水德,應該說商人屬水,所有的政權都是結束于商水,因爲商人無國界,有國界的地方就有走私,如果據此推論,所有國家都應該反商才對,顯然呂不韋基本上在反對國家政權的,這就是他顛覆的商人本質,幷不是縱橫家的長短術。

《呂氏春秋‧安死》還記載當時風行盜墓風氣。因爲周是一個宗法制度嚴謹的政權,無論祭祀禮制都有一定的規定,厚葬也是被各國宗室所重視的,陪葬的珍奇寶玉甚多,也被盜墓者視爲發財的機會。戰國時期,各國紛紛滅亡,當然前朝的古墓就成爲目標,朝代沒有不亡的,墳墓也就挖不完,到了今天發掘出土的漢朝以前墓地比較少了,近代最有名的,就屬發掘慈禧太后墳墓的軍閥,爲政者看你還敢不敢貪財聚斂?呂爲商人,當然知道珍奇古玩的出處,他仍用這些出土珍寶去求晋升,你說他懂陰陽五行之術,却是玩物如玩火。
後來的帝王用了更殘忍的方式,就是殺死所有建造王陵的墓工,以確保墓葬的安全,古埃及就是采用這種手段,秦始皇的陵墓當然不會例外,看發掘出的始皇陵規模,這又與呂不韋的思想相反。

呂不韋另一個事迹,是任用左丞相甘茂的孫子甘羅。呂派張唐出相燕國,但張唐因爲曾經伐趙,擔心路過趙國遭報復,呂派甘羅說服張唐,又自請爲趙使,憑他的口才說服趙獻五城賂秦,再說趙攻燕,秦兩面得利再取得上穀十一城。史記穰侯列傳記載這個十二歲封相的故事,呂利用一般人不防備小孩的心理,更利用甘羅祖父甘茂的名氣,使得天下的父母皆望子早熟,這又像巴勒斯坦利用少年兵的戰術。功利的縱橫之術,連純真的孩童也不放過,這使我想到非洲的早熟少女,十二歲嫁人生子,才二十五歲就作祖母,三十出頭就已蒼老,這樣的民族怎樣復興?當然中國歷代不乏少年皇帝,始皇即帝位也才十三歲,實際掌權的就是呂自己,當然莊襄王死後,贏政不懂政事,呂的權力自然是挾天子以令諸侯,這種私家天下的畸形宮廷政治,戕害了正常的人格養成,一個在權謀詐術教導下成長的人格,當然不能指望他仁愛寬厚,兒童失去應有的快樂同年,僅爲了滿足父母虛榮,朝野是否都有錯呢?在當時秦國的軍國强兵,呂不韋的提拔,終于製造出一個甘羅,這和中國人少年老成失去童心有關。後世有多少父母,希望自己的兒女能像白居易、蘇東坡一樣,恨不得七歲能詩,是個天才兒童。據說詩仙李白因爲迷路獲救後,大醉三天入水捉月而死。

假設呂的功利思想是顛覆六國的原因,他怎麽也想不到,顛覆他自己的竟是自己一手栽培的兒子,如果找出趙姬在這場政治漩渦中的唯一籌碼,大約就是讓呂相信贏政是他的種,那麽不僅秦始皇迷思,呂才是徹底的輸家,那麽趙姬也不全然是受害者。商人以功利思想教兒子賺更多的錢,兒子以功利思想去念書、交友、做事,或許他可能因此而平步青雲之上,可惜,幷不是所有的兒子都有同樣的機遇。歷史上各行各業都有父子兵,確實家傳的技藝可以登峰造極,一個穩定的社會,也需要一段長時間的推衍,以現代人的眼光,去批評古人的道德和價值,基本上幷不公平,反正古人不會和你爭論,真相也無人知曉,也許呂是甘願飲鴆而死的,當一個人絕望至極,會産生自殺的傾向,而自殺的人,决不會偏限從事何種職業,同樣也不計較怎麽死,只是在乎怎樣活過。子非魚,焉知魚之樂乎?

呂無法說服一個將領張唐,十二歲的甘羅却辦到了,顯然呂的縱橫術不及甘羅。到了甘羅主動出使趙,堂堂一個相國,還去請示始皇,除了他是人臣下位,另一個原因恐怕就是怕失敗,甘羅失敗的責任當然可以由始皇承擔,始皇真的派甘羅出使。後來始皇儘管群臣反對,又同意嫪毒(代)封侯的事,就是霸道表現,呂只有謀却無才注定失敗,等到繆毒造反奪權,呂當然脫不了責任,任何人都相信甘羅是呂提拔的,嫪毒當然也不例外,兩件事都是始皇同意的,甘羅謀利燕趙于秦呂無罪,嫪毒叛逆却有過,成功了利益歸始皇,失敗了呂去承擔,霸道就是如此,呂若是懂得進退明哲可以保身,却故意編呂氏春秋去挑撥一個皇帝,這就像和尚對鰐魚說法。作爲一個政客呂還是不够格,即使呂氏春秋讓他超越四君子,頂多不過是個學閥,當呂坐罪下臺後,他的門客不斷進諫始皇爲他開脫,却被始皇通通殺光了,這時他也明白大勢已去。以一個商人的角度看,他賠光了一切成爲『火山孝子』倒也灑脫,如果不以成敗論英雄,他創造商人干政的功利思想先例。

呂死後呂氏春秋却流傳下來,呂的思想貫串春秋時代的百家學說,『以爲備天地萬物古今事』和始皇的專制集權恰好對照,也爲後來反秦提供最好的模板,漢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黃老之治等,足足影響中國二千年。迄今供學術思想界各取所需,資治通鑒收納更多,其中,禪讓納賢順民用衆行論國爲天下等一統觀念,讓後代各朝思想禁錮起來,直到西風東漸太平天國義和團八國聯軍維新五四運動,文化大革命,中國人的思想包袱太沉重,假若還不能鑒古知來跳出窠厩,怎樣迎接信息化知識經濟時代?再舉一個現實問題,中國十五億人口讓「中土」負擔沉重,這是怎樣造成的?人口膨脹當然也是世界性問題,如果由女人承擔全部責任,說得通嗎?如果說是以農立國需要丁壯,戰爭內亂需不需要丁口呢?還有土地問題....。讀古書與其沉醉于美好古代,不如顛覆思想價值,從這個角度想,政治上的顛覆呂是失敗的,文化上「學閥」算是貶抑,商人則是成功,但中國因爲商人顛覆的印象,歷來如呂不韋王莽漢武帝國營鹽鐵酒等事,對照今天「先讓一部份人富起來」的新資本主義,從商人巔覆的角度看呂不韋,他的資歷完整又領先。

相巴佬 2001,10,26

愛國主義的『疑他精神』

席維斯史特龍拍的一系列英雄電影中,最出名的一句話點出愛國者的痛苦心結。
『I Love my country do You?』這句話,導演經常用大特寫,主角瞪著觀眾說出來。
他懷疑其他所有人都不愛國的,否則他為何這樣孤立,被出賣、追殺、以及質疑、監禁等等,他卻無悔無愧的坦然就義。

若是後人不了解這一層,是不會明白民族英雄寧可赴死的道理的,例如岳飛明知十二道金牌召回後是死路一條,卻堅執赴死,袁崇煥、張巡等等諸多民族英雄,具有英雄天賦中愛國者的『疑他精神』,因為這種人從不懷疑自己,所以做出非常人理解的決定,這是被質疑『愚忠』的和殘忍的原因。由於這種疑他而不自疑的基因缺陷,造成許多被巧妙誤導、利用和糟蹋的英雄例子。

第一個就是『尊王攘夷』,第二個就是『興滅繼絕』。孔子曾說,『微管仲,吾嘗披髮左衽矣。』顯然孔子是贊揚尊王的『參政』者,因為面對北方匈奴的侵擾,華夏民族一貫是轉而南下攻打『蠻夷』的,北方的燕、趙、以至秦、韓、齊都注重修城牆『防禦』,管仲曾經一再以『尊王攘夷』號召,其實,他攘的是『東夷』,有可能是今天日、韓族,乃至北海道的蝦夷族呢?於是管仲等於當時的『英雄』人物。這種不主動抵抗北方的防禦方式,可以從修築長城看出來,到戰國時代,各國紛紛採取修築長城的辦法,最後讓秦始皇居然可以連成一條『萬里長城』。所以,吳三桂開『山海關』這在愛國者眼中,簡直是打開了民族的『貞操帶』。

對北方退讓防禦的方式到漢朝開始改變,而這種貢獻是兩漢朝被稱為朝代的原因,漢武帝遠征匈奴,規模如同今天美國跨洲遠征伊拉克,相對春秋戰國各『國』的對北方戰役,漢族的興盛不無道理。漢武帝採遠交近攻等各種手段,南匈奴內附,促成北匈奴逃往歐洲,並造成歐洲民族大遷徙。對新統一的中國,漢朝採用的就是『興滅繼絕』政策。

上古中原是眾『國』林立的,孔子在春秋時代周遊『列國』號稱游七十二國,到了戰國末期經過兼併稱七國,替秦朝『統一』中國鋪了路,秦滅六國秦王僭稱始皇帝,乃有『朝代』、呂不韋『一統天下』等詞。漢人滅秦之後展開楚漢爭霸,劉邦統一中國廢除秦郡縣制,決定重新恢復夏、商、周以來的各諸侯『國』,當時稱『興滅繼』,終於換得統一強大的『漢』意志,開始討伐北方匈奴,所以沒有『興滅繼絕』,就不知道『朝代』與『國』的區別,所以歷來稱向北的戰爭就是『北伐』,向南的叫『征』。終於秦漢都是統一後的朝代名稱,不是『國』,情形如同斯拉夫民族統一後的蘇聯,瓦解以後就又是東歐各獨立國,各自又操著差異程度不同的語言,從現代國家同一『民族』又操不同方言的省治,情況相似。

孫中山把日本的『尊王攘夷』當作『道統』的唯一雞巴,拿回繼承,結果是有問題還很危險的,就像英雄的基因缺乏症候是差不多的,弄成中國像是猴王爭霸的『猴洞情結』,更重要的『興滅繼絕』卻被丟在一邊,這情況好像任我行和東方不敗,各練半冊武功祕笈,一個走火入魔成殘廢,另一個成了陰陽人差不多,所以『閹割情結』不是沒有道理的。同一本金庸的小說,有些人就是看不同的層次和理解,有些人也看過席維斯的戰爭英雄,卻只看到砍砍殺殺火炮武器,實在奈何?這也是衡山磨鏡台,老和尚和小和尚都不能成佛的道理。

其實無論是『閹割』『猴洞』情結,兩者都來自愛國英雄主義的『疑他精神』。

愛國者,經常爭鋒相對的,不過是主義啊、信仰啊、思想啊、領袖啊、效忠啊等等的意識型態死胡同打轉,說穿了就是懷疑,懷疑你的主義、思想、信仰、忠心等等與我不同,還懷疑到階級、種族、關係、血緣、膚色,乃至於你嫁了誰,吃什麼稻穀雜糧,跟我不同就不行,這種種的懷疑項目統歸一類就是個『他』字,所以『疑他』精神成為愛國者的標誌,最大的特徵就是他從不懷疑自己,這基因缺陷是遺傳造成的嘛?不是,突變?也不是,是『愛國者』這三個字造成的。

『朕即國家』的時代,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皇帝沒了,國家代替了朕,是偷換行為,國家不是一個人的,也不是虛幻的名詞,缺點就是容易被替換,就像是朝代容易被國家偷換是一樣的,偷換的手段,就是用愛國主義的疑他基因造成的『辮仔問題』,為了一個還不明朗或著根本模糊的抽象名詞,譬如『天下』、『統一』等等,愛國主義者什麼都懷疑,就是不懷疑自己,連自己為何紮個辮仔都不知道懷疑,說穿了還有些自戀,拿這根辮仔當作寶貝,誰要剪掉它,簡直跟閹割他沒兩樣。成龍在『龍旋風』這部電影中,殺了他苦苦追蹤的,割掉他辮仔的宿敵,看看那些要中國人站起來,剪掉辮仔的反清革命烈士,他們的下場其實就是中國『英雄』的下場,看你還當英雄嗎?。

真正的『愛國主義』者,其實很清楚這種當英雄的下場的,但他們視死如歸,雖然,他們會懷疑隨時有人會反對他、出賣他,甚至所有的人民會唾棄他,不諒解他,就像聖女貞德,從來就被教皇當作『女巫』這種異端質疑,最後被教宗燒死,就連耶穌都在最後晚餐中,說出『你們之中必有人出賣我。』的話。顯然,愛國者的下場並不限於中國,所有的愛國者,為了堅定自己的基因意志,勇敢的『視死如歸』、『以死明志』,死的愛國者其實不如活著的有用,這就白白犧牲。為何造成這樣的況呢?原因在賣國者巧妙的利用了愛國主義這種『疑心病』,凡愛國者不可不察。

袁崇煥死在崇禎皇帝的疑心病,崇禎自縊的時候還說『朕非亡國之君,眾皆亡國之臣。』他居然誰都懷疑,就是不懷疑自己錯了。他把國家當自己的,所以他就是懷疑別人。
原來,愛國者第一個錯就在把國家當他自己的,『既然當自己的,何必懷疑自己。』所以他殺完忠臣後,找不到誰該殺的只有自殺一途。這根本不符合英雄都是被殺的道理,所以,崇禎皇帝是最不愛國的,因為他根本不能自殺,應該努力報國衛國,抗戰到底,也許滿清也不會這麼容易統治中國,結果他自己死了,是民族英雄袁崇煥逼死他的,顯然,真正的英雄不愛國,或者說國家根本不能愛。

佛教在中國和在西藏、印度其實相當不同的。有人以為佛教要人孝順父母相親相愛,其實是搞錯了。佛教要你出家、捨身、皈依,就是要你『六親不認』,這也是為你『解脫』,基本並不算一個很嚴重的錯誤,佛祖也從來沒要和尚尼姑愛他,尼姑和尚相愛更是絕大的『罪惡』,十八層地獄在等著你哪,同理,國家當然沒有要求你像愛父母般愛他,但愛國主義者往往超越了這個界限,他要求人人把愛國當祖宗一樣愛,這怎麼可能?

在南洋各地的廟宇前面,往往有一種賣『放生鳥』的小販,只要信徒出錢就可以放走籠中的小鳥,等到信徒走後,小販又把小鳥捉回籠裡,再賣給下一個有同情心的遊客,這簡直是綁架『愛心』的行為,佛祖應該反對這種事,不能讓廟前發生才對啊!可是,廟裡的高僧不是這樣說的,佛祖讓這種事發生,就是希望警惕眾生,當你有了『愛』心,就有人會『綁架』你的愛情,記住,當你有了七情六慾,這就是痛苦的開始。愛國主義者,不了解愛的真諦,盲目的亂愛,根本經不起考驗和挑逗,就是犯罪,最後只有自殺一途。朱舜水早就交給日本武士一把短刀,那把切腹自殺的短刀,愛國者必須先自備一把短刀,否則不配稱愛國者,我也不會尊敬這種『跛腳』愛國主義。

我愛國麼?我懷疑?究竟什麼是愛國主義?我懷疑。我懷疑一切愛國的人,我,應該算是愛國的人,不要懷疑我。這就是──『疑他精神』。

中國的人

以上海為例子,可以證明沒有幾個真正的上海人,以此類推,只要求證出所有中國人都不是發源於中國,就可以說,世界上其實沒有真正的中國人,只有中國的人。但為何中國人老愛說;『你承不承認你是中國人?』『這裡是中國!』你問英國人,他一定會回說,央格魯撒克遜,你問德國人,他強調自己是日耳曼民族,明明,中國概分成數個大族群,以及許多小族群,可就沒有一個族稱做『中國族』,當然更沒有上海族、香港族、台灣族,那何以這樣分『人』,這樣的話,只證明一件事,中國人喜歡說謊。

一個台灣朋友綽號叫做『阿忠』,有次他就在我面前申辯;『無論人到美國或到大陸去,都稱我們是台灣,世界各地都知道台灣不知道中華民國,為什麼不乾脆就把國名改為台灣呢?』
我說;『大家都叫你『阿忠』,你為何不乾脆改姓『阿』?』
從此他再也不敢在我面前談政治問題。只有中國人會把這樣單純的一點偏見,當成政治訴求,中國人做的蠢事還不僅只這一項。
到廣東去打工的人都有這麼一個經驗,因為口音不同,所以被稱為『外省人』。南方人很喜歡這樣稱呼後來的移民。
我的父親從湖南到上海,再輾轉到台灣,也被『台灣人』私下稱為外省人,有時還被稱為『外省豬』。到了最近民進黨的台獨勢力抬頭,稱我這種父母來自內地的人為『外省第二代』,當然依此類推,我的兒女就是第三代、第四代﹒﹒。總之,你永遠就是『外省人』,不管你移民多久,香港人也會這樣對待內地人,上海人也會。一個北京朋友到上海『開洋葷』,因為習慣不改,隨地吐了口痰,被帶到派出所折騰了幾個小時還罰了款,因語言不通嘔一肚子氣,可想而知,我從小對『台灣人』的厭惡有多深。
地方排外心態總有的,可有些人本來不是上海人,偏偏自稱上海人,香港人口大半以上是內地遷入的,也自稱香港人,本來不是台灣人,自稱自己是台灣人,以為後來的外省人就是鄉巴佬,容易被騙上當,藉以取笑取樂,可別以為這種事只有標準的中國人,才這樣惡搞法,我認識的俄國佬也愛搞這套;但是下面這道菜,可是中國人的專利啦!

第一次回內地省親,每當我一道明自己的來處,立刻被稱呼為『台灣人』,這在我心中真是又有氣又好笑,想不到我最厭惡的『台灣人』三個字,竟然是我自己的代稱,回到老家,居然真的還是被稱為『台灣佬』。本來這種小事,你從哪來就被稱哪人又有何不對,根本不值得提倡引申,不過,最近陳水扁政府把中華民國護照上加註『台灣』就很有意思了。

其實我這話是有深意的,連李敖都聲稱自己是蚩尤的後代,輾轉從山東又遷到東北的哈爾濱,他這話卻是有富有民族色彩的,當然這也就是一種中國人的態度;『既要不忘本,又擺出一種佔地為王的姿態。』其實心理的出發點,還是奴才當久了的『自保』。

正確的說法,『上海人』應該稱為『上海的人』,台灣人稱作台灣的人,依此類推『中國人』應該稱作『中國的人』,以免簡略之後,倒果為因,把錯的當作對的來用,就可笑至極了。

上海市古為揚州屬地《禹貢》、春秋屬吳後又屬越,戰國時入於楚,秦朝置縣領於會稽郡,唐朝隸屬華亭縣,宋置市舶,元朝更見繁盛,開始有有上海之名稱。所謂上海、下海,水利書謂;『松江之南大浦十八。』概係十八浦之其中兩浦名稱。
以上是指行政劃分的上海沿革,又根據當時報紙的記載;
『通俗所稱的上海,指的是南到洋涇濱,北到蘇州河,東起黃埔灘、西迄泥城橋專屬英租借區一隅,名為上海。』
故在虹口或南市的人,如果要去英租借就說成『到上海去』。(也有稱上洋)積非成是之後,相沿成習,從此以上海代表全市的名稱。

舊城牆建於嘉靖三十二年,明朝戶口已有五十萬,清初析分出清浦、南匯、川沙,面積僅餘三分之一,人口驟減至四萬八,嘉慶庚午復增為五十二萬,同治初不逾六十萬,光緒年間已達八十萬,民國二年,因商業發展需要,拆城牆改建馬路,彼時租界內華人統計人口已達一百六十萬,尚不包括華人居住地界,人口數已然躍登當時世界人口最多城市。

上海最早的土話與鄰近略不相同,與其他省分大異,開埠後夾雜鄰近寧波、蘇州話方言,就是上海各區又概分華亭、昆山、嘉定口音,而浦東和浦西又略不相同,租界又夾雜洋涇濱,各種流民切口混雜其中,外人出來乍到自然莫名所以。原來,『上海』之名是從一條溝渠而市舶而市鎮,最後發展成整個大上海市。當然,所有語言和人口,多半還是來自四周近鄰省縣,使得上海發展出今日舉世驕傲的人口和繁華。

嚴格說來,所謂上海話是混合的語言;於是,自稱上海人的人,顯然多半不是上海的原住民,上海人也是『混』出來的。而所謂台灣人,根本就是從內地遷徙過去的,先去的人就對後來的人說,我是台灣人,你是外省人,就連『台灣話』指的就是閩南話。於是,先到上海的人,就對後去的人操著混雜著寧波、蘇州話的上海話說,我是上海人,你是鄉巴佬,最好要老實點,這裡的規矩要多學學。你若是真的被騙就太傻了,通常中國人都很喜歡做這種事,特別是糊弄新來乍到的外地人。

當一個老實的外來人,第一次被當地人欺負以後就學乖了,其實他根本也找不到解決的方法,乾脆如法炮製,也學起上海口音,對著看起來愣頭愣腦新來的鄉巴佬,也看準了這種心理矛盾,就開始耍弄他的小聰明,看這個鄉巴佬怎樣處理,果然屢試不爽,這種騙術就這樣蔓延開來。我可以想像,和民國初年一樣,一個操著洋涇濱英文的上海混混,怎樣對一個蘇州來的大姑娘說;
『你有沒有本市暫住證啊,掏出來看看,沒有就乖乖跟我走。』

『自己沒有解答,就把問題轉嫁給別人。』這個概念很重要的,起源來自於困惑矛盾。在加拿大碰到很多老中,滿口就是他在國內如何如何吃得開,現在祖國多麼強盛偉大,或者說美國多麼可惡,我問他那你幹麼離開中國?他支支吾吾就答不出來了。根據統計,半數的中國移民下一個目的地是美國,移民認為加拿大並不適合生活發展,可笑,我相信一半以上反美的人,一有機會去美國,他會跑得比快,就像一些滿嘴罵政府無能腐敗的,一有機會做官,恐怕比誰都懂得哈腰諂媚以及橫征暴斂吧。

在我買卡城這棟房子的時候,因為中間籬笆跨入我的土地有三米寬十五米長,我便將籬笆移回中線,無形中我的鄰居少了一片院子,而他堆在院中的一些雜物就到了我的院子裡,我知道若是我把雜物留下,他一定會說那是他的財產,而我若是將雜物搬過去,他就會說成垃圾,所以事先請律師簽證並且發了律師信,果然,這個老中在我移完籬笆不久,既不提分攤修繕籬笆的費用,竟跑來敲我門,要我把『垃圾』搬走。
這就是老中的德性,可恨我居然也是中國人,為何不簡單直爽些呢?

無數次的,我被質問,你承不承認你是中國人?我不懂,中國人就中國人,為何還要承認一次?後來,我發現問題不在我,在這些困惑的『中國的人』,因為他困惑,所以才會提出困惑的矛盾的問題,其實中國也不等於中華人民國,要我承認中國人我會毫不猶豫,至於要我承認中國的人,我則會先問哪個中國。
『台灣的人不等於台灣人,同理中國的人不等於中國人。』

有一次我去北京,一個高幹對我說,湘巴佬還是很有中國人的風格,不像香港人太狡猾又刻薄,大概是作『亡國奴』太久了。我當時大吃一驚,香港人何時變成『亡國奴』了。當初割讓的如果是上海,豈不是說上海人也變成亡國奴了。那麼,台灣被割讓給日本過,當然曾做過亡國奴不錯,可這不是台灣人自願的,對台灣人來說,『台灣光復重回祖國懷抱』是一件重大的歷史,可現在卻又要承認另一個人民國,當『中國的人』,這就比死還難過。不久,我到上海去,一個飽受刁難的美國華僑,氣憤的從派出所中出來,學著北京人的腔調衝著我用英文說,『這是中國。』

在網路上,我看到一些有思想的菁英份子,隱約已經覺悟到自己其實是奴才的屬民,甚至已經有些年輕人,開始厭惡身為『中國的人』。不錯,我無法改變我的膚色和血緣,也不會否認我是漢族的後代,以及我從中國來的事實,但是所謂的中國並不等於人民國,這是文化的中國,民族的中國,我很驕傲我是中國人,我卻感到悲哀,許多我的同胞,不知道自己是『中國的人』。忽然,我理解到,日本人稱漢人是『清國奴』的道理,奴隸指從屬在某一個國家之中,沒有國民地位的人。清朝,滿漢是不同階級的二元社會,元朝的蒙古人和宋人也是不同階級的,不是『亡國奴』是什麼?

千萬別跟豬打架

「因為你只會弄得一身髒,而且你會讓豬變得很快樂。」 其實,中國人養豬已有幾千年歷史,中國象形文字的【家】字,就是在一個屋頂下有頭豬,文化上,中國農業社會靠豬吃飯很長一段時間,金華火腿是豬腿,雲腿也是豬腿做的,四川豬鬃抗戰前後外銷到美國,賺取很大量外匯,當臺灣鹿皮供應告罄,也是用豬皮做替代品,山東阿膠大部分原料就是豬骨,中國香腸和西式熱狗、漢堡多半是豬肉做的,少用牛、羊肉。豬除了殺來吃,還有很多經濟和環保價值,最有名的是豬糞可以做沼氣發電,推動公共公車。你要是笑中國人像豬,他還會很得意,豬是一種聰明的動物,你要殺它的時候,他不像牛一樣待宰,他會大叫,逃的飛快,幾個大漢抓不住它,這個抓豬的傻事,大概很多人和我一樣都幹過。 豬不笨,但是卻經常把自己弄得一身髒,科學家研究,其實豬是很愛乾淨的動物,究竟豬把自己搞髒的用心何在?竟沒有人知道,但豬很髒,這是給一般人的印象,它確實又髒又臭,還愛在自己的糞堆中打滾。 西遊記中,豬八戒是天蓬元帥下凡,和孫悟空及沙悟淨齊名,是唐三藏的第二個徒弟,法名悟能,貪吃、貪睡、又好色,只能挑擔涉水,經常闖禍誤事,法名悟能,偏是無能的庸才,每當危急時刻,不僅成事不足還要靠他人搭救。 西遊記是中語文學名著,很多人指出,西遊記是中國人的平民人生哲學,相對唐僧、孫悟空、沙悟淨,這種豬性人,占了人口中四分之一強。 「千萬別跟豬打架」作著BOB ROSNER,強調在工作職場中,不要讓豬變的很快樂。 宋朝的時候,有個秀才進京趕考,落第之後淪落京師,盤纏將盡之際,人已餓得頭暈眼花,不得已掏出腰際最後一個銅板,走到路邊的攤檔,跟攤頭買了一碗面,拿起筷子,正準備享受他最後的一餐,然後準備流浪回鄉,說時遲那時快,一旁虎視眈眈的髒乞丐,一個箭步沖上前去,對準那碗面吐了一口又厚又黏的痰液,這時,秀才端起面碗,吃也難受,不吃也不是,攤頭對這事早已習慣,惹不起丐幫,裝做沒看見。髒乞丐沖著他得意的笑,秀才大怒,質問乞丐,你這是甚麼意思?乞丐說道:「咱跟你一樣,也曾是個秀才,就算你吃完面,也不過跟我一樣是個乞丐,不如你我分了這碗,你吃面我喝湯,這叫有福同享嘛。」 請問,如果你是這個秀才,這碗面,你是吃還是不吃呢? 乞丐的計謀很清楚了,他用一顆老鼠屎就可以壞了一鍋粥,這招四兩撥千金,成語叫「畫龍點睛」,三十六計中,叫反客為主,你若不吃,他吃自己的口水不為過吧。 近來卡城茶館中,有個帖子描述一些國人醜陋習性,仔細比對起來十有七、八竟然吻合豬的性質,吵鬧、自私、貪婪、骯髒、擠鑽、互爭等等,作者是因為圖書館中的關鍵書頁,被偷偷撕掉有感而發,一本書少掉關鍵的幾頁,雖然數量不多,但卻已經不完整,價值大減,他人只有望書興歎。曾經有過這個傳說,或說有名的國畫大師張大千,曾經進入敦煌壁畫臨摹數年,每當他發現壁畫中關鍵的繪畫技法或絕妙處,當他學會後便立刻抹去關鍵部份,以免後人照樣發掘,不知是否屬實。然,帖主還漏掉了豬性好色的特點,那也應附帶一提。 豬甚麼都吃,就算餿了的剩菜爛飯,連煮過的果皮、豬油他都吃,地上髒泥爛水都能喝,本來乾淨的飼料,一陣搶食之後,飼料弄髒了它還吃。這樣的豬,習慣了把世界變的像豬窩,它照樣吃飽就呼呼大睡,難受的卻是你,你要是想維持個秀才身段,也落得自討沒趣,政客通常就是這樣的,「豬仔議員」就是指這類政客,民國初年,這種國會豬仔議員很多,現在,所有的人民代表,都是這一類被豢養的豬仔,他們的一切生活所需都靠著執政黨,只要開會時候舉個手就成了,四分之ㄧ的豬性人,都進了國會,如同二副當了船長,所以貪污、腐敗才會這麼多,而且把國家治理的像個豬窩。豬圈,你願意住嗎? 現實生活中,孫悟空像是個工作狂,整天忙碌,又像個救火隊,哪里有問題拼命三郎就上場了。沙悟淨是個鄉願型的YES MEN,這種人對上司維維諾諾從不抱怨,卻往往坐享其成。唐僧就像是個法力無邊的老闆,只要念念咒,底下就動起來了,西天取經就靠他們四個,你可以選擇不必當豬,也別跟豬吵架,因為你也會變得跟豬一樣愛爭吵。所有的豬仔議員都能說善辯,有時儼然他們代表了唐僧,但豬的本性卻曝露它、貪婪、自私又好色的本性,整天既想著吃又等著交配,貪官不都是這樣的嗎? 「千萬別跟豬打架」作著BOB ROSNER的本來意思是,除了跟豬打架,你還有很多更多更寬的路可走,充實自己的技能,跟上時代,以及抓住機會發財做老闆等等,千萬別跟豬打架,意思就是管好自己便可,不要和豬一般見識,否則你只是讓豬活得很快樂。 翻開近代史,我認為蔣氏父子為中華文化做了很大的貢獻,他們用的方法就是「千萬不要跟豬打架」。 中國抗戰八年後,民生困苦仇日報復心態高漲,國府偏將百萬日軍遣送回日本,對外採取以德報怨的政策,對內更開始裁軍縮編遣散的政策,以求彌兵建設。但日本投降之後,前蘇聯將接收自日本在中國東北的武器工業,轉手交給了八路軍,用來打內戰。當時,主戰派和主和派爭論不休,蔣氏連美抗日獲勝,個人英雄聲譽如日中天,動向最受矚目,副總統李宗仁主戰最力,蔣介石卻在內戰不利的情況下,三度下野明志,他寧可與日本作戰,不願跟豬打架。甚至當毛澤東在北京宣佈獨立,也不願派轟炸機轟炸以保存故都古跡,江南迅速淪陷,最後中央政府內閣及國民大會在大勢已去之下,遂隨蔣介石到達臺灣。 當時歷史和明末鄭成功父子的情況類似,鄭成功為了反清複明,明亡之後,以民族大義號召,在廈門與荷蘭人海戰大勝,乘勢收復臺灣台南作基地,經由越南連結西南吳三桂反攻南京,還跟佔據菲律賓屠殺華人的西班牙人宣戰,不幸心勞力竭早死,臺灣在數度用兵中衰耗殆盡,施琅趁機替滿清佔領臺灣。蔣介石記取歷史,在臺灣進行十年生聚十年教訓的發展策略,以金馬澎湖外島防禦的克難建軍方式,撤守海南及西南後方,長期保持戰力。 獨立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繼續以俄為師,對內進行徹底的社會主義改造,對外發動韓戰與越戰,在一無長進中又進行文革,使整個中國大陸倒退發展五十年,日本趁機再度崛起,供應美軍在韓戰、越戰中的一切軍需品。金門戰役後,臺灣拒絕美國駐軍的要求,並反過來要求當時駐韓司令邁克亞瑟,以結盟作戰方式,南北反攻中國大陸,但麥可亞瑟遭到艾森豪臨陣撤換,當時受到紐約市民以英雄式歡迎;南北朝鮮卻從此分裂。蔣中正開始在臺灣採取固守的策略,絕不主動出擊,五十年後,臺灣不僅保存了文化正統,也維持了中華民國法統,經濟和政治上,相對中國大陸,落後戰敗國日本,大陸相差日本一百年,臺灣整體發展僅落後日本二十年。中越戰後,美國打開對華閉所孤立,促使東、西德統一、緊接著蘇聯瓦解、天安門事變,臺灣開始開放對大陸探親、旅遊、經商,臺灣的一切文化、電子科技、經濟貿易、原料技術對大陸的現代化發展起了觸媒作用,證明「不要和豬打架」是正確的。 記住,除了跟豬打架,你還有很多事可做。未來,當中共繼續窮兵黷武,輸出武器和核彈技術同時,「千萬不要跟豬打架」,對人類來說,還是很重要的座右銘。

2009年12月27日 星期日

新鮮水果採購必讀

最近每次上超級市場,因為是瓜類上市旺季的夏季,老婆總是想吃甜蜜的哈蜜瓜、西瓜,所以必定要求我選幾個瓜,特別這兩週碰上哈瓜促銷,竟固定的一口氣買上三個,老婆不但是自己吃,他還有個炫耀的心理,就是帶到公司上班吃,因為同事總是喜歡和他分享水果,畢竟他的同事已經認定我家的水果都是最好吃的,以致於她的飯後水果需求量越來越大。

同樣的價錢,買回甜度和鮮度不同的水果,先天上就是一種省錢的方法,由於我的挑選技術,家中幾乎沒有拋棄水果,任何水果幾乎都是吃到最後一口才罷休,當然,水果的挑選技術我從來就是不傳之密,在市場遇到求教的,也是將精驗簡單說明,隨著論壇的充實,決定系統整理公佈出來與大家參考。

買水果看來只是一個上市場的日常家事,其實這背後的經濟學問很大,除了開支划算,健康、營養、知性和樂趣都在其中,老婆對我的挑選技術相當依賴而且驕傲,從來也不用傷神學,就是到了市場交代我挑幾個,然後就自顧走開,兩年多來,已經傳遍親友之間,所基於此我將採購水果的重點區分成四個歸類;
1,價格。2,時鮮。3,甜度。4,安全。
這四種分類彼此牽涉相關,關係就像是一張桌子有四個邊,彼此就共構一個面,有了這樣的概念,繼續探討怎樣鑑別的技術才有意義。水果的歸類,除了學生物學是很沒意義的,例如漿果、肉果、假果、花果等等,在此統稱水果吧!

正常來說,賣水果的是根據水果的批價、甜度、鮮度、決定基本價格,當然,有規模的市場會有農藥、病蟲害檢驗制度,天底下沒有沒蟲的水果,當然也沒有不含農藥的蔬果,這其實也決定的水果的市場價格,只是一般消費者並不清楚,市場批發的過程中,已經經過一番批價、溢價、定價、決價的過程,所以消費者並不知道詳細的定價流程,當然,進入市場之後,消費者也就在每天餐餐的無知中渡過,所以,沒有採購生鮮水果的知識,也是一項遺憾的生活方式。

首先不要急著從怎樣鑑定各種水果好壞開使,因為每種水果的鑑定方式不同,季節不同水果的甜度和品質也不同,例如鳳梨,因為產地產期不同就有所謂的冬果和夏果之分,其他如西瓜、蓮霧等都有類似的區分,加上品種和價格以及消費習慣的差異,單純的去鑑定水果值不值得採購,那是失掉意義的,多數人會感覺自己家買的水果總是令人失望,就是這個原因。例如,商家標示價格,往往根據進貨價加上一定的利潤標示售價,經過半天貨架陳列,發現居然乏人問津,於是改了價格繼續等待下午的顧客,想不到還是沒有動靜,於是把本來照大小分類好的重新打作一堆廉價促銷,這時來了一些主婦撿便宜,東挑西選之後,還剩一半過夜,第二天賣相變差,商家只好虧本出清,沒想到依舊殘貨一半,一半忍痛丟棄,第二天進貨學乖了,壓低採構品質,並降價販售,這次在也不分大小,同樣來了一批撿便宜的主婦,胡亂翻撿後賣出一半,其餘重新整理入冰庫,次日當作新貨再以同樣價格推出,總算打平收支。

這樣經營的生鮮商店到處都是,因此,消費者不知道怎樣挑選判斷,可能花高價買到不新鮮的貨,同時也因為不知道行情,被商家耽誤了判斷,吃的並不是新鮮水果,挑選的主婦也很辛苦,每次能夠安心從容進出市場的時間有限,怎樣在一日數變的標價上迅速採購多樣食品,考驗著主婦的神經,就有很多婦女細聲詢問每次都很專注挑選的我,然後毫不遲疑接受我的建議,再匆匆奔向下一個貨架,顯然商家知道這些主婦的目光,是被標價牌牽引的,我從來不是這樣進市場,我把價格問題留給敏感又節儉的老婆,我只管掃視哪裡有新鮮的貨陳列,打老遠一看就知倒是剛上架的旺季鮮品,然後,試著找出商家有沒有犯錯,例如標錯價格、便宜、混合、促銷等等,確定可以自由挑選後我才會開始觀察,往往商家會為了場面美觀圖個方便,把新貨堆在舊貨上,所以第一件事就是要小心不要買到舊貨,同時注意有沒有農藥和腐敗的氣味,也就是還沒有摸到水果之前,鼻子要先『聞香』,確定了產品的新鮮後判斷價格是否合理,就是先比價,確定它是比較便宜的價格,然後才進行挑選動作,否則,乾脆去切好的保鮮櫃購買『宰好的』水果吧!

走到堆滿水果的攤子前,想要挑到品質好、味道佳的水果,有訣竅:
1,買當令水果
 時令水果多半新鮮、品質佳,而且價錢又合理。而不合時令的水果不但價錢高,而且極可能施加了大量化學藥劑後才提前或延後上市,所以儘量少買這一類水果。
所謂當令的水果,是指產地季節性水果,如今冷凍和保鮮技術發達,很多國家都是靠進口水果的,因此在商場可以看到有一半以上水果是冷藏的,一般保鮮的冷藏標准就是攝氏三到五度,中途失溫或者解封都不合規定,這種水果容易腐敗,當然市場便宜賣。至於本地水果也是冷藏輸送的就不必太過慮,有些後熟的水果,例如木瓜、香蕉、芒果、釋迦等等,除了開箱時間,其餘不是關鍵。

水果的旺季,正是該種水果價格下跌的時候,也是水果品質最佳的時候,除非特別撿便宜,否則不宜錯過時季,所謂品質最好包括甜度、熟度、賣相、藥蟲害最低等等,如果過了旺季或者說挑選促銷的貨底,就要有如下更精確的判斷技術,以爭取更高的甜度。

2,外形完好 沒有瘀傷
  不論何種水果,果實飽滿,大小適中(表示果實發育完全)、外形完好、無碰傷及病斑等,都是基本的選擇要點。果實拿上手沈甸甸、具重量感,通常表示水分含量多,吃起來應是“香甜多汁”,如果拿起來輕輕的,可能已經儲放一段時間,裏面的養分及水分喪失大半。
『水分』不適合瓜類的判斷,逢雨季的瓜吸水過多,容易腐敗,甜度流失,如果放置過久中間已經腐爛溢汁,搖晃都感覺到就決不能要了。
所謂外型完好,包括端正、成型、無蒂落、無脫粉、碰傷、蟲咬、霜害、缺皺、均勻等等,一種水果有一種水果的形狀、本色,木瓜有木瓜型,檸檬有檸檬型,這是不變的,成熟的水果一定會『完型』,否則就是還沒成熟,每種水果由果柄到臍都有個『軸心』,這個軸心正不正和水果發育及賣相很有關係,如果日照不均或者營養偏差,這個軸心就不會位在正中位置。

3,色澤鮮麗 氣味清香
  當然,色彩的勻度也可以透露成熟狀態。成熟的水果多半散發或濃或淡的果香,而色澤亮麗,尤其像芒果、鳳梨、木瓜、蘋果、香瓜、水蜜桃等,更是要色、味雙全才是佳品。
冷藏的進口水果通常香味已經流失,經過溼度調整的水果一定有通風過的遺憾,這時除了腐敗農藥氣味,還有所謂的生化持久劑的味道,如果味道過重就必須放棄購買,例如橙子、葡萄柚等橘柑類都是採用落葉劑之類的保存方式。蘋果的清香經過臘光後,當然也就聞不到了。通常本地產水果失掉這些氣味,那就是冷藏存貨,或者商家批量進貨的庫存,不是每日進貨的流動上架,

4,聽聲辨好壞
  選購某些水果時,例如大型水果和瓜類,需要先練一練彈指和辨聲的功夫。如果聲響清脆,表示成熟度正好,水分也充足,西瓜和大型的新疆瓜就是需要『拍聲』聽聲需要經驗,厚實沈悶熟度不足,搖晃有水聲是過熟,有回聲是空心缺水瓜,同時感覺手拍的彈性,瓜類是最難判斷的水果,西瓜需要綜合的技巧,包括瓜紋的深淺、擴張度,還有瓜粉、藤青等,皮青而色深熟度不足皮厚,甜度判斷包括注意臍的開度,綜合之後才是甜度的保證,如果已經發生酸味,表示已經過期流湯汁,甚至已經脹破,除非高手,不要冒險。
如果是選鳳梨,用手指彈一彈,聲音堅實厚重『肉聲』,才是好鳳梨,當然還有其他判斷方式,須在個別水果中說明。

以上只是一般的通用訣竅,類別水果的判斷,再一一詳述。

先說哈蜜瓜,這是通稱的黃色網紋蜜瓜,甜度高,肉色橘黃透紅。一般也有切開賣的,但等於就是幫你篩選過,所以價錢比沒切開的貴,你要便宜就自己去挑完整的,因為瓜類的體積大,哈蜜瓜的後熟期短,冷藏不合算有存貨壓力,經常要促銷,這時候就看個人功力挑選,瓜類防蟲力強,不必擔心藥害蟲害等,但是小心雨季雨水過多,失甜。哈蜜瓜和新疆瓜、蜜露、翡翠露等香瓜不同就在於網紋,網紋越粗越大者就是甜瓜,只要外型平均軸心端正,圓形沒有弧瓣狀,瓜皮就會薄,看臍開度越大越成熟,如果再沒有水聲就是高甜度好瓜。

注意凹陷、皮皺、瓜皮泛黑、斑點等情況,瓜類容易缺磷,缺磷會畸形,一般超市不會上架,小攤子圖小利會販售,樣子雖難看,有些卻尚可食用,一般是賣給冰果店切著賣,有些則是缺水夭折引起的畸形瓜,注意有些還是死藤、乾旱,有些則是反覆回冷藏庫的陳貨乾癟,果皮發灰黑就是這種下貨,營養已失一般家庭不要採購。

哈蜜瓜是瓜中之王,白皮綠色的蜜露則是瓜後,以上的規則可以適用在香瓜類,但蜜露等白、黃香瓜無網紋,就有些區別否則買回『菜瓜』,以後就越來越沒自信心了。

時下夏季已過,溫帶小型水果(冬季水果)漸漸淡出,熱帶水果正是大出貨的季節,其中以瓜類等大型水果當令,市場上體積最大的就是瓜類,瓜類因爲成長時間短,一年中可以收穫兩次,所以又分成冬瓜和夏瓜,夏瓜銜接樹果出貨,也就是香蕉、芒果、龍眼、荔枝等水果漸漸退出市場,代之以大量的瓜類、鳳梨、甘蔗、以及南洋進口的少量熱帶水果揶子、榴槤、火龍果或溫帶蘋果等等,放眼望去,就是西瓜、香瓜、哈蜜瓜、木瓜等田間水稻間作的夏日瓜類,紛紛上市。

西瓜在英文中一率稱『水瓜』(watermelon),意思就是西瓜含水量很高。西瓜分成長形的大西瓜、球形的小西瓜,小西瓜有黃肉、紅肉兩種,大西瓜一般只有紅肉西瓜,介於兩種瓜之間的有長形金龍、無籽紅肉西瓜、無籽小玉瓜和小紅鈴,另外新疆大瓜等於是介於西瓜和哈蜜瓜之間的品種,以上都是表面具有深綠『蛇紋』的瓜,同時體積龐大,重量是瓜類的特徵,若運輸不當就會破損,越是甜瓜越容易被震破,因爲體積太大,所以它是『躺』在天間長大的,因爲躺在田間,容易受到雨水的浸泡,生長容易變形,日照不均,發育上很容易不均衡,你總不希望買到半個甜瓜吧。

由於瓜的特性如此,因此判斷好壞就需要全面,尤其是切開的瓜,有時一半甜另一半不甜,當然切開後的價格不同,這也就是爲什麽要學挑選水果的主因,沒有人可以切開每個水果用試吃挑選,也沒有人會只賣出半個甜的部分,尤其瓜類體積大,有句話說;『西瓜頭,鳳梨尾。』也就是說瓜累的頭部和鳳梨的尾部較甜,實際上鳳梨是由下向上長的,所以鳳梨尾實際上就是它的『頭』,也就是果柄的部分,果柄就是果樹向果實生長的一根枝柄,相對的花房一端就是它的『臍』眼。正因爲西瓜生長的不均勻,所以判斷起來就很吃力,拍打的位置和方向都會影響效果,當然,臍眼就是判斷成熟度的關鍵,完全成熟的瓜臍,是幾乎平的沒有凹陷,凹陷越深就是越不成熟的瓜,另外外型可以判斷的就是空心瓜,通常瓜身不是正圓形,而是一畦畦的隆起,那就成熟期乾旱缺水引起 的,通常空心不嚴重不至於不甜,但是『松心瓜』天生就難吃,很多人經常吃『便宜瓜』,還以爲這就是正常西瓜,沒有水的瓜,還叫(watermelon)嗎??

其次要判斷蛇紋、皮色、果粉,蛇紋分開的越寬表示瓜生長的情況越好,皮色均勻表示日照越均勻,果粉『粉白色的薄薄一表層』越多表示它越新鮮,如果已經像是有層蠟般發亮,就是經過二夜以上,當心瓜中腐敗。水果的致命傷就是含糖分越高,越容易提前酸腐敗,因此外觀判斷之後還要將之拿起輕拍瓜身,搖晃,仔細聽聲音,低沈的都是過熟水傷,如果過手感覺沈重,彈性又高,聲音確實清脆,表示皮薄、水分高、甜度夠,這種特等瓜只要一刀切下,應聲而破,就是高級品,但是,因爲好貨貨主會惜售吊價,因此價錢通常很硬,不是高檔超市、飯店不會收購,如果一般市場陳列販售,都是偶然巧遇滯銷拋售,或是在大量旺季可遇的情況,這就要看市況機會,也就是發現商販或超 市新進大批新瓜,商家因爲量大缺乏信心廉售,要大膽的選購,通常這就是尖峰旺季的 時刻,否則只有等到銷售貨尾,通常店家急著脫手以免腐敗,價錢會一再折讓,但就要小心過熟的問題,這時才用鼻子聞,是沒有用的,如果是香瓜貨密瓜類,越相的就越危險,除非經驗豐富老道,否則不要挑選,如果囊中羞澀卻是口饞,倒也無妨撿個便宜嘗嘗。
正常西瓜會散發一股清香水氣,感覺就像清晨的花露,其實瓜的內部是溫的,所以瓜的新陳代謝一直在進行散熱,從中散出的就是水果本身産生的乙烯,如果包裝通風不良,這種乙烯就是促進腐敗作用的,爲何成熟的瓜會加速本身腐敗,這和生物本身的繁殖有關,此時瓜的養分開始向種子集中,以便保護品種繁殖,在采收之前,瓜類不斷從泥土和水分中吸收養分,如果這時瓜藤發生旱災或者其他因素(斷根、死亡),瓜藤會自動 死亡,生物現象叫做『自割斷尾』,這種瓜提前抽幹養分,就是死藤瓜,西瓜采收時會保留一節瓜藤,如果意外折斷也無所謂,若是提前割斷,養分甜度不完全,瓜的外表顔色等等看不太明顯,就要看這根藤的情況,若是幹度硬度適中,就算正常,若是已經乾扁萎縮,呵呵,那就是次等貨了。通常死藤瓜和過熟的瓜,甜度和養分已經被倒抽回種子中,注意看剖開的西瓜,瓜籽四周出現腐敗流水,瓜子本身卻特別亮眼。

瓜類本身品種強勢,所謂強勢就是雜草中照樣不扶自生,這樣使瓜類的抗病性強,本來不需要施灑農藥,但是因爲瓜葉生長在多蟲的夏季,因此還是需要早期農藥殺蟲,除非藥性過度,一般不會對瓜産生藥害,只有被動物偷吃的情況才會侵入蟲卵等,因此,完整的購買是必要的,剖開的瓜實在不要太放心食用,商家越是表現出剖白的態度越不要相信,瓜類最常做的手腳就是糖精試吃,刀上,鑽板,抹布上都有可能摻糖,那種試吃一定有代價的。在這裏不強調瓜肉的顔色越深(紅)越好,畢竟顔色最容易作假,燈光、糖漿染色等等,在明眼人來說卻是容易上當的,所以還是要學會全瓜判斷,再去要求開瓜採購,以最後確認,當然,也要當心店家反悔,以前沒有這種技術還無此困擾,一旦你的技術到家,挑出好貨,有些店家反而反悔耍賴,要你加價,這種情形我通常會放棄,畢竟爭執違反了做生意兩相情願的本意。我經常會碰到的情況是,店家發現內行的我,打死就是不肯講價或者有些不肯賣調高價,因此,最好默不吭聲,當做沒事一樣偷偷挑選,假裝無意挑中某個。

若是到超市買瓜,那就大方盡情的挑吧,反正價錢店家已經灌了成本了,這時候,你就要設法逮到超商的職員犯下錯誤,多數超商陳列的都是中上等的貨色,但是往往新舊貨雜陳,驗收不準確,摻雜次貨成堆販賣,只要判斷出標價偏差、或是降價促銷就是購買機會,從中挑選少數特級品就看個人功夫,畢竟誰也不買很多,挑出一兩個就已經值本了,而每個超市職員通常都會漫不精心,和路邊小販的積極性不同,從來不想學這些小 技,因此,沒有一家超商靠水果蔬菜部門賺錢的,除了專業一些的蔬果超市,而這在中 國,是沒有專業蔬果超市可以存活的,以我觀察加拿大的蔬果超市,水果部門幾乎是絕對不賺錢的,腐敗就立刻報廢,損耗很大,因爲分類和挑選定價的工作都交給了中盤,中盤承擔了風險卻也賺走了利潤,農家則是有政府補貼的,所以很多人都知道北美洲蔬果比肉類還貴,這種情況不挑真的不行。

香瓜還是以『洋香瓜』和『黃香瓜』兩種為主,洋香瓜顏色青白,未成熟略帶苦味,如果買到不成熟的『青瓜』,就會被譏笑為買到苦瓜,臉上無光之餘,吃起來還要一臉苦瓜臉。反之黃香瓜則皮黃肉白,除了果柄四周多數不苦,差異就在於甜度高低,不甜就不值錢,香瓜命賤可見一斑。

因為香瓜在嶺南地區的普遍,每一個農村長大的人都鍛鍊就自己一套獨門祕方,香瓜產自田間河濱灘地,時間短生長快,蔓藤的際遇不同,同一顆瓜藤長出的瓜大小差異,甜度不一,價錢變動很大,農民很難也不願意分級包裝,通常也是以大簍捆裝,壓傷破裂果滿地都是,嚴格說來沒有很大的商品經濟,挑選的人當然也就大不在乎,大不了不甜就隨手一扔。這樣的水果,如果連介紹的人寫都不寫,一般人讀都懶得讀,可想而知香瓜多麼不吃香,如果不吃香的瓜,還只是用聞的方式挑揀,呵呵,那可遜斃了。

香瓜在餐廳或者攤檔上,作為附贈的餐後水果最是普遍,可見挑選的都是餐飲食品界的採購,切盤後用鹽水或者攤脆用糖水浸泡一下催甜,再端盤出來,你哪知道好壞啊?有些高級的餐廳還會把瓜皮削去,拼出水果盤來供應,這時候吃不吃隨客意,我們常見到滿桌剩了很多不吃的水果,多數就是西瓜、香瓜、慘白的哈瓜,很痛心這種浪費,但又奈何,一種品級分類的觀念病沒有進入商品流程,結果當然如此,所以必需解讀香瓜的判別。

黃香瓜和洋香瓜不同的地方則在於皮色,黃香瓜的皮色均勻度很容易看出,當然既是黃香瓜顏色越深黃越好,輕捏果身有些脆度和彈性,表示瓜肉新鮮,臍開展越平廣越成熟,小心有些脆到一捏就破,這種瓜超甜脆,一般商家不會展示,已經直接送進大餐廳,真正的特極品,通常不會流進市面小攤,也就是說城市中有些人一生根本沒吃過真正的極品瓜,水果的行市就是各有銷售管道,但所幸瓜多又亂,漏網香瓜在所難免,因此更要懂得判斷挑選。

有別於哈蜜瓜、西瓜,香瓜判別的關鍵關鍵就在果柄(藤柄),雖然多數水果都可以從果柄的存在判定,例如櫻桃的果柄,但是瓜類因為生長快速,體積又特別龐大,因此藤柄供應養分的條件必需充分,如瓜果發育不良,藤柄絕對不會良好,因此每一棵香瓜都有一小截果柄附在瓜頭,而香瓜頭和西瓜頭不同,香瓜偏偏就是苦味的,加上香瓜躺在田間日晒,日照不均勻很普遍,發育就是不周延,如果一半又經常泡在水中,喪失甜度非常容易,最關鍵就在瓜內種子特多,一但成熟級開始『抽甜』腐敗。因此採瓜的時機非常重要,所謂強扭的瓜不甜,就是這個道理。很多農人並不是把種瓜當作本業,因此不是很科學的種植,最關鍵的採收時機頂多是在夏季陣雨前,選擇地面乾,瓜已成熟便行採收,有些往往是鄰家採收他也採收,稍微勤快的才會一塊瓜田分期採收,經過擇日採收的香瓜,恰好在成熟『抽甜』之前,藤柄不乾不青,相對瓜身結實粗壯,若是果身絨毛已經脫光果軸、日照均勻,基本上就是甜瓜,其他水傷、晒傷、碰傷等外觀正常,就是上品,假若過熟腐敗必定從瓜內種籽脫水開始,搖晃有聲,透出強烈刺鼻的瓜味,則更必需反頭選擇青瓜,也就是放棄挑選過熟的部分。

瓜類上市的時機不需要提醒,滿街推車的小販出動,就是瓜類季節到了,辛辛苦苦搬幾斤瓜回到家,第一個問題就是怎樣保鮮,我相信沒有人不知道瓜需要冰藏,瓜類本身長在田裡,代謝催化作用會釋放熱量,有時在郊外旅行會放在水中降溫,短時間可以的,超過數小時就會失去甜度,可見,瓜是怕水的。所以沒有切食之前不要清洗也不要泡水、削皮,放在冷凍庫中很容易凍傷,所有水果因為水分很高,都只能冷藏不能冷凍,瓜類更是水份多,如果打算保持鮮度同時也保持甜度,香瓜卻可以先取出『內臟』,先不要去皮,用保鮮膜保鮮冷藏,但時間不能超過一天,有些飲冰室就直接貼在玻璃櫃裡展覽,這就是保鮮的一種方式,如果沒有保鮮的觀念,您挑回的瓜失甜,反怪到挑選技術不佳就冤枉了。

說到瓜類,順便把田間一個重要的瓜種介紹完畢,那就是木瓜,此時正是木瓜的旺季結束。木瓜除了網室瓜之外,一般長在田間田埂或是果林空地間,也有春果和夏果之分,也就是在熱帶地區會有二穫收成,一般冬果比夏果酸澀,價位和夏果也不能比,冬季將來之前會有一段時間缺貨,價位也一直持平。

木瓜又分(公瓜)(母瓜)兩種,同時還有黃肉、紅肉之分,夏季出貨多紅肉,冬季多黃肉,公瓜瘦長籽少,母瓜橢圓籽多,因為木瓜有催熟期,因此並不是立即採收就出貨,往往後熟技術不佳控制失當,會造成『啞瓜』,也就是催熟失敗的死瓜,紅肉的形成除了品種優良,還有就是土質和養分的供應造成,價格比黃肉高,顏色橘紅的就是紅肉,不需要多餘的爭執,但問題是除非切開看不見果肉怎辦?其實從外觀就可以看出泛紅或泛黃的木瓜,更由於木瓜後熟作用,必需要靠實物經驗去分辨,光是書面解說一般很難具體表達,所以必需詳細解說。

正常的木瓜通綠透黃(紅),是漂亮的黃綠相間色,木瓜在樹上受日照多的一邊容易黃,發黃後果肉軟而易致腐敗碰傷,因此採收必定在青果成熟之時,木瓜容易受蟲鳥害,故多數木瓜成熟前已經完成套袋保護,採收下來的木瓜通常在運輸過程中才進行後熟,利用本身的果溫,有時以報紙石灰等充填加溫裝箱,沒有經過商品分級包裝的瓜很難保證品級穩定,當上市採購時,首先需明白所有的木瓜此時已經相當成熟,首先也是判斷果柄的情況,如果已經乾黑、生痂就是過度催熟的結果,如果顏色尚青,甚至還流出白色的樹汁,就要輕捏『頭』部(已經說過頭尾的區別),如果已經開始柔軟表示催熟成功,如果依然僵硬,恐怕還要等待情況,如果天氣太冷後熟不足,就會死瓜,通常中盤商人擔心死瓜,又不肯花成本催熟,一律都是密封待價而沽,等到放到攤檔已經整個瓜身通黃可食,買回去後必需一兩天內立刻吃掉,無論怎樣冷藏都已經無效。

上品的木瓜必需皮薄肉厚、成熟度、均勻度佳,甜度高,籽少而空心,通常只有公瓜可以創造這種『成果』,母瓜籽多肉薄,可食用的比例低,價錢當然低,最常吃到的木瓜就是打成汁以後的木瓜牛奶,其實多半是摻了糖水的木瓜汁,過了旺季幾乎沒有哪家敢於切盤販賣,因此,木瓜去皮、去籽後,若是重量所剩不多商家會吃虧的,多半就是要精於挑選,假設一個大量進貨的餐廳,一箱木瓜五十斤,每箱約20顆木瓜,扣除有些腐敗的碰傷的,每個木瓜加工後僅剩三分之二體積,那麼一箱損失十六斤重,成本就要增加三成三,利潤都在裡面了,還能賺錢嗎?何況賣吃的就是賺流水錢,不斤斤計較生意就會每況越下。一般家庭採購木瓜情況其實相似,有些水果總買不好,家庭成員越吃越沒信心,廢棄倒掉的越來越多,惡性循環後就乾脆不買了,外食越來越多,生計怎樣維持?

水果在植物的生態中,屬於繁殖階段,也就是當花開受粉之後開始發育果實,果實就是保護種子和提供種子養分的肉質部分,這和一個有沒有受精的雞蛋是有區別的,受精的雞蛋開始發育胚胎,因此養分開始提供給胚胎使用,所以市面上購買的雞蛋很多是飼料雞的未受精雞蛋。但果樹不同,植物會透過各種媒介授粉,由於授粉的品種不同,因此產生的果實會不一樣,甜度、大小、發育都有不同,木瓜尤其明顯。溫室的木瓜就是利用隔絕其他授粉的方式,限制授粉的品種,一般優良的木瓜會以當地品種與其他特殊品種授粉,但物種雜交後的品種往往又不能產生下一代,所以有些優良水果是來自溫室創造的『精果』,這種品質控制穩定的高檔貨在市場上有獨佔性質,於是,消費者很容易發現一些有商標品牌的水果出現,同樣的也會出現在哈蜜瓜,密露等瓜種,號稱精緻水果,如果有了基本的判定概念,天下沒有可以完全控制的瓜,否則每顆都像工廠一個模子造出來還是水果嗎?以上這些規則當然也適用的,否則當冤大頭的機會還是很多。

越南是怎樣獨立出去的

獨立、自由、幸福。這是今天越南立國的精神口號,雖然它的執政黨也叫共產黨,黨徽
也是鐮刀和榔頭,旗幟也是紅旗白星,不過眾所周知美國曾經和它交戰八年,不僅不同
於中國,更不同於蘇聯附庸國,它所標榜的就是獨立精神,她的確辦到了;1994年美國
重新和她建立外交關係,重返中南半島,越南實際已經從中國獨立出去,是戰爭把越南
打出中國的,也是歷朝各代的政策反覆,造成這樣的結果,今天看到台灣的處境地位,
不禁聯想到越南前車之鑑,台灣看到香港的『一國兩制』,反抗獨立油然興起,所謂漢
賊不兩立,誰是漢?誰是賊?何謂興滅繼絕?誰又是正統?這個歷史的誤差又將繼續發
生嗎?

『欽定越史通鑑綱目』卷首記載;
初,炎帝神農氏三世孫帝明,南巡至五嶺,娶至仙女生子祿續,帝明愛之,封涇陽王治
南方。鴻龐氏首曰涇陽王祿續,越之始君,生子崇纜號(雒龍君)。雒龍君娶嫗姬生百
男,是為百粵之祖。
越南正史記載;
越南開國鴻龐朝雄王,本炎帝神農之後,氏族統稱百越。其在浙江者曰於越、江西曰揚
越、福建曰閩越、廣東曰東越、廣西曰甌越北越曰雒越、中越曰越棠。金履祥綱目;『
唐堯戊申五載越棠氏來朝獻神龜。』史記;『周成王享卯六年,教指南有越棠氏,重三
譯而來獻白雉,....周公錫以駢車五乘,皆為指南之制,使者載之,期年而至其國。』

史書記載;吳為周泰伯之後,越為大禹之後,春秋之後蔚然大國。
吳越反切音紐語,中原人常莫名其妙,孟子譏吳越語為鴃舌。如;『筆』曰不聿、『虎
』曰於兔、『盍』曰何不、『耳』即而已、『諸』乃之乎、『飆』曰扶搖、『鹵』曰杜
土,不勝枚舉,概炎、黃夏冑不了解漢、越也。

越南首都河內
河內。古為貉越族發祥地,屬貉龍國,雄王時開設交阯部。
秦闢南海郡統轄交阯,因蛟龍出沒於淵,另置龍淵縣,又以蛟龍出沒,編於南、北二津
,改名龍編縣。
漢武帝於公元前一一一年并龍編,置為郡縣,元封元年(西元前一一○年)簡任石戴為交
阯刺史,治所在龍編,文官施政自此始。

西漢末有王莽之亂,交阯牧鄧讓閉境自守,迨光武中興。建武五年,漢以壬延為九真太守
,與錫光敷衍文教,越南由母系生活轉為父系社會。漢末刺史朱符侵虐百姓,民眾帶兵攻
州突郡殺朱符,建安六年命張津為交阯刺史,八年與中州等建交阯為交州。十一年張津為
部將區景所殺,荊州牧劉表欲遣零陵令代之。漢帝下詔封士燮為安遠將軍龍度亭侯領交州
刺史,董都南海九郡除珠崖儋耳外之七郡,以侔荊州劉表,江東孫權。

建安十二年,孫權大敗曹操於赤壁,燮率士壹、士郁、士武(合浦、九真、日南三郡太守
)奉承節度,並遣子欽入質。吳王以步騭、薛綜分領南海、合浦。吳黃武五年,分交州置
廣州,呂岱領廣州,戴良領交州。士燮本魯國汶陽人,始祖六世避王莽亂寓交州蒼梧廣信
縣,少遊學京師事穎川劉子奇,治左氏春秋舉孝廉補尚書郎,桓帝時為日南太守,八年遷
交阯太守。

晉置交阯郡,南朝宋改交州治龍編,隋大業三年罷州復為交阯郡。
唐高宗調露六年(西元六七九年)置安南都護府,統州十二,公元八六六年都護張伯儀、
唐將高駢於龍編西北建大羅城,築堤兩千一百二十五丈。
唐末,黃巢作亂中原擾攘,洪州巨族曲承裕趁時崛起,繼安友權遺缺自稱交州節度使,請
命於唐,唐昭宗以鞭長莫及,封曲為靜海節度使同平章事。南漢於九二三年遣李克正、李
進南侵得曲承美安置於圖州新會。
九三九年吳權驅南漢自稱吳王,九六九年,丁部領與父驩州刺史公著敉平動亂,即位建國
稱大瞿越,開越史紀元。同時宋太祖即位號開寶,七年冊封丁部領為交州郡王。

西元979年,丁皇父子被杜釋逆弒,十道將軍黎桓趁宋軍覬覦之際,效宋太祖以黃袍加
身,稱大行皇帝自稱副王專政,宋太祖杯酒釋兵權,石守信等良將退休,無力征討。98
6年冊封黎為金紫光祿大夫,黎仿唐制選宿衛,鑄天福通寶,且當時印刷術已傳越南。子
龍鋌繼位,宋帝賜名至忠,鑄給交阯郡王印,追封黎大行南越王。

李朝順天元年(1010年)定都,號昇龍城,迭以南進占城為訓。
一○七六年宋神宗以王安石變法,欲求邊功啟釁,李朝往返議和朝貢,宋賜安南國名,交
阯王為安南國王,終宋之世李朝忠於宋,對金與蒙古未嘗假以詞色。

1031年昇龍城劃為河內省,即今日之河內千年文物,比北京城更為古老之都會。

元朝三次征越
第一次;
公元1257年、宋寶祜五年、元憲宗七年,元將兀良哈台滅大理,降吐番,宋思明土司黃炳
挈家屬部下千二百人來附。冬十二月,蒙古兵渡雲南河口入界,直犯兆江。陳太宗景退次
富良江,兀良哈台乘勝入昇龍城,見三使者死獄其一,怒而屠城。帝與太子陳晃進兵東步
頭,興道王自山西東下夾攻,蒙古海軍潰退,歸化寨寨主何俸,招集蠻人襲擊又大破之。
元游騎兵不服水土,志在急遁。
1273年、宋咸淳九年元至元十年,蒙古佔領襄陽,宋人震動,有掣家浮海來附,安置京城
外。

第二次;
1282年、紹寶四年冬十月,元世組命太子脫歡為鎮南王,與左丞李恆、先鋒烏馬兒以
兵五十萬,聲言假道征占城。次年冬十月,元兵壓境,八五年一月,元循廣西寧明兵至祿
州(諒山)興道王分兵拒阻於丘急嶺(諒山嶺北岸),二月脫歡縱兵猛攻翼水陣,陳軍復
大敗,沿江十里戰船幾盡為元兵所獲。再陷北寧縱掠東岸各地,獲官軍見其臂皆刺『殺韃
』二字,脫歡怒盡殺之。脫歡命烏馬兒徼調唆都征占城之師北上夾擊,蓋唆都之出發遠在
1283年,大船二百五十艘,海軍號稱十萬。唆都從烏馬兒計議,取水道沿天長海口進駐西
結,陳光啟得報急躡元海軍後,興道王命昭文王、昭成王、阮蒯逆之於鹹子關,昭文家將
趙忠宋軍,衣宋衣執弓矢從征,唆都兵見宋戎裝皆驚異,以為有宋人助戰,氣頓挫,唆都
軍大潰。最後唆都屯軍於西結被萬箭集中射殺,綒擄五萬餘。烏馬兒駕舟逸脫,李歡收拾
遺卒,匿脫歡砲筒中脫走。

第三次;
1287年,元軍大事徵調江淮、湖廣、江西、雲南與海南島四州黎兵共四十萬,船五百
艘,萬戶張文虎運糧七十萬石,冬十月出發。白藤江口一戰失敗,糧米沈海底,文虎還瓊
州。越陳興道王插木樁於潮汐間,四百艘戰艦中伏覆沒白藤江口,烏馬兒被擒復被陷溺死
,脫歡貶鎮揚州。

明朝征越
陳朝外戚黎季犁篡位,與子胡漢蒼同朝聽政,時明建文帝正應付朱隸未暇處理,1403年成
祖朱隸篡位號永樂,胡漢蒼遣使往賀登基,成祖遣行人揚渤、齎勒,諭陪臣父老,詢以陳
嗣有無及漢蒼誠假,各以實聞,漢蒼復遣使隨遞陪臣父老結狀,如漢蒼所稱。此後明使往
來絡繹,有徵求者有責問者,漢蒼應接不暇疲於奔命。

永樂二年(1404)秋八月,裨將裴伯耆間關北上燕京,作申包胥之哭秦庭,未幾有陳添平者
由老撾宣慰使送燕京。永樂三年(1405)春二月,越遣黃晦卿為割地使,還明廣西邊鄙思祿
州古樓洞五十九屯,再密令土人鴆殺明所設州官。永樂四年(1406)夏四月明送添平回越交
納漢蒼,漢蒼斬添平。

秋七月(1406)調兩廣江浙荊閩兵八萬征越,以成國公朱能為大將,分兩路由廣西憑祥、及
雲南蒙自進兵,抵富良江、洮江會師白鶴江,冬十二月明拔多邦城。永樂五年(1407),明
水陸並進,至木凡江對岸下寨,元澄以船三百艘縱擊,明兩岸夾擊追胡軍,至奇羅海口大
敗之,獲季犁。(1407)六月,明設交州府十七州縣置官吏,免租稅三年(恰與鄭和返航時
相符(1407,7))。

越陳朝滅亡,然各地反抗游擊,明朝征剿安撫不斷,(1418)黎利等號召藍山會盟起義自立
為後陳朝,明宣宗宣德元年(1426)冬十月,遣成山侯王通為征夷將軍,都督馬瑛為參將領
兵五萬往援,合原駐軍馬騏十萬圍剿,不料在邃洞(河東美良縣)王通遭伏擊大敗,黎利
以三十萬眾對峙,王通請益兵,宣宗遣柳升、梁銘、崔聚、李慶、黃福等領兵十萬馬兩萬
由廣西攻鎮南關,沐晟、徐亨、譚忠從雲南攻梨花關,鎮遠侯顧興祖將兵馬各五萬自廣西
援坡壘關。柳升中鏢死於倒馬坡(諒山溫州馬鞍山)大軍失利,王通大懼請和,釋俘兩萬
餘馬兩萬匹,合駐軍得還者八萬餘,王通歸燕京下錦衣尉,籍其家,除名。明罷交趾布政
使司,封陳高為安南國王,撤兵回。後陳主被逼服毒死,明英宗正統二年正式冊封黎利為
安南國王,迄明崇禎十七年亡,奉明正朔。康熙即位,黎朝歷代接受冊封,阮福映復國
受冊封越南,國祚三百六十年,幾乎與清朝共始終。

1860年英法聯軍破北京,咸豐出奔熱河,簽訂天津條約後,法人急攻越南,越南北中南抗
戰,劉永福以豬籠陣破騎兵隊,李威爾上校及威利上尉重傷,法派陸軍少將寶埃,海軍中
將孤拔東來支援,李鴻章急於媾和,約成,黑旗軍劉永福不退助越抗法,孤拔佯攻福建、
台灣重傷,葬於台北淡水。

英法聯軍後,1885年,中法戰爭期間,廣西提督馮子材攻陷諒山法軍慘敗,指揮官尼基
里少將身受重傷,交兵權於哈賓中校撤退,法首相費里辭職。駐北京大使巴第諾向李鴻
章講和,免賠軍費,是為『天津條約』,根據天津條約,越南成為法保護國,。

1945年,法軍被日本解除武裝,立保大為傀儡宣布獨立,同年八月日本投降,越盟發動
總起義,保大遜位,胡志明宣布越南獨立。二次大戰後,負責解除日本武裝的英軍支持
法國捲土重來,印度支那戰爭(1946-1954)爆發,奠邊府一戰法軍大敗,日內瓦協定以
北緯十七度為界,將越南分為南北越,北方為胡志明領導,南方則為吳廷炎總統的越南
共和國。北越共產黨不斷向南發動宣傳及游擊戰,終於爆發越戰(1965-1973),1975年
美國因國內反戰聲起,簽訂停戰協定,美軍自越南撤退。

宋、明覆亡之時,都有餘臣故將和越南並肩作戰,成功的抵抗北方的入侵,而入侵者往
往驅策投降漢人南攻,到了清朝,對漢人改採高壓懷柔,對越南因有明鄭及吳三桂等制
肘,對越以平等往來,李鴻章代表了自顧不暇的滿清,喪權辱國之際,革命治士倡議維
新等俱如中國。到了1949年的『大逃難』潮,民國國軍的撤退又重演了歷史的故事,當
時越南正處在法國復辟,國際沒有任何援助,黃杰的部隊隨著百萬的民眾逃到越南,再
被遣送到越南南端堅江省對岸的富國島,解除武裝,最後在美法協調下輾轉抵達台灣,
這種遭遇國際驅逐的屈辱,後來也在滇緬邊界的李彌等部隊重見。

近代中越戰
根據越方的敘述,1979年2月﹐60萬中共軍突然進攻越共軍﹐越共開始把主力集結在首
都附近準備迎戰﹐邊境地帶只有6萬邊防軍就地狙擊粘滯。但是中共軍混亂不堪﹐上下
級多半失去有效聯繫﹐根本無法作戰﹐尤其是空軍﹐沒有絲毫能力配合地面作戰﹐自身
的強擊機都得不到戰鬥機掩護﹐在天上亂飛﹐地面上也到處都是亂軍﹐最後只有統統撤
回來,這和久經戰鬥的越共軍隊比較起來,六十萬大軍根本不是越南對手。

此役造成鄧小平痛定思痛,不得不重新建立軍銜制,跟後來的改革開放究竟有無關連?
不能證實,但是更大的歷史悲劇,卻已無法挽回。

越南排華是從1974年起,到78-79年中越邊界戰爭前後,排華達於最嚴重高峰,逃入中
國境內的約一百萬人,向泰、高、寮四逃,抵達離合國的難民營的,也有五十萬,而向
海上逃亡一百五十萬人中,終能生還抵達他國的十之三、四,南海血書被發現,估計被
海盜截殺、淹死海底、餓死荒島、葬身魚腹的『華僑』當在百萬以上,中國對越南千年
以上的開拓殖民於焉結束。

顯然,每次對越的戰役都是失敗的,不管宋明遺臣怎樣興滅繼絕,最後都是把越南越打
越遠,而且每次發動對越戰爭的動機,往往僅是『拒不朝貢』而已,。

台灣自古以來不是中國的一部份,如果說台灣是中國的一部份,越南絕對更是。台灣最
早和中國來往的證據,除了三國孫權討浮州、以及隋朝時代,越南卻是從上古、春秋、
戰國時代開始成為中國的一部份。『春秋』已經有『中國』兩字,那時顯然中國的範圍
,還沒有台灣的份,越南本來已經屬於中國的一部份,可如今越南已經被打出去了,實
在很難向歷史交代,畢竟,太多人不理解越南歷史,明亡之後,朱舜水寓居越南會安十
三年後,轉往日本,成為幕府之賓,鄭成功輾轉台灣抗清,如今,完整可供中國人讀的
越南歷史已經消失,環顧東亞,日本又再度復興,成為經濟強國,台灣與南韓新加坡也
鼎立東亞,韓戰越戰的前例不遠,稍有變動即將牽動島鏈,要找出台灣獨立,又沒有戰
爭的機會等於零。

誰可以自歷史中避免災難,誰就是智者。你可以不認同中國,你可以反對戰爭,可事實
卻是『叫中國太沈重!』。

大漢族的沙文民族主義──水沙連止步

就因爲阿美是阿美族,所以我們一票〔外客〕都叫她阿美。「想不到,我最後才知道,我也是抱來的。」每次和台生喝酒到天亮,我們總是有說不完的往事,人們常說「酒後吐真言!」他喝過酒的習慣,就是什麽話都對我傾吐,但是今天我才真正第一次看到他酒後落淚,這和所有原住民的特徵最爲接近,酒後高歌流淚,和台生交往認識二十年,他第一次對我落淚,是當他決定和一個阿美族的女人〔阿美〕結婚那次,他把阿美懷孕的事隱瞞下來,因爲他的河南鄭州籍貫的父母知道後,一定會要他娶阿美,而阿美是個原住民。我清楚北方人的觀念。「絕不會讓親生骨肉流落在外。」謝媽媽知道阿美懷孕,一定會不計代價逼台生娶回阿美,就算台生不娶阿美,謝媽媽也會花大筆錢解決。我當時鼓勵他,這是你的福氣也是命運,不要有這種世族門第觀念,這裏是臺灣,這是甚麽時代,當下我狠狠的借給他一大筆結婚費用,六個月後謝磐石就出生了。二十年後,有一天,他才透過一個從小一起長大的朋友處得知,他是謝媽媽從一個上門乞討的山地人老婦手裏,用一包米換來的。「我媽養我那麽大,到她死的時候都沒有說出來,當時,我就感覺她似乎有些遺言,死都不願對我說。」「我從小一直知道,我姐姐是抱來的,是從一個閩南人家庭抱回來,想不到,我居然也是抱來的,你說這是甚麽世界。」「本來我對〔台客〕一直很沒有好感,有時候還感覺我姐跟台客一樣不好相處,想不到,我居然還是原住民,她還找到親人,而我連是哪一族山胞都搞不清楚。」台生一口氣說完,眼淚就止不住滴下來了。謝磐石長得滿高,他的運動細胞很好,小學就是籃球校隊和游泳健將,他的英文小學四年級就通過了四級,功課比台生還要優秀幾倍。阿美的母親死了,分遺産的時候,特別留下位在台東面對太平洋一塊地給台生,足足有半個足球場大,還是田地,但是台生戶口籍貫是河南,不能繼承,磐石也沒有資格,因爲他姓謝而不是原住民的籍貫,只能先用阿美的名義繼承。我好多次繞過半個臺灣,跑去台東海邊渡假,石梯坪就是位在蘭嶼島的對面,除了海灘上聽海風,出碼頭海釣海魚,在出海口檢〔寶石〕,我還跟阿美的原住民兄弟去洗冷泉,進山打獵抓野豬白鼻心,〔孔樂〕還教我怎樣撒網抓魚,怎樣設陷阱捉山豬,特別是網〔斑鳩〕〔伯勞〕。台生主要還是去看他的那塊地,和我在濱海公路的休息亭,月下看海,喝個通宵,聽著波濤洶湧的撞進石梯坪岩洞,如雷怒吼咆哮震撼著地面。埔裏九二一大地震後一個月,才准許非住民進入災區。震央九份二山保持原始地貌列爲管制禁區,我是跟著寶島義工隊的志願踏勘隊伍深入災區,所以有機會抵達最嚴重的信義埔裏等幾個鄉,藉以持續找出義工可以協助的工作,從網路和各種管道通報各地受災情況,在兩個月後和日月潭災後重建的謝建築師聯絡上,每周周末我們從臺北出發,派出一百到兩百位的志願義工,協助原住民邵族重建家園,並且自費義務工作一年,這個義工團主要是臺北陳醫師輔大毛教授,和一些年輕的義工組成,我負責義工任務編隊和工地安全,陳醫師是聯絡人兼領隊,毛教授主管發言與組織。邵族的故事就是因爲九二一的災後重建,引起各方的重視,經過毛教授從各方提供的資訊,不斷的傳播給義工,再透過重建邵族鐵骨竹木屋的活動傳達出去,號召更多的義工持續參加,於六個月後,提前完工前夕,邵族以兩小時傳統的邵族歌舞節目酬謝義工後畫下壯舉的句點。由於各方的努力參與奔走,於是邵族幾個頭目和酋長向社會發出悲憤的呼聲,因爲據當時生還統計,邵族全族僅剩二百八十三人,比台南七股海濱的候鳥〔黑面琵鷺〕還要少,根據專家的估計屬於生物瀕臨絕種的絕對標準,當時,曾經和我多次擁抱,喝小米酒的頭目,就當著電視向漢人宣佈,無論怎樣恢復邵族的棲息地,邵族還是即將滅種,而政府居然未將邵族列入臺灣原住民第十族﹔不久之後,以住民自覺號召臺灣獨立的陳水扁政府,宣佈邵族列爲臺灣原住民第十族,從此不再稱〔少數九族〕,此舉,令位在彰化縣有名的〔九族文化村〕遊樂區最爲尷尬,必須面對改名和更正陳列內容的課題。邵族棲息地約在康熙年間,從嘉義遷來日月潭沼澤地,日月潭是臺灣最有名的高山湖泊和山地保育地,日本統治臺灣時期,邵族倚仗地形地勢,反抗最爲激烈,也被屠殺最慘烈,著名的霧社事件,就是落在嘉義往日月潭的路途中〔霧社〕,進入日月潭一般有從北方埔裏方向進入信義鄉,另一條就是經阿里山公路,經霧社進入溫泉盛名的信義鄉,日軍派出大炮,飛機轟炸,兵分兩路包圍霧社,最後屠殺原住民反抗者。這次世紀大地震雖已過去三年多,但在我的記憶中非常深刻,當時發生的種種邵族新聞太多太快,根本不及反應深思所謂的民族問題,只是記得每次義工出發,各地參加的義工越來越多,各種身分階層的人都有,出錢出力,還有贈送早餐點心飲料,衣帽,工具等等的義工,就是沒有想到有關種族問題,半年多來,每周清晨出發南下,自費包下大型遊覽車,我負責清點人數和分派工作人手,么喝大夥同心協力,我像一個工頭,頭目當然記得我,而我故意隱瞞我的名姓,只記得和頭目擁抱的一刻,酒酣耳熱的頭目也是眼框都濕了。水沙連就是指日月潭水和沼澤的沙土相連之地。日月潭的潭水,來自中央山脈地下湧泉,又是海拔七百多米的高山湖泊,本身就充滿著如詩如夢的故事,加上原住民的棲息典故,本來就該是一個文化勝地。日本人爲建水霸發電,遷移邵族到今天的光華社,放棄邵族祖居地,水壩完成後蓄水,中央的光華島冒出水面,後來以吊橋相連,成爲觀光的最重要景點,日月潭所有宣傳照片都是以光華島爲背景,但那裏是卻是邵族的祖靈地,如今,漢人要面對一個課題,到水沙連應該罷手了,整個日月潭幾乎被地震毀掉。即將和邵族一樣命運的,下一個輪到來自波裏尼西亞系的達悟族〔蘭嶼雅美族〕。雅美族與臺灣原住民相當不同,他們沒有釀酒文化,也沒有紋身獵人頭習俗,以打魚〔主要是飛魚〕和芋頭爲主食,和馬來以至於南美洲土著接近,有分豬而食的習俗,他們的地圖不是漢人的〔中土〕中心,而是以一個大海洋爲中心,四周圍繞著無數島嶼,雅美人知道自己祖先來自南方某個島嶼。蘭嶼位在離台東外海49海浬的太平洋中,主要因爲封閉在小島上的緣故,1960年以前,亞美人維持在一千六百人左右,而如今因爲觀光等經濟繁榮,增加到近三千人。蘭嶼有小型機場,台電專用碼頭,有鄉長,村長,小學,警察派出所。無論邵族或者雅美人,都是以母系血緣部落組織而成,也造成了封閉和文化的落後,這和以大漢爲核心的父系沙文文化明顯不同,也因而促成我對民族的起源觀點。林媽福是我從小認識的原住民朋友,是林媽媽拖油瓶嫁到村中河北老兵家中來的,我和林媽福童年有最要好的關係,我還見過林媽福當理髮小姐的親姐姐,他姐姐是一個很漂亮的山地之花,很早就出外討生活,喜歡吃豆腐的單身漢,都會找她理髮,林媽福從不輕易向人提起這個姐姐,始終只有我知道。那時候,她一眼看到讀小學四年級的我,就心疼得給我理了頭髮,然後我和林媽福又偷偷搭霸王火車回家,在我橫行鄉里的年紀,林媽福在村中開始學會了漢人的流氓習性。在當兵時期,林媽福還是旅長的駕駛,因爲我保守秘密的個性,讓他決定帶我溜出營門兜風,兩人逃兵一小時,後來他開計程車維生,有一天車上載了三個日本觀光客,用日語大談臺灣不如日本如何如何,聽得懂日語的林媽福,突然從照後鏡中望著三個日本人說﹔〔你們去過霧社沒有,要不要我告訴你日本人在霧社的下場。〕他曾經在酒後對我說;〔還分甚麽本省人外省人,我才是真正的臺灣人。要不是你們漢人生得太多,哪里有那麽多臺灣人,還敢說同化我們,你們吃檳榔的習慣還是跟我們山胞學的哪。〕臺灣最大的原住民族群,其實是平埔族,〔埔〕即低臺地之意。因爲平埔族住在平地,成爲最先和移墾內地漢人接觸,早期漢人以男性移民最多,起初替原住民耕地〔名義上當然是教民耕種灌溉〕,以後漸漸將各種蔬果栽培畜牧技術引進,原住民又是以物易物的社會,漸漸的漢人取得各種經濟來源,但是土地這一項東西,本來沒有丈量登記或者是買賣的觀念,於是漢人娶原住民女人,再冠以漢姓,從此土地轉移到漢人手中,平埔族從此消失。今天,談民族主義,在南方,一個部落就是一個民族,遇上大漢沙文主義,除了消滅沒有其他的路可以選擇,怎樣和平相處,所謂〔尊重以平等待我之民族〕,誰管你尊重不尊重,他們只是要活下去而已,漢人最壞的毛病,還是這種比白種人殺印地安人的動機更髒的原因〔專制〕,白種人要土地是用殺印地安人的方式,黃種人卻是要了土地之後,還要統一你的文化,他要〔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白種人假藉上帝的名義〔發現〕美洲,假借上帝奴役黑人,假借資本主義佔領美洲後,起碼還知道建立一個可以廣大分享權力的民主國家。白種人得到土地後,還會獨立建國,黃種人卻是要你去當奴才。我不知道甚麽是〔我們的民族主義〕,我不知道我有何資格自稱臺灣人,也不知道,在楚國被華夏民族征服以前,漢人跟誰學到的〔沙文主義〕,我不知道一個〔統一的文化〕,除了繼續成爲一個更大的部落之外,還有甚麽真正的價值。我還要努力去找出我的民族主義,否則,所謂民族主義,根本就是另一個荒謬的笑話。

你們需要多少隻鳥?

在東南亞和亞洲佛教國家中,一些觀光廟宇的門口,總會出現一種賣『放生鳥』的小販 。
觀光客只要付出一點錢,就可以買下籠中的鳥『放生』,等到觀光客離開之後,小販再 將鳥捉回籠仔裡,賣給下一個不知情的好心『觀光客』,如此反覆為之,賺取暴利。
有些鳥兒被『放生』後根本飛不遠,有些『聰明的鳥』則根本不願逃生,因為他們知道 遲早還是被捉回去的,何況牠已經沒有了野外求生的能力,何不乾脆回到籠仔裡呢?有 些遊客是明白這個小販的『詭計』的,但是為了滿足遊客做善士的心理安慰,還是大方 的『施捨』愛心。

廟裡的和尚最清楚小販的把戲。
我質問廟的住持,這是『綁架勒索』,佛祖為何容許這樣的事情,在廟前面發生?住持 告訴我;佛祖是在警惕世人,你若是存下善念,就有人綁架你的善念,你若存有親情, 就有人勒索你的『親情』。

民主自由人士看到這樣的情形非常痛心,但卻是無可奈何。劉荻被釋放了,另一隻鳥杜 導斌卻又被關進去了,就這樣反覆的被當作敲詐勒索的『放生鳥』。有識之士如劉水寫 出了這種情形,他們總是對現狀無奈,但我感覺這些民主自由的『和尚』,恐懼的只是 自己可能是下一個『放生鳥』,一旦輪到牠進入籠仔,牠會馴服的再回到籠仔中。

畢竟不僅當局對網路的民主菁英是這樣的方式對待,對一些代表人物也是這樣的,例如 劉曉慶、孫大午等中產階級也是如此,就連為弱勢者辯護的上海鄭恩寵律師,也要先以 『洩密罪』判刑入獄,等到各地圈地完成,房價『合理』被炒高後,再通過法律『開恩 』平反,上訪不成憤而自殺的也不放過,葉國強的例子就是要你暫時『不准死』,等到 配套的圈地『政策』階段實驗完成落實,再歸還人質,看誰還要『上訪鬧事』。
農民,對土地有著天生濃厚的感情依戀,所以,他們至死不悟,『土地』事實已經被綁 架。

這樣的綁架事件,源自於『西安事變』時期,當時被放生的鳥是蔣介石。
西方人天真的和他談人權及言論自由,這樣又開始了另一個綁架的『新遊戲時代』。
當六四難民問題出現時,他問美國總統,你需要多少難民?
當出現異議份子的人權問題時,他又問,你需要幾個人權鬥士?
美國這個觀光客永遠是輸家嗎?

深圳開放後,台港兩地商人,首先發現中國這個無限廉價勞工的工廠。
工人的數量可以無限供應,工人的工資永遠是必勝的籌碼。
你需要多少勞工?他還是同樣的一句話。

美國資本主義強大的背景,包括對中東石油的控制。
資本主義強大的象徵,是摩天大樓和空中的豪華勞斯萊斯轎車─波音巨無霸客機。
從柏林奧運會,以色列運動員被集體屠殺開始,繼世界各地各種自殺攻擊後,賓拉登綁 架四架客機去撞擊紐約世界貿易大樓,美國徹底醒悟恐怖份子的心態是玉石俱焚。
布希悍然的出兵阿富汗及尹拉克,許多國家為掩飾石油合約和武器供應,紛紛發動反戰 遊說,這時候北朝鮮明白的公開擁核的立場,等於說,你到底需要幾個流氓國家?

請問你,你愛國嗎?你需要幾個國?我們這裡有大國小國,老國少國,父國母國以及最 貴的祖國?別的地方買不到的。

當網路上各種放生行動展開時,他說,你們需要多少隻鳥?
你,是不是一隻奇貨可居的鳥啊?

漵浦奇人异事

却像是患了精神錯亂症,居然愛上我土家族的故鄉,和這些南方蠻子、土匪、軍閥。

歌功頌德不是我喜歡做的事,却實在愛上漵浦一幫同鄉的可歌可泣。他們都有不凡的故事,因爲湘西在近代中國歷史上的地位,湘軍、太平天國、庚子賠款、兩湖暴動、長征、雪峰山抗日,這些近代典故可以寫成一部小說。
我必須先介紹漵浦這個小縣的背景。

屈原﹔涉江──

〔入漵浦餘邅回兮,迷不知吾所如。深林杳以冥冥兮,乃猿狖之所居。山峻高以蔽日兮,下幽晦以多雨。霰雪紛其無垠兮,雲霏霏而承宇。〕

一般以爲這是對漵浦最早的景物描寫,也是屈原流放,停留在漵浦附近四年的證據之一。

嚴如煜清著名學者。漵浦人。字樂園。少聰敏,潜心經世之學。對地理、兵法、天文等均有精深研究。嘉慶五年(1800),舉孝廉方正,入京赴試,補陝西洵陽知縣。後加知州、知府銜。

毛克寬,湖南漵浦人。咸豐初,兄弟五人同入田興恕虎威營,皆以善戰著,克寬尤驍勇。平太平天國及黔苗之亂,歿于陣,年三十三。詔贈總兵銜,建專祠,賞世職。

鄭國鴻(1777-1841)字雪堂,原籍漵浦江口鎮。鴉片戰爭中著名的愛國將領,定海三總兵之一。1841年秋,鴉片戰爭經二次定海保衛戰中,三總兵鄭國鴻、葛雲飛、王錫朋率部收復定海,在抗擊英軍入侵時血戰六晝夜,終因彈盡援絕,三總兵同日壯烈殉國。

小時候,聽父親說過漵浦有兩個〔洞子〕的故事傳說。提到〔出米洞〕的由來,本源還是從裹小脚的曾祖母說的,父親講的時候,我是憑記憶硬記腦中的,直到有次偶然回到漵浦,與家人一起出游,到達白羊洞,景觀讓我想起父親的〔故事〕,除了大小比例,其它出米池、神像、供台等皆一如描述,父親說曾與童夥同往探洞,深不可測。

也許是我對父親的思念,造成情境上的巧合。但背後的神仙故事,仙人出洞,百姓供養米粽的一段傳說,却是地道鄉野故事,我不再繪聲繪影傳述,究竟能否和屈原扯上關係,恐怕只能當作地方民俗典故去欣賞吧。

湘西有三個地方以〔趕尸〕出名,漵浦就是其中之一,而父親還說過,祖父是會〔打照〕的,所謂〔打照〕就是符咒,〔辰州符〕在湘西非常出名,沈從文的〔邊城〕記載過辰洲符,却沒有說清楚究竟怎樣的情况,我却不只一次聽父親說,燒香,念咒,燒符,用一盆清水,要三五個童子圍著觀看,還有用針扎紙人,這就類似巫仇文化,可以抓到小偷,找失物,父親就是經常坐圍的小童,他說﹔〔從祖父用酒噴滅符的瞬間,可以看到人影。〕
至于趕尸他就沒有見過,他也只是聽說,前後兩個銅鑼,一個開道,後一個用鞭趕,他也曾半夜聽到敲鑼,就是沒有機會見到。

沈從文﹔〔沅水上游幾個縣份〕。提過漵浦出名的幾個人物。他也提過最近考證〔洪江〕是明清時代的內陸〔資本主義商業中心〕。其實,我家漵浦的〔橋江〕,還有大規模〔趕集〕的活古迹。曾祖父曾經在鎮上主持〔萬順祥〕商號,土匪陳漢章用他的人頭出過〔絹鈔〕,遠遠發行到漢口,父親常說,庚子賠款的債券和鈔券我家堆很多。
以下摘錄一段描述﹔
漵浦地方在湘西文化水準特別高,讀書人特別多,不靠洪江的商務,却靠一片田地,一片果園——蔗糖和橘子園的出産,此外便是幾個熱心地方教育的人。女子教育的基礎,是個姓向女子作成的(即十年前在共 産 黨中作婦女運動被殺的向警予,五四時代寫工運文章最有聲色的蔡和森的夫人)。史學家向達,經濟學家武育幹,出版家舒新城,同是漵浦人。

下面一段叙述則是紅軍[長征]時,經過漵浦的描述。
1935年11月19日,紅二、六軍團在桑植舉行突圍誓師大會。賀龍、蕭克分別向部隊下達了突圍命令。當晚,紅軍主力即開始向東南方向突圍。駐扎在沅陵的敵軍發現紅軍動向後,立即封鎖沅水,企圖阻止紅軍渡江。紅六軍團十七師和紅二軍團四師的先頭部隊在突破澧水封鎖之後,于22日奔跑了100多裏山路,分別搶占了沅水北岸大晏溪和洞庭溪渡口,控制了江面,幷連夜搶搭浮橋。自23日至25日僅三天時間,紅二、六軍團18000余名指戰員勝利渡過沅水,在橋子坪會合。然後兵分三路,直插湘中的辰溪、漵浦,迫使敵軍只好調兵遣將改“圍剿”爲“尾追”。這就使紅軍贏得了爲期一周的休整時間。紅軍在辰溪、漵浦期間,共建立了38支“抗日游擊隊”,有隊員1700多人。與此同時,還建立了“職工聯合會”、“工人糾察隊”、“工人團”等組織,懲治土豪500人,鎮壓罪大惡極的劣紳50余人,籌集了大量糧食和大批衣物,幷且擴充紅軍近2000人,大大壯大了紅軍的力量。

曾凡華筆下的〔布衣將軍〕向仲華。就是當時參加紅六軍的漵浦人。
曾祖父陳英祥,曹坡村佃農出身,入曾祖母家爲學徒,庚子賠款後曾祖母家破産,曾祖父入川販鹽,遣祖父習武保鹽,他是橋江鎮第一號共産黨員,却在迎紅軍後,被戴高帽游街羞辱拘禁,又因本鄉農社農民連署擔保釋放。
他開始反共,從此他要子子孫孫反共,這就是我家史的〔包袱〕。祖父是貴州講武堂出身,此時開始擁槍自保,組織地方團練,殺匪無數,父親年幼曾親睹祖父殺人,文革時,祖父因饑餓引起的水腫餓死。他告誡子孫﹔〔當共 産 黨六親不認,沒有一個會有好下場。〕

岡村寧次
1945年,湘西戰役歷時兩月,終以日軍潰退而告終。據中國軍隊公布的材料,此役共擊斃日軍12498人,馬1286匹,毀汽車292輛。中國軍陣亡7737人,傷12483人。湘西戰役,是1944年以來,中國正面戰場上打得較好的唯一的一仗。日軍經此次作戰受挫,遂開始全面收縮兵力,一邊布置部隊首先從廣西、廣東等地後撤,一邊焦慮地注視著整個戰爭態勢的發展。〔龍潭抗日陣亡將士陵園〕
位于漵浦縣龍潭鎮弓形山,建于1945年秋。1945年4月16日,日本116師團109聯隊瘋狂進犯漵浦龍潭地區。17日中國陸軍第74軍51師兵奉命揮師龍潭進行英勇反擊,鏖戰28個晝夜,殲敵2千餘人,我軍亦陣亡將士700餘人,戰後擇地于英雄山南端的弓形山,建墓立碑,原陵園建有浩氣門,紀念塔、碑墻、千秋亭、英烈墓等紀念建築;烈士墓北側建有倭寇墓,掩埋700餘具日軍遺尸。
龍潭離我家二十余裏路,父親于此時抽壯丁抗日離家,送往前綫作戰。

我很驕傲,我的故鄉漵浦,從來沒有被日本人占領過。

而此時,距離長征時所謂〔紅軍在辰溪、漵浦期間,共建立了38支“抗日游擊隊”,有隊員1700多人〕,已經十年。

父親從前綫檢回命,摸黑逃到姑姑家,姑母說祖父正在芷江修機場,父親和同伴跑到芷江找祖父,祖父叫他去考芷江憲兵學校,父親和一百多個漵浦流亡學生,輾轉到了重慶,戴潤生是縣長的兒子,那時也成爲父親最好的朋友,因爲抗戰,同鄉就暫住在母親的姑母家,戴潤生就是上海表姑武松翠的丈夫。

抗日勝利後,父親復員上海,加入接收日本占領軍,不料東北局勢轉變,對日本占領不成,改爲接收臺灣。

我的一張廿年前的照片,出現在漵浦文史中,已經出版六年的第五輯『一方熱土人』,照片中我剛滿十六歲。我代表父親出席同鄉會,同一天給同鄉李鳴舟祝壽,我依然對當初照相的情境存在記憶。
去年底,表姑拿這書來給我看,赫然發現我的照片也在其中,除了我全是一些白頭父老,更有一些去臺灣卓有貢獻的大人物。

表姑說,這書裏頭有張照片,你是哪個?我一眼看出我站在後排,表姑拿出老花眼鏡,仔細端詳半天,然後說,是一個小夥子哪,你這一說就像了。

除了向警予蔡和森妻子,和鄧小平同是勤工儉學留法的女教育家,創辦漵浦湖南第一所女師小學。這些近代名人對漵浦的文化貢獻,還有更多人。沒有精采故事的不列入,何仿從异人异事的角度去瞭解他們。

出版家舒新城,『故鄉』散文集作者。
曾凡華,最後一戰─『湘西雪峰山會戰紀實』作者。

舒文中,年輕時參加抗日,文革時被打入右派,關進牛棚,却因此研究“洛書”寫出《同心迭加幻方》《勾股數組》等書,被美國數學學會吸收爲會員,幷受邀日本講學。

北大教授向達,是隋唐五代史的專家,『鄭和航海圖』作者,毛子水隨胡適去臺灣,向就任北大圖書館的館長,策動傅作義保護北平文物,文革時含恨而死。

武(土育)幹,國際貿易學家。中國國際貿易學會和中國商業史學會顧問。上海周佛海欲辦經濟研究所招武兄弟供職,兩人拒不出任,從海上逃回漵浦,弟溺死福建。長女武松翠,是我從小聽母親談及的,共患難表親,曾是上海瞿溪路第一小學校長,大表哥戴圍城任上海法制報編輯多年。

唐震環現在是兩岸文化交流協會的理事長。臺灣〔監獄作家〕、政治犯,『一個死刑犯的心聲』作者。約與雷震同時入獄,父親偷偷去監獄看過他,出獄時父親曾要我跟他去學寫作,他却回到中國來,我近年才發現竟然就是同一人,難怪當初父親說﹔〔他又要搞名堂。〕。

國民黨中央黨史委員杜元載,臺灣師範大學校長,爲調高師範生公費,與同是湖南人的當時臺灣省主席黃杰唱反調,對同鄉非常重視,標準的騾子脾氣。

李鳴舟曾從辰溪兵工廠,親自替漵浦縣長買兩挺機關槍下鄉剿匪。到臺灣時有人說媒,介紹當時臺灣行政長官陳儀的妹妹,他却拒絕了。做到審計部的廳長,三十年清廉自持,替臺灣百姓守住荷包。陳儀就是臺灣二二八事件的軍方將領。

賀楚强是國民政府第一届國大代表,總統府參事,臺灣民族晚報社長,與湖南南縣黃少谷均曾是馮玉祥幕僚。

小江口李權是叔公的高炮部隊上司, 1946年到臺灣建立軍人補給證制度,很得孫立人賞
識,後來受孫案牽連,上校領少將薪,帶兵做事大公無私。

叔公也是抽壯丁離家的,像他們這樣到臺灣的同鄉,僅同宗同村的長輩就共有十多個,人來人壽這〔人〕一輩最多,人胤叔是飛行員,退役後是中華航空公司,首航直飛荷蘭班機的機師。橋江的嚴慕義,女兒是臺灣歌星嚴如冰,另外香港的武打明星向華强也是漵浦同鄉。江龍泉是我的表舅公,他的兒女都是大學教授。姓丁,李,夏,向,舒,黃,武,謝,嚴各姓都有,全縣有四百多人到達臺灣,曾經返回探親的有兩百餘人,如今僅存約三十人,第二及第三代漵浦人,超過千人。

養父人伍,曾經告訴我他年幼發生的事。雪夜裏,他和生父,舅公三個在穀倉玩耍,三隻老虎進村覓食,穿過陽溝,喝口水就往樹叢裏躦不見了。後來,他們三個人都分別到了臺灣。

有一天,養父夢到舅公托夢給他,他立即從香港搭飛機回臺灣,第二天清晨,我陪他直奔醫院探望舅公,見到垂危的舅公後,養父問我生父的情况,我說,和舅公模樣氣色差不多,乍看簡直是同一個人,養父瞪著我,眼中有著一股說不出的迷蒙。當晚,他提出明天一早再去探望生父。第二天天剛亮,哥通知我,昨晚父親在養老院中過世,清晨院方通知的,遲了一步,養父說〔應該先看我哥的。〕
又過了一天,表叔通知,舅公隔一天晚上過世了。養父說,想不到一次送二個人,他等到父親出殯後,沒要人陪,獨自回到香港。

養父是湖南國立八中畢業,究竟國立八中位在哪里我根本不知,他有哪些同學我亦從來不知。他曾經跑去橋江機場,和協助中國抗戰的飛虎隊員,用英語攀談,幷要求美國飛行員送他上天,居然真的成功飛上天,因此養父除了寫一手工整顔字,英文也不算差。當時,他高中畢業就被軍統局的戴笠,到學校點名送去政工幹訓班,他是真正的第二期畢業的特務,此後,在抗戰過程中,他的行踪一直成謎,我從小按照家俗過繼給他,替他保密身分也成了習慣,直到他去世爲止。我必須提一提他,他一直將我當親骨肉,其實,我的個性比他還叛逆,他對我既疼愛又無奈。

抗美援朝的時候,羅治芳參加志願軍去北朝鮮,被挑選進入飛行大隊,飛機被飛彈擊落後
跳傘被俘,逃回地面部隊繼續作戰又被俘,轉送到臺灣,廿年後,偷渡轉往緬甸,企圖返
鄉又被緬甸政府關了六個月,最後用徒步從緬甸走進貴州,再回到漵浦。

鄭歡音,是中央軍校的鐘文武青梅竹馬的妻子,懷孕二個月後,鐘文武離家作戰,三十年
夫妻失聯,開放後,携遺腹女赴香港準備赴台定居,受法令限制必須等待五年,即將届滿前,獨女在港車禍死亡,鐘文武奔走伸冤,得到香港人權協會輔助,官司勝訴前鐘文武身體不堪負荷去世,我的生父、養父台港兩頭接濟他夫妻,目前鄭一人住香港。

我的親姐姐,出生在蘇州那所,父親接收的日本大使館中。
母親送姐回故鄉省親,才進漵浦城,就有人通知說土匪要進城了,幷且許多匆忙返鄉的同鄉都說四周沒有出路,路上都封鎖了。母親身爲長嫂,尊父親矚咐,安頓好破敗的家,祖母却不准母親帶走大姐。終于,有一天表姑的轎子半夜到了我家,表姑大著肚子,他已經躲躲藏藏過了二個多月,如同驚弓之鳥,因爲他是縣長媳婦,母親和表姑一起,由祖父帶著十多支槍,連夜護送他們出走,輾轉坐火車換船,到達上海。母親轉達了祖父的口諭,走!
我親生父親告訴我,他把四行倉庫的所有物資送往臺灣,再把共黨證和派令丟到黃浦江。半夜裏,就在一望無人的上海外灘,仰天高歌〔中國一定强。〕
父親從上海抵達基隆,從基隆農會一路接收到太平洋岸的花蓮,台東農會。冥冥中,他一生就是戰爭時代的縮影。

漵浦文協也來了信,附上新一輩的文藝青年資料,有〔國畫〕的作者,王躍文。
王躍文 1962年生。湖南漵浦人。王躍文簡介
1984年大學畢業,曾在湖南省政府工作。1989年開始文學創作,曾獲湖南省青年文學獎,中國作家協會會員,現客居長沙。
  已出版長篇小說《國畫》、《梅次故事》、《亡魂鳥》、《朝夕之間》,小說集《官場春秋》、《沒這回事》、《官場無故事》
一個以行動藝術展現環保意識的〔舒勇〕。
1998年11月4日,人體行爲藝術《地球在流血》成爲其里程碑作品,被《南方日報》評選爲「1998年廣州十大社會新聞」、《羊城晚報》評選爲「1998年二十大娛樂新聞」,有關專集、畫册、電視劇、電影《行爲藝術史的第一次》正在出版和籌拍之中。
還有許許多多,我不知道的人和事,跟我的出身故鄉有關。
中國那個地方不是歷史哪?
我感覺漵浦這個地方,和近代中國的歷史,有絕大的關連。
這些幸存的人,和歷史上,遠遠的被送到新疆墾荒的湘軍,參加太平天國,被屠戮在沙場上的可憐農民,成了一種鮮明的對比和寫照。
從鴉片戰爭失敗,建設臺灣的劉銘傳,曾國藩,到太平天國,再到日本侵略中國,國共內戰。
親眼見到,九十高齡的養祖父,看見養父的痛哭失聲﹔十八歲被牽離家的叔公,五十五年後,他見到八十二歲,從新疆勞改回來的親哥哥那一幕,我內心受到殘酷的激蕩。
我,出生在臺灣北部一棟木造日本式房子裏,隨著父親被排擠貶抑,我在鳳山黃埔軍校的後山眷村長大,住的是泥巴敷竹片的土房,仿日本南洋建築的改良〔土脚厝〕,住在這裏唯一的好處,就是每年可以見到蔣介石來黃埔巡視一次。
小時候,同伴玩的游戲是〔美國開綫〕,〔中國開綫〕以及〔黃埔開綫〕。所謂黃埔開綫,就是和鄰村的孩子,用石頭互丟,攻打山頭,誰占領山頭就歡呼稱王,常常有孩子頭破血流,每個男孩子頭上都有縫過的疤記,于是,陸軍眷村被稱作〔流氓村〕。我從小,因爲參加棒球比賽,而看到外面的世界,我决定離開眷村。
我的棒球教練是個受過日本式教育的運動員,他很熱心的也很嚴格的訓練我,我在玩〔黃埔開綫〕的時候,是個很優秀的〔投手〕。當兵,我也受日本式軍事訓練,我進入的企業,也是日本殖民産業改組的農企業,雖然我不喜歡日本人,但是,有一天,我却被邀請去日本考察一周,然後,我决定學我的父親,離開企業,離開臺灣,離開中國,走得更遠,我是這樣介紹我自己的。

崑崙奴之謎

『崑崙奴』名稱的由來耐人尋味。譚嗣同的絕命詩所云"去留肝膽兩
崑崙",令人蕩氣迴腸,光緒二十年,西元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
後。湖南青年譚嗣同由湖南溯江而下直達上海,暢遊京師,準備拜
謁康有為,將一腔熱血灑給中國 ...。維新失敗後死於獄中,譚嗣同
被當時稱六君子之一。
從此兩崑崙這個辭,就一直存在我的思維深處。維新六君子就是直
接了當的奉獻「改革」,和後來的孫逸仙上書李鴻章後決定發動革
命,有著前車之鑑比照作用。如果曾國藩消滅太平天國是尊王攘夷
精神,那麼梁啟超等人接下了顛覆封建的棒子,到了孫逸仙「革
命」行動就是反動,接下來張勳復辟袁世凱的稱帝都是叛逆民主潮
流。中國歷史的棒子在一代接一代的年輕志士流血犧牲下,留取丹
心照汗清。這是先烈對崑崙的一種豪情用辭。
蘇雪林考據這個題目,從崑崙一辭的由來和淵源,偏重『崑崙』山
究竟何在?以及漢武帝的考證定位崑崙山,用數萬字在學術上的價值
無人能比,他自己在序言中也留給後人一片思想空間。結論不外乎
崑崙指的是高大的山,這似乎太狹窄了。在我看來崑崙根本只是一
個複詞,屈原的辭賦中用崑崙兩字最多,因為屬於上古文字,可以
從辭學上找到答案,如果研究甲骨文的象形字,更可以找出具體答
案來。
九一一事件被撞毀的紐約世貿大樓,一般稱作『雙塔』造型,據我
所知佛教所謂的七級浮屠就是塔,一般塔是單獨存在的,只有當佛
教進入中國後,根據雙闕的方式造出子母塔或對稱的台閣,例如春
秋閣、銅雀台等,都沒有稱作雙塔的。今天世界大城市的許多高樓
大廈,都喜歡仿造『雙塔』造型,不如說成崑崙造型,也許因為翻
譯英文的關係,造成積非成是的名詞,而真正美好的古文反而被遺
棄了。
中文的詞和英文最大不同,就在於英文是一詞一字,中文卻用兩字
組成新詞,例如大小、陰陽、天地、夫妻、乾坤,拆開來各又是一
個字,合在一起就是另一義,卻又彼此相關依存,從事翻譯的人都
知道很難意譯。崑崙和鳳凰一樣,鳳兮鳳兮,鳳是公的鳳凰,凰是
母的鳳凰,鳳跟凰本是同一種分屬雌雄的動物,那麼崑崙就是崑山
和崙山,不管崑或崙應該都是一種雄壯的高台山,甚至這種高台往
往並立或斷裂成裂谷,或被河川(冰河)切割過,《釋水》"河出崑崙
虛,色白。"此外從山海經到莊子、列子、管子、國語等,崑崙一辭
無處不在,更增加我對『崑崙』一辭,僅僅是普通複詞的確認。
台灣世紀大地震的震央埔里附近,有一座九份二山,造成整片大崩
山的原始地貌,記者採訪當地人問到九份二山是哪一座?當地人回答
得很妙,整片山都稱作九份二山,沒有所謂的九份一山或九份大
山,只因為地名叫九份,頂峰分成雙尖所以稱二山,因此正確二山
應該唸作「兩山」,而實地觀察,先崩坍的其實是中央山脈,九份
二山是被崩坍的山石推倒夷平的,主山峰較高沒倒還在,不是平台
狀,所以提出來只是釐清古人命名的嚴謹。
在中國建築上沒有用到崑崙的另一個原因,係因為中國的建築向來
是木造的,一般並不像石造建築的雄偉,到了近代水泥和石造建築
才高大起來,所以崑崙兩字少被使用,在上海外灘的大洋樓,多是
採用石塊和水泥,堅固而粗壯的牆柱,可以被保留下來,反之中國
的古建築,除了故宮多半被燒毀或者傾頹,保留最多的反而是石造
的貞節牌坊,牌坊終於也成為中國建築的特色之一,這是中國建築
獨有的特色,日本的神社門前一定有牌坊,以表示莊嚴神聖,它的
材料則不拘限石材,也有木牌坊。
在武漢的武昌有一座古廟寶通寺,就擁有一座完全石造的古塔。它
沒有使用任何木材,就連樑簷都屬石造保存迄今,當然這塔的葫蘆
塔尖也是尖形的,因此世貿大樓稱作雙塔,應該是不適當的。
《十六國春秋‧前梁錄》酒泉太守馬岌上言,酒泉南山及崑崙之體
也。馬岌所謂〔崑崙之體〕就是指外型有崑崙形貌。在電視上看到
甘肅西王母山的外型,正像是一座高原平頂方山,或許是我的聯想
豐富,因為恰好在吾家附近就是松山慈惠宮,祭祀的正是西王母娘
娘,也就是我會注意的一個近因;《天問》》崑崙懸圃,其尻安在?
《離騷》遭吾道夫崑崙兮,路修遠以周流。《九歌。河伯》登崑崙
兮四望,心飛揚兮,浩蕩。《九章。涉江》吾與重華游兮瑤之圃,
登崑崙兮食玉英,與天地兮同壽,與日月兮齊光。這些屈原的用語
更清楚的表示,崑崙應是一個高寒的高原,甚至還是一個陡峭的斷
崖,甚至兩山之間夾一瀑布急灘,因此這可以解釋,為何崑崙山到
處都有的原因。
至於崑崙奴的稱呼從何時開始?與崑崙又有何關聯?一般考據都是從
來自崑崙族或崑崙國下手,特徵就是膚色黑卷髮等,與中原漢族的
黃膚直髮截然不同,卻沒有更具體的證據和文獻,以證明古時卻有
崑崙國或崑崙族存在。中國最早接受四夷朝貢的始自秦代,漢唐延
續下來,又以唐朝征服少數民族最多,僅從文字記載去摸索似乎草
率,反正秦朝以後就有外族奴隸了。又僅就外型稱崑崙奴,為何不
稱黑奴?看唐嚴立本所繪職供圖,跟隨滿臉絡腮鬍的亞利安人奴從,
體型並不高大,赤身遮體的裝扮雖與崑崙奴接近,卻與崑崙兩字無
關,唯一奇特之處,就是顱頂呈雙峰狀,這在一些佛教地獄圖畫和
鬼卒塑像中的羅剎相似,是否附會之作也不可考,若強附為這就是
崑崙奴的解釋,又不倫不類。一般繪畫難免有誇張強調的技巧,卻
不能說成崑崙奴的特徵,果若與類似發音強加在崑崙兩字的解釋,
繆誤如出一轍,都犯了相同的錯。
唐南夷列傳一百四十七記載南蠻,『自林邑以南,皆卷髮黑身,通
號為崑崙。』還有其他中南半島的古國中,如婆利國也是「拳」
髮,婆羅門教的盤盤國、真臘國等,『自神龍以以後,真臘分為二
半,以南近海多癖澤處,謂之水真臘半,以北多山阜,謂之陸真
臘….。水真臘國,其境東西南北約八百里,南至小海,北即陸真
臘,期王所居城號婆羅提拔。國之東界有小城,皆謂之國。
另外隋書列傳四十七記載林邑古國,「其人深目高鼻髮拳色黑。俗
皆徒跣以幅布纏身。越史記載真臘併古扶南國及林邑國,宋稱為占
臘。
扶南於公元前一世紀由天竺婆羅門教力士(羅漢)娶女王柳葉建
立,屬印度與少數民族混血,當時文化高於四鄰,三世紀吳左太沖
吳都賦記為扶南國。漢朝時扶南國(柬埔寨)經四川進貢甘蔗芭
蕉,兩千年前甘蔗為柬國特產,故四川自古特產芭蕉、甘蔗,實地
訪問堅江、河仙確實芭蕉種類繁多,購買時必須整序依層數計價,
迄今當地華人流傳『貢蕉』說法。公元前二○六年,漢滅秦,秦宗
族沿江避難南遷,建國於百細灘地,繼續南進建Samborprei,柬埔
寨先王併扶南國而建真臘,真臘Chanla(秦來)柬語呼華人為
chan。六一七年(Icanavarmani)統一全境與中國交遣使節。七世紀真
臘分為陸真臘、水真臘,八○六年闇耶跋摩二世建婆羅門吳哥城,
一一一二年蘇利耶跋摩建吳哥小城(吳哥窟),復遠征占婆,疆土
遠及占婆,故宋稱占臘。水真臘沿九龍江迄於海,十三世紀元軍壓
境萬象國崛起,一三五一年暹邏大舉進攻,真臘放棄著名古都,另
建羅壁城,一四三一年復受挫。從此註定夾於越南與泰國間,且王
室不合政爭頻頻,真臘僅有今日高棉。周觀達真臘風土志繼續稱
『真臘』國,並且抵達吳哥窟,法人依此篇記載發現吳哥窟遺址,
並且開始復舊工作,期間經過日軍佔領中斷,戰後繼續重建工作,
由於石磚編號資料遺失,工程異常艱難,近年向外界開放成為觀光
重地。
真臘宋書稱占臘,元書稱瞰浦只,清稱本底國。與阮越爭霸後入貢
受越保護封為高棉國,秦來與(china)及真臘發音接近,不僅日本人
稱中國為支那,法人稱越高寮為印度支那,即今天柬埔寨應該無
誤,西方又有波旁王朝的古稱。另外「殊城周咨錄」「皇民象胥
錄」「武備志」「古今圖書集成」「明史外國傳」近代史書均稱高
棉。西人稱Palembang(波旁),似是有別於China,以行殖民。
柬國並沒有出海良港,過去屬扶南的河口港河仙目前由越南所佔領
(十七世紀末葡萄牙、西班牙、荷蘭地圖載Kam kau港口),越南
曾在堅江省美林社『澳腰港』發掘古時帆檣,有金幣及女妝用具
(銅鏡)古物,堅江美林社即澳腰港,扶南古城址在巴棲山(是否
即芳城現址不確定),據說東湖常有神仙出沒,所以稱河仙,今有
永濟渠運河北通朱篤。河仙地區於十七世紀前後,海南島莫玖率族
人移墾開發,歷三代通商經略繁盛,華人移民迄今。
鄭和下西洋領航的千里眼、順風耳,可能就是熟悉南洋海域的崑崙
奴,奇怪的是,越南文獻中並沒有關於鄭和的記載,僅載有越南南
朝受明朝「干預」的經過,當永樂初年間湄公河口正是多事之秋,
七下西洋五過占城,海船不可能沿九龍江(湄公河)而上,明史並載稱
到達真臘,若以一個龐大艦隊出使,深入登陸真臘極為困難,可能
分遣使節,從何仙一帶登陸入吳哥城,崑崙奴又可擔任翻譯「舌
人」,則研究中國與南洋的關係,崑崙奴是相當重要的,否則謎題
依舊渾沌。
古時候的消失民族一定很多,在亞馬遜河流域,至今依然有與世隔
絕的土著部落民族,因為近親繁殖根本就沒有繁衍的生存機會。弱
勢文化的種族,若不與強勢文化通婚同化,結果就只有滅絕一途。
台灣的平埔族,就是融於移墾的漢族而消失的民族,即使當初平埔
族是台灣最大又最眾多的原住民,卻因為漢文化的強勢而消滅。
或許崑崙奴根本就指來自遠山的少數民族,在台灣的原住民邵族中
傳出,當初山中有身高僅一米至米二左右的矮人族,後來被消滅絕
跡,卻留下該族矮人祭的傳統習俗,因為邵族認為許多文化技能得
自矮人的傳授,而且矮人族的靈魂依然存在,因此尊矮人為祖靈供
奉迄今。在中部山區的原住民,在一次揭源訪問中,竟然指著深山
中一塊斷裂兩半的巨岩,說是他們祖先的發源地,巨岩的外觀就像
平頂的岩壁,依此,當然有些部落種族會將自己的來源,說成高原
高山,若說崑崙奴就是高山族之意,應不為過,如同今日稱高山族
為少數民族,或原住民或邊疆民族一樣普通,至於奴一字,在中國
古代相當普遍,滿清皇朝的大臣,對貴族階級依然自稱奴才,到今
天首善的上海市,到處都有褓母或佣人,顯然崑崙奴褪去過多的聯
想,不過是來自四夷的奴婢罷了。
究竟奴婢的來源如何?西方有販奴記載的包括西非象牙海岸的黑奴,
以及阿拉伯女奴,古羅馬及埃及都有以戰犯為奴的紀錄,有些甚至
被閹割或斷舌,另外被征服而全族遷徙的也不勝枚舉。廣州被認為
是自古南洋奴隸的進口地,至於人口販子多半是海盜或流亡軍人,
拉壯丁獲拉夫參戰的不乏先例,將擄來的少數民族販賣他地,自古
就有。當然從西方沿絲路通商中國的沙漠民族,也有可能以奴隸充
當苦力,別以為中國只是接受奴隸,中國人被賣到美洲澳洲的苦力
多的是,今天還有許多滯留在美國的廉價勞工,在地下工廠做著出
賣勞力的苦差事。但是所有崑崙奴的描述,不約而同的都指向來自
中南半島的吉蔑或占婆族,越南華僑對越南少數民族也稱高山族,
湘西漢族從前也稱少數民族為高山族,但是婆羅洲幾內亞的南島嶼
族,卻都有卷髮黑身的特徵,僅因為部落文化的差異,被一概稱為
高山族或崑崙奴,或許並不為怪。
崑崙島最先出自元周觀達的真臘風土誌一文。崑崙島乃隸屬越南南
海中的小島,當然不可能很早就有名字,若是強加附會成崑崙奴來
自崑崙島,根本就是倒果為因的謬誤。但是崑崙島早就是海盜基地
應該不錯,當然成為販奴市場也不無可能,只不過到了中國被稱為
崑崙奴罷了!恰好崑崙島在文獻中,外型被描述成崑崙形狀,所以周
觀達命名為崑崙島,並不算是違誤,反而錯誤的解讀才是笑話。要
解決這個疑惑,當然只有登島求證,求證的並不是島嶼的外觀,許
多大海中的島嶼在不同角度和距離下,視覺上都擬似雙併,但我從
可靠的圖繪上看的真切,崑崙島在兩島間的峽道很窄,兩旁島嶼如
懸崖峭壁,只是沒有確實高度比例。
何喜文四川白蓮教人,反清復明失敗後,一度活躍閩粵海面為海,
後組織天地會,部屬黃忠同、張公引、梁文英、楊子福、周遠權以
崑崙島為大本營,扶助越南阮朝有功。
崑崙奴部分來自崑崙島的奴隸市場,崑崙島就是今天越南的崑山
島,距湄公河出海口約一百二十公里的崑山島,目前還是越南的囚
犯島,不對外開放,由大、小崑崙共十四島群組成,總面積七千七
百公畝,十八世紀初曾被東印度公司佔據。文獻記載崑崙奴為爪哇
土著,被賣到中國後作為封建社會的奴婢買賣,在廣東我遇到一個
出租車司機,他到今天還在尋找與他同種的人,與中原任何種族都
不相同的後裔,明顯的與印尼、婆羅洲、幾內亞等南島嶼族酷似,
問他們自己出身來歷,俱已經同化為中國人,並且滿口廣東話並曾
刻意的到西域尋根,就是沒有同類人種,由於崑崙奴在中國並沒有
列入正史記載,考據也困難,並不能以地域遠近作論斷,我也不敢
貿然據以告知可能就是崑崙奴,僅僅側面推敲訊問父親、母親來
歷,回答像父親但父親早已過世,也是終生沒有遭遇任何同類,至
於父親尚有哪些親戚,僅稱尚有姊妹遠嫁沒有聯絡,即使有也是短
命,他是活得最長壽的(五十出頭蒼老白髮體格骨型完全不同漢
人),他的待人態度就像高山族,非常坦率樂天。
湘巴佬2001,11,12

流氓帝國

鍥子; 據說,中國像是一個大鹽海,,將所有從四周進入的民族都同化了。諸多影響四鄰的〔王道文化〕中,當然也就包括了──〔流氓文化〕。流氓在今天,是指由幫會構成的〔黑社會〕。若問政黨和幫會的區別,其實相當模糊。看看歐陽修之名作,朋黨論「臣聞朋黨之說,自古有之,…大凡君子與君子,以同道爲朋;小人與小人,以同利爲朋;此自然之理也。」誰是君子,誰是小人,何爲道?何爲利?已經太遙遠模糊了。
流氓社會的構成回溯黑社會的形成,當然要從幫會起家的背景說起,而所謂地下幫會,自然有別於合法的政黨,在中國有政黨之前,只有幫會,沒有政黨。而今天,就算是合法的政黨,其實根本就沒有包容的可能,依然是幫會的結構與風格,如同打家劫舍的土匪,被美化成軍閥,幫會只是換上了政黨的稱呼。其實,流氓文化跟中國的專制封建相輔相成,可以說是一種次流文化,極像是電子學上的〔負載波〕,簡單來說,又像是一雙筷子的關係。中國的四大發明中,居然不包括筷子。從拿筷子這件事,你可以找到四周受中國文化影響的國家。用對稱的筷子形容流氓和極權專政的關係,一點不爲過,這是中國獨特的文化。所謂有〔中國特色的民主〕,恐怕不瞭解流氓階層,是不可能成立的。孫中山從組織中華革命黨開始,就是從結合海外會黨起家的。海外會黨,本來是以團結同鄉爲主,以廣肇〔臺山〕,潮汕,海南,客家,廣東稱作〔五幫〕,這種幫會又不同於鹽幫、漕幫、清洪幫、丐幫這些內地的幫派,而是以宗親同鄉的性質,到了殖民地〔南洋〕,被當地的政權加以歸順接納,以便於〔自治〕管理,是海外會黨天地會的宗族淵源,也就是明朝所謂的〔天朝棄民〕。
至於武俠小說上的少林,武當,華山,峨嵋等等九大門派,其實是虛構的武俠世界,和現實早已經脫節,所傳頌的,不過是一種俠義精神。這個虛構的世界,是由許多大大小小的門派、幫會所構成的。大大小小的門派、幫會構成了〔江湖〕,而這些大大小小的門派、幫會,又由許多形形色色的「江湖中人」組成。簡單地說,人物組成幫派,幫派構成武林,這是武俠世界的基本結構。
武俠精神,被流氓加以〔金錢化〕,武俠文學也被衛道之士斥爲末流,武打功夫也被李小龍〔電影化〕,而幫會和會黨又必須從武俠小說去瞭解,將來,隨著網路延伸,〔流氓文化〕有可能在一個〔無可管理〕的網路森林中,取得另一片天空,所以不得不正視這種趨勢的發展。因此研究中國的政黨,不懂得流氓文化是不成的。看看武俠世界把江湖幫派怎樣分類﹔〔千門萬戶話幫派〕普羅米雖然我們總是「幫派」二字並稱,但「幫」與「派」在意義上卻不完全相同。《辭源》上說「幫」是「夥」、「群」的意思;「派」則是「事物之流別」。換言之,「幫」是一夥人聚集在一起,目的在於互相「幫」忙,講求的是共同的利益與義氣,而「派」則著重在歷史源流的接續與傳承。  用現代的概念解釋,「派」類似於「學校」,是修行學習的場所;「幫」則像是「公司」,是發揮抱負之所在。
一、教育團體類--名門正派 組織規模:地區性組織 主要精神:繼承道統 代表幫派:少林、武當、峨眉、昆侖、華山、點蒼、青城、崆峒等。 知名人物:武當派張三豐、昆侖派楊夢寰、天山派唐曉瀾。二、野心團體類--邪派魔教 組織規模:全國性組織 主要精神:一統江湖 代表幫派:日月神教、天龍幫、赤衣匪教 知名人物:東方不敗、李滄瀾、茅通三、政治團體類--秘密會社 組織規模:全國性組織 主要精神:改朝換代 代表幫派:三不社、天地會、紅花會、哥老會 知名人物:姜伯先、陳近南、陳家洛、關山月四、反抗團體類--綠林山寨 組織規模:地區性組織 主要精神:反抗朝廷,救助弱小 代表幫派:青天寨、鐵摩勒大寨、怒蛟幫。 知名人物:威少商、段珪璋、浪翻雲。五、職業團體類--謀生幫會 組織規模:不一定 主要精神:謀生操業 代表幫派:漕幫、丐幫、海沙幫 知名人物:韓霆館、洪七公
義大利黑手黨稱幫會爲〔家庭〕,李敖也就將社團稱做〔家庭〕,仔細審視李敖的歷史觀中,似乎只有朝代,家庭〔幫會〕,個人而絕少倫理親情。故而,在此值得注意的,名門正派被歸類成教育團體,於是,〔家庭〕同時也是受教育的養成所。另外,邪魔教最大的罪〔惡〕,居然是〔一統江湖〕,這簡直就是說,〔江湖〕就是一個各大門派的多元混同,統一就是稱霸武林,而稱霸武林是武林共憤的,必須群攻,或者由一個武林新秀領導結盟。這和太極的〔否極泰來〕,三國的〔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異曲同工。
「青幫一條線,洪門一大片。」滿清以異族入關,激起中土民族意識浪潮,實際上,民族自尊到二次大戰結束才確立。清朝,臺灣天地會林爽文起義,以漳州人爲主,因粵屬贛裔客家人,附於百越族的泉洲籍閩人,與漳州人相抗,移民的鬥爭性格表現在屢次械鬥中,林爽文因清朝以〔義民〕圍剿失敗被擒。「天地會」以「反清複明」爲宗旨,因爲會員都「拜天爲父,拜地爲母」,所以稱作「天地會」,是明朝秘密結社之一,在香港又稱作「三合會」。乃尊明太祖朱元璋的年號「洪武」,所以又稱「洪門」。不過另一種說法,是清人入關後,漢人失去中土,所以將「漢」字去掉了「中土」,就剩下了「洪」字,作爲此一會衆的稱號,朱元璋的六世孫端王朱佑檳,就於江西南城縣洪門鎮發展船〔傳〕屋,顯然屬於一個閩粵的南方民族團結組織。即便你不參加任何幫派,也會跪拜父母祖宗,這就是洪門滿天下的道理──民族主義。
溯源民族的構成﹔水跟土是農業兩個重要的基礎,這個以農耕爲文化的民族,主要以華夏,楚漢,百越三種人,構成今天的中國人。從土地的分封衆建開始,中國人的根深蒂固觀念中,土地代表一切財富、權勢、地位的象徵﹔百越族相傳爲炎帝舜的謫裔,富有開林墾荒進取的精神,楚漢則沿河耕織並善冶煉出名,相傳始祖爲九黎君長蚩尤後裔,華夏則指汾渭黃河流域,黃帝姬、薑姓所繁衍的諸夏族,相傳是善治水利大禹的後裔,建立了夏朝後,開始世襲。
漢族開始沿著河流開墾殖民,除漢水外,長江、淮河華中水系均屬漢族文化,漢族于楚地發明冶鐵,並有精致的織布技術。百越則指五嶺以南的珠江、紅河流域,以工藝技術擅長的散居百越人。這三個民族都用筷子,其中以楚漢人最頑強好戰,因推翻秦朝統治,故以漢人代表中國人。
在封建土地私有制到家庭土地私有制之間,社會上生出了遊民性質的遊俠。首先是周行封建,公,侯,伯、子之下,士雖與大夫本屬同一層級,大夫有食田俸祿,但士有俸祿無食田,區別僅此,故有時稱遊士,而大夫仍是固定官銜,士乃當時文武合一的帶劍〔勇士〕,所以連孔子都是配劍的士,。春秋時代,士憑知識技能謀生,或成一家之言,或援引而晉身豪門貴族,孔子門下及其弟子號稱〔儒家〕,傳〔儒〕即是雨中管分水的官,授徒以入仕貴族之階。家、門、流、派形成。
戰國時,齊桓公曾收留遊士八十人稱門士,齊昭公之子商人皆以養士出名。崔杼弑齊莊公,門下武士州綽、賈舉等八人赴難殉死,盧蒲癸、王何兩人矢志報仇,三年後攻殺權臣慶封,將崔杼剖棺戮屍。號稱〔四君子〕孟嘗君等,就是〔子〕。而類似忍者的忠君效死者就是〔俠〕。
《史記·遊俠列傳》中司馬遷將“俠”分爲四類,分別爲“布衣之俠、鄉曲之俠、閭巷之俠、匹夫之俠”,實則彼此相類,只是在活動空間上有大小之分,或“以軀借友報仇”,或“藏活豪士以百數”,或“天下騷動,宰相得之若一敵國”,或“天下賢與不肖,知與不知,皆慕其名聲”。
《韓非子·五蠹》篇,被稱之爲“儒以文亂法,俠以武犯禁”。 俠的罪名是犯五官〔五蠹〕之禁,所謂“五蠹”,乃指“學者、言談者、帶劍者、串禦者、工商者”。
漢高祖劉邦本是[流氓]出身,著名的楚漢爭霸,就是楚人內戰,項羽失敗〔無顔見江東父老。〕自殺,劉邦則是〔背約追擊〕的痞子無賴作風。成爲後世俠士與流氓的分野。以後,劉邦殺韓信,殺功臣出名。到漢武帝時,聽公孫弘之議,殺當時關中第一大俠郭解,俠從此從中國消失,流氓勢力繼起。
殺郭解的過程  從漢景帝時的酷吏“蒼鷹”郅都處死濟南的豪強(目閑)氏開始,朝廷就在全國範圍內進行大批誅殺豪強、打擊遊俠活動。到漢武帝親自參與主持處死天下第一名俠郭解,則無疑是殺雞給猴看、殺一儆百,正式表現出朝廷已不容這些遊俠再次出現在它的統治之下。   漢武帝即位的第三年,主父偃向武帝獻計道:“茂陵初立,天下豪傑並兼之家,亂衆之民,皆可徙茂陵,內實京師,外銷奸猾,此所謂不誅而害除。”
  茂陵是漢武帝爲自己建的陵墓,其地有重兵把守,這是主父偃的計策,表面上說茂陵剛開始修建,需要“內實京師”,事實上這次遷徙,完全是強迫性的,且遷入茂陵的人都是擁有三百萬錢以上家財的豪家大戶。而其重點並不在“內實京師”而在“外銷奸猾”,所以河南大俠郭解儘管沒有三百萬的家財,還是被列入名單,經皇上核准,由地方交付執行了。
  朝廷的初衷,原以爲一遷則萬事大吉,“此所謂不誅而害除”,但很快便被證明並未達到目的。郭解本來不富,因爲嚴令遷徙,“諸公送者出千余萬”,一下子竟超出標準好幾倍,成了大富。而負責舉報郭解遷徙的楊縣椽,也在一夜之間不明不白地丟掉了人頭,據說是郭解的侄子所爲。
  郭解到關中,不幾天又成爲關中第一名俠,江湖中人、官府中人都爭著和他結交。楊縣椽之父楊季主想爲兒子報仇,卻被人殺掉,楊家人到長安告“禦狀”,也在京城不明不白死掉。   於是朝廷傳下旨意,全國通緝郭解。  郭解將老母安置在夏陽,自已從臨晉出關。守關的籍少公並不認識郭解,但久聞郭解的俠名,一時俠義之心起來,開關放他東去。官兵追到臨晉,籍少公發誓爲郭解保守秘密,自殺身亡。郭解最後逃到太原。由於這次朝廷下定了決心,終於還是把他抓住,押送長安。在牢中,辦案的人也有仰幕他俠名的,清點積案,他所犯殺孽皆屬朝廷大赦範圍,落得個皇恩浩蕩,再次回到闊別已久的家園。
  孰料好景不長,有人稱譽郭解,遭到軹縣一個儒生的反馭。儒生道:“郭解專以奸犯公法,何謂賢!”郭門弟子深以爲恥,派人殺了這個儒生,又割掉他那惹禍的舌頭。官吏找郭解要人,但郭解確實不知這件事的來龍去脈,殺手最後也沒有抓到,官吏回報郭解無罪。禦史大夫公孫弘卻向皇帝奏稱道:“解布衣爲任俠行權,以睚眥殺人,解雖弗知,此罪甚于解殺之,當大逆無道。”
  漢武帝聽了公孫弘的話,深以爲然,果真無論老少殺了郭解全家。   而從此歷朝歷代,對“俠”不再放過,動輒即開殺戒,“俠”的群體性逐漸被打破,《漢書》之後的史書典籍中也再不見《遊俠列傳》。
遊民與俠客並列時期,俠士,刺客,墨家的關係必須清楚。《呂氏春秋》載,春秋戰國時的原始墨家集團,以墨翟爲首任“巨子”,其徒遍天下,弟子三百人皆可使其赴湯蹈火,急人之難。如禽滑率衆救宋,“摩頂放踵”亦在所不惜,即爲顯例。 墨家這種 不計較個人恩怨,不僅以救國救民、替天行道爲人生目標,在組織上更是紀律性極強,“巨子”對於犯“墨家之法”的,可操生死大權。其法雲:“殺人者死,傷人者刑,此所以禁殺傷人也。”墨家視此一家法爲“天下大義”,猶高於國法。
流氓與遊民中國流氓的共同特徵是一群沒有生産資料(如土地、官職〔政權〕)或者再度失去它的遊民群體,但他們的任何壯舉都不意味著革命的性質,儘管他們的非理性有時可以創造一個新的歷史,但其本質而言,他們中間沒有一個事後不露出流氓的真面目。
「遊民文化」産生的流氓,是私有制社會中底層性文化,乃是遊民趁「社會失序」或「天災人禍」逃荒而起。這和李自成,黃巢,太平天國,不曾出現在武俠世界中,有著應證的效果。遊民的成因1. 貧富差異的劇烈升高。2. 戰爭饑荒天災人禍。3. 貪污社會腐敗。4. 社會瓦解或殖民墾荒。《禮記》首著“遊民”之稱,《管子》又有“遊食”之說,商鞅都慨歎“其民農者寡而遊食者衆”,中國遊民的出現,其來源是否還能追溯得更遠一些?陳勝吳廣、黃巾赤眉到底只是純粹的農民起義,還是也夾雜得有廣泛的遊民成分?即以宋代以前的五代十國而論,其開國之君幾乎都是遊民(簡直不妨稱之爲流氓或痞子)的渠魁,他們造就了一個被歐陽修稱之爲“天地閉,賢人隱”的時代。再往前一點的黃巢,殺人如麻,也是一個遊民之雄。
發現另一個中國──《遊民文化與中國社會》序 李慎之〔1971年林彪在溫都爾罕墜機殞命以後,毛主席親自出來批判。毛主席過去一再講自己超過秦始皇百倍,這已經是人盡皆知的了。這一次他老人家卻講到:“林彪說像我這樣的人,世界幾百年才出一個,中國幾千年才出一個。怎麽能這樣說呢?不是有陳勝、吳廣嗎?不是有洪秀全、楊秀清嗎?……”毛主席在中國歷史上,只肯定陳、吳、洪、楊,許爲同志,極左思潮的來源只能到中國社會的深處去找根子。〕這段話證實了遊民背後的流氓性格。
其實,遊民也好,流氓也好,到了南方百越族的富庶之地,卻又是另一番景象,這是以華夏爲中心思維的流民觀念所不曾有的。
漢越交流伍子胥是春秋時候楚國人,楚平王殺了他的父兄,他投奔吳國,幫助吳王闔閭完成霸業,並且攻陷楚國,效齊莊公門下,將崔杼剖棺戮屍,也把楚平王的屍體從墳墓挖出來,鞭打了三百下,以報殺父之仇。吳王闔閭死後,他的兒子夫差十分專橫,根本不聽伍子胥「聯齊抗越」的正確主張,反而聽信太宰伯嚭的讒言,賜劍令他自盡。勾踐在范蠡,文種輔佐下滅吳國,夫差羞愧當初不聽伍員的話,自殺。
文種是越國貴族大夫,范蠡卻是南陽〔楚人〕,伐楚之後文種不聽範蠡勸告,也被勾踐賜死。范蠡率同西施隱于齊國,引海水煮鹽,三累千金,不受齊國徵召,又遷陶累致巨富,號陶朱公。陶朱音同〔逃誅〕,〔諸〕字越語發音〔之乎〕,義即從齊國〔逃之乎〕。〔紅顔薄命〕,所以大哥的女人,自古就是追求俠客英雄的。
吳越皆百越族人,吳都蘇州,越都會稽,皆屬南方越族區域。共同特質就是耳根軟,能接受新主張,也等於愛聽讒言,效命孫權的周瑜也有這種特質。另外心胸狹小,成就唯恐人不知,卻又不容人勝我,用在復仇反敗爲勝則可,可以共患難,不能共用天下。伍員與兄又截然不同個性,一個愚忠殉父,另一個能忍徇,成大業。範蠡則知〔逃〕,急流勇退,免於一死。
『越絕書』記載,占婆國爲古之「胡孫」,王號俱冠以範姓。范氏爲晉國大夫范士會之後,范蠡、范增俱戰國時經綸奇才,范蠡居楚稱范伯,居陶稱陶朱公,師事計然,因文種薦引入越助越王勾踐複國。第一世紀末,占婆(爪哇)人由爪哇北移,西元一零二年,東漢和帝永元十四年,范熊、範逸禦占婆人佔領象郡迤南壤,建立林邑王國,範文造宮室城池。東漢末,范白虎,名防遏(即範蠡之後),佐三國吳王孫權開國,鎮守藤州。范佛王時奉婆羅門教自稱梵大王,世爲交州之患,位置約就在交州以南的越裳國境。六朝歷代討伐拓邊曾建闍盤城,範後世朝貢中國。占城應該就是范氏後裔與占婆人所建之國。曆唐宋元,入貢朝廷,迄明燕王假搜尋惠帝下落,遣太監鄭和聯結占城,配合大軍南下征服安南,置爲郡縣。
流氓社會的成因1.專制社會中,被壓迫者對“權威性格”的雙重性(一方面極端地畏懼權威,而同時卻又渴望通過得到專制權力,而改變自己的地位和命運。)。
2.流氓階層及其文化的繁榮,是寄生當時權力和財富分配體制,從發展趨向上來說,它對於專制和權力社會體系的依附性越來越強烈。
3.社會倫理環境的急遽“黑洞化”,反饋流氓階層和流氓文化,對社會中的〔惡〕強力推動。
流民與氓流終結宗法社會的是秦朝統一天下,所有貴冑世家淪爲流氓。秦朝一連串的專制政策,包括遷各國貴族巨室于咸陽,促使整個宗法社會破産,加上爲統一而進行的馳道,運河和管制,終於使得統一天下,成爲流氓根深蒂固的公憤,即使玉石俱焚不惜反抗到底。這是爲何,武俠片打到最後,白道總是不顧江湖道義,圍攻〔大光明頂〕,誅殺魔頭以終。
(秦漢以來的流氓聚成寇盜的組織方式)到了唐末五代時,更演成團夥廣結惡貫天下的空前嚴重局面。但是宋元之後,這些團夥類型日益萎縮,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被統稱爲“閑漢”、“破落戶”、“不成子弟”的各種幫閒類型,以出乎尋常的速度急劇膨脹起來,並逐漸成爲宋金元社會的流氓主體。
“生爲上柱國,死爲閻羅王”的警句,被唐代的流氓進一步發展爲“生不怕京兆尹,死不畏閻羅王”,並奉爲他們的人生的第一準則。
劉宋的開國皇帝劉裕也是出身流氓:“家本寒微,住在京口,恒以賣履爲業。意氣楚剌,僅識文字,樗蒲傾産,爲時賤薄。……落魄不修廉隅。”又比如五代時的前蜀皇帝王建“少無賴,以屠牛、盜驢、販私鹽爲事,裏人謂之‘賊王八’”;吳越王錢鏐“及壯,無賴,不喜事生業,以販鹽爲業”
南宋迄清末〔紅樓夢〕京城中大量存在的“閒人”之生活方式:  食客者:有訓導蒙童子弟者,謂之“館客”。又有講古論今、吟詩和曲、圍棋撫琴、投壺打馬,撇竹寫蘭,名曰“食客”,此之謂閒人也。更有一等不著業藝,食於人家者,此是無成子弟,能文、知書、寫字、善音樂。今則百藝不通,專精陪侍涉富豪子弟郎君,遊宴執役,甘爲下流,及相伴外方官員財主,到都營幹。又有猥下之徒,與妓館家書寫柬帖取送之類。……又有一等手作人,專攻刀鑷,出入宅院,趨奉郎君子弟,專爲幹當雜事,插花挂畫,說合交易,幫涉妄作,……
明朝時的社會描述﹔爲民厲者,莫如皇莊及諸王、勳戚、中官莊田爲甚。……仁、宣之世,乞請漸廣,大臣亦得請沒官莊舍。……至英宗時,諸王、外戚、中官所在占官私田,或反誣民占,請案治。……管莊官校召集群小,稱莊頭、伴當,占土地,斂財物,汙婦女。稍與分辨,輒被誣奏。官校執縛,舉家驚惶。民心傷痛入骨……  當憲宗末,中官、佞幸多賜莊田。……官校招無賴爲莊頭,豪奪畜産,戕殺人,汙婦女……  又比如礦稅、採辦、稅監等一整套明代皇權對國民敲骨吸髓的經濟掠奪制度,其建立和日益猖獗無不是以對流氓階層的網羅利用爲前提的:  (萬歷時,礦監四出,)時中官多橫暴,……富家巨族則誣以盜礦,良田美宅則指以爲下有礦脈,率役圍捕,辱及婦女,甚至斷人手足投之江,其酷虐如此。
  自礦稅使出,而民間苦更甚。……諸中使銜命而出,所隨奸徒,動已千百。陛下欲通商,而彼專困商。……蓋近日神奸有二:其一工伺上意,具有成奏,假武弁上之;其一務剝小民,畫有成謀,假中官行之。運機如鬼域,取財盡錙銖。……至於富民,更蒙毒害:或陷以漏稅盜礦,或誣之販鹽盜木。布成詭計,聲勢赫然。及其得財,寂然無事……
《金瓶梅》寫到市井流氓西門慶的勢力時特別強調:“原來知縣、縣丞、主簿、典史,上下都是與西門慶有首尾的”,可見當時衙門中向流氓勢力的貪贓賣法,早已到了無人不是競相插手分肥的程度。
反過來,在這種國家權力爭相與流氓結盟的政治和社會環境之下,中下層社會中的流氓階層和流氓文化當然會因爲得到來自上層社會的強烈誘導和共鳴而大行其道,比如《金瓶梅》中描寫的西門慶不僅在權貴的庇護垂青之下的飛黃騰達,而且更被進士出身的巡按禦史逢迎爲“爲人清慎,富而好禮”,“有王右軍高致”。
兩個道統交會〔十來年前,我初聞大傳統與小傳統之說于臺灣李亦園院士。我同他說,中國大傳統的代表是孔夫子,小傳統的代表是關王爺,他也很贊同。
我們這個大傳統底有多大,小傳統又到底有多小呢?中國人今天得聞孔孟之教的真是鳳毛麟角,但是崇拜關公的卻不知凡幾。倘到海外看,只要有華人處就不能沒有關公。研究中國,瞭解中國人的社會與思想,如果不理睬遊民文化這個還活著的傳統,能瞭解真正的中國嗎?〕
遊民的極端主義的偏狹思想,鑽牛角尖。寧可強忍著等機會,也不肯屈服認錯,懺悔和贖罪及赦免這些思想都沒有的,更絕的是,歷來有得是滅門抄斬,貶官,發配邊疆,充軍,水滸傳中的唯一訴求〔招安〕,也變成了一場不歸路,讓血戰餘生的一百又八好漢無一倖免。而西洋文化中,對罪犯的〔放逐〕,是絕無僅有的事,頂多只是自我放逐的〔隱士〕〔出家人〕。使得像楊貴妃,朱舜水在日本這些謎一般的事迹,更使日本成爲文化的受益人,孫中山從日本找回的〔尊王攘夷〕,原來不過是〔小道統〕。
遊民文化與流氓文化略有差異之處,即是遊民以個人方式流徙,往往忍辱負重,一旦獲得權勢養分後,亟思報仇複國,公私兩肴,當處逆境中,容易結合互動,堅此百忍。當處於順境,各自奔命或者本性流露,互相殘害。太平天國就是一個近代史例,當太平軍入南京後,內鬥紛爭,招致外人幫助滿清配合湘軍剿滅,而後來推翻滿清的,卻正是武昌新軍爲首的軍閥。
流氓則圈畫地盤稱雄,成群結夥,有組織與規則,甚至發展壯大,自封爲王,汲汲于要求其他流氓承認自己的地位。南北洋軍閥割據,然後開始的內戰,內鬥,明明都是軍閥,卻還要故做姿態,爭一個正統,卻又無恥的不擇手段。二次革命前後,上海正處在西洋與華漢越三方交界,連續發生刺宋教仁等的刺客案件。上海,儼然一個中國文化的縮影。
小人利字當頭──鹽幫與漕幫清代,行會的性質又有所變化,不僅保留了原有的行業管理職能,而且還具有了幫會的性質。長沙商人經商,皆自行成幫。“有以同業爲幫者,如鹽幫、茶幫、匹頭幫、竹木幫、票幫、錢幫、典當幫,以及各種營業各爲一幫”。“有以同籍爲幫者,如鹽幫有南幫(江南)、西幫(江西)、湖北(北幫)、本幫(湖南);茶幫有西幫(山西)、廣幫(廣東)、本幫;以同籍爲幫者,江西幫名“萬壽宮”,福建幫名“天後宮”,廣東幫名“嶺南會館”,江蘇幫名“蘇州會館”、安徽幫名“徽州會館”、“太平會館”等。以同業爲幫者,錢鋪、雜貨業、綢緞業稱“財神殿”,藥材業稱“神農殿”,屠宰業稱“桓侯廟”,酒館業稱“詹王廟”等。同行業的幫會各自祭祀一個祖師神主,作爲幫的崇拜偶像,每年都要舉行祀神年會,如紙業祀蔡倫爲祖師,並把福祿財神和梅葛二仙(相傳梅、葛系顔料祖師),每逢農曆三月十五日舉行財神會。還有八月十八日的杜康會,八月二十日的趙公會等,不可勝數。清雍正三年(西元1725),朝廷爲了加強遭運,懸榜招賢,有三位「天地會」會員翁岩、錢堅、潘清揭榜受命,並組成一個「道友會」。「安清會」亦爲朝廷受命負責漕運的行幫,又稱作「安慶會」。由於「清幫」成員都用青布紮頭,所以後來改稱「青幫」,有時也稱「漕幫」。爲區別先後長幼,遂分出了﹔
“清靜道德文成佛法能仁智慧本來自性元明興理大通悟學”等前二十四輩。〔分明有道家兼釋儒鉅墨法,自成一脈的道統觀念。〕
入會時都要舉行拜師禮,經過一套非常繁瑣隆重的儀式後,由本命師向新徒衆訓話,內容大致是:「前人開香堂,後人上錢糧;不來不怪,來就要戒。糧船跳板三尺三,進門容易出門難。進門求的五個字,『敬學求吃怕』,敬天地君親師,學仁義禮智信,求四季平安福,吃金木水火土,怕生老病死苦。
舊上海〔開埠時期〕上海青幫字輩,是在1919年時,青幫在滬召開懇談會時才是有記載的。當時最高的輩份爲“大”字輩。杜月笙:因拜過“通”字輩人物陳世昌爲老頭子,所以只能算是“悟”字輩。張嘯林:曾投在“通”字輩人物龔謹丞爲師,所以也只能算是“悟”字輩。
傳說蔣中正總統年輕時也曾入幫,因此在黨政軍高層中,不乏具「在幫」背景人士。上海灘的第一號流氓大亨黃金榮就曾恬不知恥的稱自己爲“天”字輩的青幫大亨。國民黨情治系統,即是循著此幫會建立的抗日情報網。四九年後,許多青幫人士雖然來台,但是青幫在臺灣並未建立起自己的「碼頭」,因此逐步沒落,只剩聯誼性質。
尹清楓命案重新被炒熱,使得軍中的幫派問題再度浮上臺面,七年前的海軍副總司令韋齊生被點名是青幫,七年後的副總司令常志驊也被質疑是青幫。熟悉內情人士說,軍中的確有幫派人士,也有犯罪問題,但沒有大規模的「幫派組織犯罪」。
 國府在大陸時代,與上海的青幫關係密切,例如杜月笙等人就曾經在北伐時協助清黨,在抗戰期間的淪陷區對抗敵僞。
小刀會來源有兩種:一屬天地會支派,一屬白蓮教支派。上海小刀會屬於前者。道光二十九年(1849),建立于福建廈門,不久傳至上海。太平天國攻入上海,小刀會領袖劉麗川、潘啓亮聯合福建幫小刀會首領李咸池、陳阿林等在上海起義,迅速佔領了上海縣城,擊斃了上海知縣袁祖德,活捉了蘇松太道吳健彰。
滿清覆亡後的上海會黨中華國民共進會民國元年7月1日正式成立,發起人陳其美、應丞等。
中華共進會籌建於民國16年4月初,發起人黃金榮、杜月笙、張嘯林、樊瑾成、徐朗西、劉春圃、袁寒雲、范回春等。
仁社民國20年由崔錫麟推動成立。張仁奎死後,組織解體。民國37年4月3日重組.楊虎、劉公坡主持,理事有楊虎、徐逸民等31人,監事有黃金榮、陳世昌等9人;
恒社民國22年5月成立,杜月笙爲名譽理事長,初約1500餘人。社徽爲圓形含月含笙的圓案。
榮社民國34年11月成立。前身爲30年代黃金榮爲抗衡杜月笙勢力膨脹而建的秘密組織忠信社、奉黃金榮爲社長。
興中學會又名興中社,洪門團體。民國25年成立。初名興中俱樂部,次年改是名。會長楊虎,主持人陸大公等。
俠誼社亦名俠義社,民國21年成立。初爲粵幫洪門團體,與聚勝和、新勝和體育會及至光社互爲表裏。
從幫會到政黨民國建立,孫中山、陳其美等認爲清廷已覆,秘密結社應當結束,曾召開全國九龍頭會議,並組織中華國民共進會,意使幫會轉爲公開社會團體。
民國初年,直到蔣介石在廣州清黨爲止,孫中山是容共聯共的,蔣介石的而子經國也是留蘇的,所以蘇、中共間的關係等於是孫中山牽的線,到了宋美齡出現,才開始結盟美國。
什麽是「蘇維埃」(Soviet)?蘇維埃是俄文Soviet的音譯,近似中國四川擺龍門陣的茶館,意思是工農兵和遊閑份子閒扯蛋的場所。在「俄羅斯帝國的滅亡」一書中有介紹:「起初,它是一個混雜的集會。不過,人民是傾向於它的,就像傾向于能真正代表人民的事物一樣。它變成了從兵營裏逃出來的士兵的聚會場所,罷工工人的聚會場所,奴僕的聚會場所,趕車人的聚會場所……它是逃難所、避風港、待領場。人們去那裏閒談,喝酒、抽煙,甚至睡覺。它確實是人民之家。」
再看歐陽修之朋黨論,當初爲范仲淹爭取複出所作,今天看來,政黨的腐敗,其實是簡單又明白的利益團體目標,取代長遠理想和主義的追求結果。所謂政黨,若僅是共同追求利益目標,其實就是幫派的流氓的化身。
香港,由於一九四九年內地各省大量的難民移入,也成爲各種幫會爭鬥犯罪的聚集地,英國爲維持治安,不斷增加香港的警察,顯然,中國人遵守幫規強過守法,經過五十年後,香港人在守法治,英國資本主義加上地理位置的基礎下,創造了〔東方之珠〕的美譽,英國人走後,〔東方之珠〕的背後,還是流氓當家,許多習慣這種生活的國民,繼續〔苦戀〕這個文化。
反共複國﹕十四K 十四K的由來 十四K原名「洪門忠義會」﹐由葛肇煌一手創立。葛是國民黨軍官﹐于一九三五年參加國民黨軍隊﹐由連長升爲營長後便離開軍隊。在一九四以年﹐他參加戴笠的軍統(軍事統計局的俗稱)﹐成爲特務組織的一員。同年﹐他被派往廣東省緝私處﹐出往惠陽查緝所專員。
一九四五年初﹐他潛入廣州。有人告訴他﹐廣州有個叫做「五洲華僑洪門西南本部」的洪門組織﹐是日僞支援的。於是帶領幾百個手下﹐直沖那個組織的本部﹐武力將之接收下來﹐並自稱洪門護法﹐要幫中人聽命于他。到抗戰勝利後﹐有人指責葛從未入會﹐怎可「穿草鞋﹐一步登天」﹗並指責他身爲軍統人員﹐竟然又做洪門護法﹐但由於葛得到當時軍統廣東站站長鄭鶴影的支援﹐不但拒絕交出洪門﹐還將之改名爲「洪門忠義會」﹐暗中受軍統指揮。
一九四九年六月﹐當時的名藝人關德興在廣州舉行一次大型義演﹐葛便乘機舉行幾百人的舞獅隊遊行助興。巡行隊伍高舉「洪門忠義會」的大旗﹐威風一時無兩。
但好景不常﹐巡行後不久共軍南下﹐廣州洪門分子個個坐立不安。一九四九年十月﹐共軍進佔廣東。十月十四日﹐廣州解放。就在共軍進城前的十月十日﹐葛和他的手下載寶華路十四號召開一次緊急會議。葛於是於共軍進城前的十月十三日與三名手下乘坐小艇﹐經澳門潛入香港﹐並重組「洪門忠義會」。
爲掩人耳目葛決定以原會址寶華路十四號爲名﹐從此各會員自稱「十四號」。以「洪發山、忠義堂、珠江水、白雲香」作山頭訣,將洪門原宗旨「反清複明」改爲「反共複國」,其支派直接以蔣介石的「忠、孝、仁、愛、信、義、和、平」八個字「堆」進行活動。
至於「K」字從何而來﹐則有兩方說法。一說「十四號」人馬於一九五二年在石峽尾與粵東幫會火拼﹐大獲全勝﹐而粵東則從此消失﹐被冠以「K」字﹐表揚其爲「金漆招牌」。另一說法則認爲「K」是代表國民黨(Kuomintong, KMT) ﹐突顯其政治背景。
十四K與五六暴動 而國民黨當局一直暗中支援十四K,使該幫肆無忌憚,活動猖獗。1956年10月8日在臺灣特務策劃下掀起了「九龍暴動」,十四K在控制的數千個居民點組織慶祝國民黨10月10日國慶「雙十節」,把一批「青天白日滿地紅」紙旗和漿糊強行攤派到各居民手中,要求在雙十節全張挂起來。因這種行動歷來被港英政府所禁止,所以,10月9日上午,當政府職員李某在清除紙旗垃圾時,與十四K成員發生了糾紛﹐認爲拆去國旗是侮辱「中華民國」﹐因而發生了暴動。
流氓習性的〔叢林法則〕
我可是專對付流氓的人。當天災人禍,或經濟開始下坡時〔谷賤傷農〕,農民變成流民的迅速增多,有些開始遊手好閒,農村的市場充斥著流氓,聚衆生事,唯恐天下不亂,坐收地盤費,農民天生就是老實不敢惹流氓,受了委屈的農民開始厭倦耕作,年輕人加入流氓,加速農村的經濟破産,農村市場冷清解散。這些流氓開始轉移〔地盤〕,它們和另外一股〔流氓〕也鬥,也打,有時連成一氣,開始坐大,只要大環境合適,就會不斷擴張,一旦勢窮或其中有個〔海撈一票〕,就開始內鬥。這就是太平天國一旦進入南京稱〔國〕,就開始內鬥分裂出走的原因。中國一旦稱國,就是開始分裂沒落的原因。當流氓遠離,農民又開始恢復耕作,孜孜不倦的晨起趕集,殺豬殺雞,經濟在安定中恢復,農村又出現新希望,農民不斷的增産,使得經濟起飛人口增加,也養出更多的閒人,這些自以爲聰明的閒人,本該向上發展,卻哪都不去,童年受的教養和封建的環境,使他們養成一種油滑內奪的個性,在自己心中建築起一道牢不可破的城牆,爲〔流氓次文化〕的寄食社會奠定了基礎,所以他們偏愛社會主義。流氓與遊民是相輔相生的,在〔流氓帝國〕中生活的人,不可不知。遊民的生活太多采多姿了,除前述海外宗親結幫,例如酬神賽會,拜媽祖,關帝爺,土地公,八仙,神鬼出巡,吃團圓飯〔拜拜〕,茶館娼妓,賭彩….,無法縱覽。殖民地在成爲〔城牆市場〕過程中,靠的是流氓氣質,而一旦流氓〔統一天下〕武林,第一件事就事關上城門,將圍城變成〔流氓世界〕,充滿了〔囚徒式〕的內鬥,然後,輸的一派開始出走,遺給贏的一幫單調又腐敗的〔圍城〕,贏的一方其實並沒有贏,繼續將自己關進一座超大的監牢──〔圍城〕。於是,每過一段時間,圍城中出現一波出走人群〔不管何種方式〕,從秦始皇統一中國開始,這種一波又一波的〔圍城〕運動,從沒有停止過。香港的〔九龍城寨〕,就有著這樣一個鮮明的例子,〔圍城〕成爲流氓的化外世界,〔調景嶺〕也有著相似的境遇,只不過嶺中人經過一段時間後,紛紛走向開創新世界的路。出走的人,領悟到自己的移民宿命,無論是〔圍城〕內,還是圍城之外的人,骨子裏全都是一樣的,永不停息的移民殖民,向未知的世界探索,是人類唯一的生存之道。
1. 你我皆流氓,統治人世間。誰怕誰?流氓眼中,世間所有人都是流氓。開口打招呼就會先問你﹔你混哪兒?你就得立刻報上家門,這已經算客氣的,就算你亮了字型大小,也要招子放亮點,特別是落單的時候。反過來,流氓會先報自家﹔旺角豪哥聽過沒。〔我乃燕人張翼德是也,報上名來受死。〕〔我乃關東趙子龍。〕…,誰沒有名字,好象別人都在〔混〕,他的名就比人大鉈一般。於是,每個流氓都要找個響亮的字型大小,以便稱王,劉邦自稱〔漢王〕,項羽自稱〔西楚霸王〕。許多人忙著〔混〕,沒時間取名字,忽然間,別人給他一個封號,他也就戴上﹔〔江湖人稱─鬼見愁,正是在下。〕九紋龍,浪裏白條﹔至於創幫開壇的教主,就不可冒犯名諱,任我行,東方不敗等等,只許用本名。這種一元化思維〔耍老大〕,就是不肯接受不同的世界,剛好和江湖武俠各派,群雄並起的俠道觀念相對。誰若想要一統江湖,就是激起公憤的邪教,這就是衝突根源。反之,對這種流氓政治環境,文人滿口理想抱負,甚么憲政民主改革,都是白搭,除非,你是楚留香。2.勝者爲王,敗者爲寇。或飛鳥盡,良弓藏。誰拳頭硬,誰便做了大哥,就是兄弟要效忠老大, 老大要照顧兄弟,領導就是領導,你不服氣也不行,關鍵就在怎樣稱王﹔打到沒有人反對爲止,定都稱王詔告天下,開始分贓,萬一時機不對,招來征討。於是,擒賊先擒王,樹倒猢猻散,等著〔招安〕入另一幫〔水滸〕,或是敗逃另尋山頭棲身〔三國蜀漢〕。希望朝廷招安,作夢,除非朝廷也變成流寇,例如﹔吳三桂聯絡天地會,鄭經反清,蘇聯瓦解。3.一朝天子一朝臣。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鍾。在少林寺逐出寺門要鑽狗洞。如果有人要想退出幫派, 就視同叛幫。集體制裁,第一種就是罵你〔漢奸〕──祭出民族大義。可一旦猴王失勢垮臺,立刻翻臉無情打落水狗,狡兔死,走狗烹,袁世凱垮臺就是這種。4..強龍不壓地頭蛇。行客不壓坐客。俠客,也有稱〔行俠仗義〕的俠客,俠被歸成行客,但先決條件是不壓坐客,〔坐客〕當然就是指流氓,其實,這地盤也是由流民〔劃〕出來的。所謂〔落草爲寇,坐地稱王。〕這是爲何根本沒有上海人,卻人人自稱上海人,根本沒有臺灣人,卻自稱〔臺灣人〕的道理,而世界上根本沒有〔秦〕China=中國這件事,只是佔據中國這塊地方的人自稱的,所以只有中國人才幹這種〔劃地盤〕稱王的事。5魚幫水,水幫魚。水清則無魚,有魚大家吃。流氓常喜歡挂在嘴邊〔魚幫水,水幫魚〕。市井流氓坐收地盤費的方式很簡單,一腳踩住你的肉案子,向四周翻眼一瞪,看誰敢買你的肉,給了保護費,才走人。筷子是一種最適合吃魚的食具,當初發明筷子,就是烤魚時穿過魚身的樹枝,魚考熟後,用它來夾魚、吃魚。替“生不五鼎食,死則五鼎烹”的遊民中的流氓哲學發展,奠定了基礎。6.識時務者爲俊傑。看臉色,看風向,站對邊,惡人自有惡人磨。經歷過文革的紅衛兵最清楚。當流氓碰到扎手的對手,第一件事要學著見風轉舵,好漢不吃眼前虧,假若打輸了立刻拜做大哥,要不就〔逃〕,所以流氓怕惡人。官場上莫不如此,鼇拜當權時,誰敢不巴結,連太監都要選邊站。7.莫須有。秦檜這句名言至今仍然適用,本意就是疑心你〔應該有〕,也就是功高震主,現代語言叫做理念不合。勾踐殺了文種,始皇殺了蒙恬,劉邦殺了韓信,朱元璋殺了徐達,洪秀全殺了楊秀清,毛澤東殺了彭德懷,都是〔莫須有〕。而市井流氓常用的技倆就是﹔〔看什么看?瞄我幹麻,還不道歉。〕〔誰讓你講話的?你混哪的。〕〔你幹麻推我,想耍老大啊?〕………不勝枚舉。栽贓扣帽子,〔坦白從寬,抗拒從嚴〕。8.殺威棒。進了牢房,先一頓殺威棒。入了幫,任你英雄好漢,先拜碼頭,這就是規矩,連蔣的軍隊中也有這規矩。 提頭來見﹔水滸傳裏,梁山水泊就是先殺人再入幫。或者開口就說﹔“你知道我是誰?”如果對方回答:“不知道!”那么他就會馬上讓你“認識認識”;倘若你說“認識”,他則會說:“既然認識還不叩頭?
9.流氓對流氓。鬥。死纏爛打,鬧。拖下水,拆爛汙。強出頭,群毆時,老大先叫陣,誰逞英雄做好漢學周潤發,門。一聲喊打,就峰擁而上,勢頭不對,撤。化整爲零繞一圈,打完一哄而散,老地方碰頭〔長征〕。敵退我進,敵進我退,敵停我擾,這種流氓打法在對日本侵略時發生作用,明明挨打,卻稱做〔抗戰〕。隨手撿劈磚,棍子,市場的殺豬刀,推菜擔,掀水果攤,拖路人老婦當擋箭牌,推不相干的路人下馬…..人海戰術。走避得慢的,活該。10,分贓的天下打,鬥,爭,吵,批,罵,搶,匝,拖,賴。日本不是被一致對外的中國人打敗的,是被中美前拖後夾累死的。〔抗戰〕勝利後,分贓不勻,內戰開始。國民黨〔逃跑〕後,繼續鬥爭,吵,批,罵,搶,砸,拖……賴,死性不改,也不知怎樣改,拖,拖到外族入侵,再做亡國奴爲止,心知肚明,卻一旦有人說外國月亮圓,立刻有人跳出來說,〔漢奸〕又再打,吵。
流氓的生存法則﹔前面提過,其實流氓來自流民。在矛盾中求生存。矛盾就是衝突對立,以從中取利。沒有矛盾就要製造矛盾,否則就産生不了對立局面,如何獲利?故而,權力産生的關鍵,就在於製造對方的內部矛盾,甚至於從外部孤立對方。這種拉一派打一派的方式,有時轉過來對付內部異己,或者是製造聲勢,這就是內鬥。這種內鬥,有時被鬥的人,希望從特定的人獲得支援以求解脫,這時,這個被期待的特定人就是新的權威,畢竟他的態度決定的不僅是被鬥的人下場,還決定了遊戲規則的繼續進行。這是一個沒有希望的流氓之邦。
“文化流氓”與 “流民文化”網路上,與你對罵中,各種髒字盡出,直到你屈服爲止。這是因爲流氓的世界觀往往是以“我”爲主,占山爲王,倘若敢不聽我的,就讓你“張果老倒騎毛驢——走著瞧!”。自以爲占住山頭的人,像是君臨天下的新皇帝般,就算當了皇帝,他,從來不把人命當作人,歷來,〔野草燒不盡,春風吹又生。〕,中國人多,不是沒有道理的,流氓,從來不會嫌市場人多。
網站被他當地盤〔占〕住了。網路上各種奇怪的招數,是民族性又一次的解放,通通表現在一種〔惡〕氣與〔流〕氣上。至於過去的街頭喊打喊殺,依然和飈車〔飆網〕,吸毒〔網癡〕,爭地盤〔版主〕此起彼落。兩岸三地的金庸,李敖和王朔,各領風騷各擅勝場,真是一場文化疲勞大轟炸。
說到流氓性受到國民的敬畏乃至宗教式的崇拜,則有必要涉及這種宗教崇拜産生的根源。宗教學研究指出:“恐怖創造了世上的最初的神”;“宗教基本上是以恐懼爲基礎的。……恐懼是整個問題的基礎。”這一原理在宗教崇拜最初階段的例子爲人熟知,比如先民對廣大自然力的畏懼,導致了信仰領域中,一系列的自然神(山神、水神、旱魃等等)的産生,這種多神崇拜的信仰傳統也一直爲以後的中國文化所繼承。
代表義氣的尊神就是“義氣千秋”的關羽。這個本是遊民出身的普通武將,因爲被歷代遊民知識份子,把自己的理想不斷往他身上堆而地位越來越高,雖然也曾遭同是遊民出身的趙匡胤與朱元璋兩度貶黜,還是最後在順治九年,被皇上封爲“忠義神武大帝”,以後歷代加封,名號越來越顯赫,簡直可以淩駕大成至先師孔夫子而上之。這在正統士大夫看來完全是荒唐無稽而不可理解的事情,王學泰都一一令人信服地予地分析論證。
 自盤古到今,也有修行的,並不曾見何人做佛,空自吃一世苦;也有作惡的,不曾見誰人落地獄。俗語雲:“黑心人倒有馬兒騎”--落得快活!及至五·四前後,人們痛感于中國進步之艱難與狡詐猥瑣國民心理之間的相互激揚,於是將流氓文化和流氓政治的惡果更真切地描摹出來,比如陳獨秀所說:
  〔中國式之發財方法,不出於生産殖業,而出於苟得妄取,甚至以做官爲發財之快捷方式,獵官摸金,鑄爲國民之常識,爲害國家,莫此爲甚。發財固非惡事,即做官亦非惡事,幸福更非惡事,惟吾人合做官、發財、享幸福三者以一貫之精神,遂至大盜遍于國中。人間種種至可怖之罪惡多由此造成。〕
  一部十七史,多少英雄豪傑?該富的不富,該貴的不貴;能文的依馬千言,用不著時,幾張紙,蓋不完的醬瓿。能武的穿楊百步,用不著時,幾杆箭,煮不熟飯鍋。最是那癡呆懵懂,生來福分的,隨他文學低淺,也會發科發甲;隨他武藝庸常,也會大請大受……  這裏用“自盤古到今”、“一部十七史”等等概括,將流氓文化的準則上升爲一種貫穿整個歷史長河的根本規律,而這種極端病態的國民心理和歷史哲學。
同時,卻又産生了另一種〔流民文化〕。網路上,你可以暢所欲言,可以用無數個〔馬甲〕化身,代表各種希望扮演的角色,可能男女反串,也可以同時扮演男女。你可以同時扮演民族英雄,又可以扮演賣國賊,今天還是一個大俠,明天可能露出痞子的真面目,反擊自己的昨天角色,反正,沒有法則。於是,網路人口不斷膨脹,虛擬的,多重的,身在地球另一邊的,同兼此岸又是彼岸。當一念間做了邊緣人,核心又變成了反核心,既是出家人,又管俗塵事,雲深不知處,只緣身在此山〔網路〕中
流民相對遊民,他們離家更遠,勤奮上進,對親人寬厚,對外人狠毒,在家一條蟲,出外一條龍。遊民則恰恰相反,從來不把別人當人,在家一條龍,號稱人王,出外卻一條蟲。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無能力適應環境,總被環境所困,縱使遇上天賜良機,也是千古的禍害,最成功的不過是流氓、土匪,遊民之所以存在中國,全是封建專制的『惡』造成,至於流民雖也是封建造成,發展則截然不同。
流民産生的原因【殺人逃亡】『皇天後土』不是封建來的就是繼承來的,貴族往往是因爲繼承的問題而逃亡,戰爭失敗,貴族逃離自己封建領地,士族失掉領主的庇護,打輸或者失去繼承權離開的,就是流民。流民一部份天生缺乏適應能力,或著說無法割捨心中的怨毒,於是就地周旋到底,如同失去幕府的日本忍者『復仇浪人』,充滿了仇恨的惡質,就成爲流氓,【亡民】就是【氓】字拆解,顯然流氓出自流民。秦統一天下,散兵、敗卒、遊勇、逃役形成的流民最多,這些都殺過人,嘗過血腥,流氓對秦『統一』的仇恨也最大。不過有時候打贏的也要逃,【殺人逃亡】這是自古英雄的【逃亡】原因,自從大俠郭解被殺,俠士從中國消失,取而代之的是逃亡的【英雄豪傑】。流亡貴族後裔結合草莽英雄豪傑爭天下,【問鼎中原】這個『鼎』字才是大傳統。
第一個被小傳統奉爲神明的,就是漢末關羽,關羽以『義氣』殺市井流氓,爲免官府追捕而逃亡,沒有證據顯示,整個事件不是一個剛出道的小流氓殺了『大哥』,後來桃園三結義,關羽和殺豬的張飛拜劉備爲『大哥』,最後以【忠義】封神,從此關廟滿天下,張飛廟卻只有位於三峽赤壁中的一小間,很快,也將要被淹沒了。劉備終生采諸葛亮之謀,以漢正統號召,『赤壁戰』後,三分天下,『大意失荊州』後失去關中『正統』地位,也等於失掉漢朔『正統』,劉備【義氣】出川攻吳不利嘔死,得到小傳統的尊奉,顯然在流民的潛意識中,漢朝建立時,【問鼎】已經消失,周正統已經被『篡竊』,豪強如曹操爭的只是漢劉邦建立的『大哥』,又叫皇帝,於是『北伐』取代了戰國時代的『問鼎』,這個不敢篡漢的『大哥』有一段袁世凱、江青、李登輝必修的小歷史,周滅亡秦『統一』以後僅有小傳統,漢末三國就是清楚的『夏、漢、越』三『族』鼎立,兩千年來中國人爭的只是『大哥』,不是『皇帝』。
【雪恥復仇】從此諸葛亮六出祁山『北伐』中原,東晉、隋、南北朝、南宋,只要分裂時期就談北伐,除了滿清入主中國,鄭成功反清複明,雖昭民族主義卻飲恨失敗,所以蔣介石大戰北洋軍閥也僅是『北伐』,『北伐』從諸葛亮以降,成爲武林正義的號召,根本沒有『統一』的概念,只有秦始皇統一中國開了先例,歷朝也就將『統一』視爲『扶正』,日本佔領臺灣後,種下侵略中國的野心,因此民國十七年,東北『易幟』後,中國『統一』,注定了小、大傳統産生互斥,日本與蘇聯在東北惡戰,進一步更想入主中原,『西安事變』國共正式內鬥分裂,背後各有美、蘇撐腰,漢、夏、越族雖曾經合作抗日,卻昧於真誠合作,『一盤散沙,眛諳共患難。』國府實行戰後裁軍,共產黨趁機發動內戰。內戰慘烈至極,中共採用列寧在列寧格勒的『人海戰術』對付國軍,多數爲山東、河北流民的『東北人』,繼僞滿時期第二次淪爲炮灰,大正統退到臺灣成了『小』正統,竟連拒絕日本『東北獨立』的張學良,也與四行倉庫的『庫銀』、南京故宮同等待遇,一起被蔣解送臺灣成爲流民,南方系統越族『不可以共享樂』的結果,只有長期分裂。
『天要下雨,娘要改嫁,半點不由人。』到了『越』戰結束,美國承認北京政權,蘇聯瓦解後,李登輝代表的獨立派,在國民黨遷台時期,『可以共患難』,到了李登輝主政『不可以共享樂』,篡奪國民黨『北伐』正朔,改爲獨立,迫使北京中斷『兩岸交流』,臺灣百姓將遺棄『北伐大業』使命的李登輝視爲叛徒,逼他辭党主席,不久國民黨再度開除這個前共產黨員的國民黨籍,雖然『北伐』早已經事實絕望。此時,國際匆匆忙忙將『北京』視爲『大傳統』,繼英國歸還香港九龍,美國有了『兩個中國』的情結意識。中共將秦朝『統一』的觀念從秦俑復活,自以爲代表『中國』(Chin),夏、漢族卻另有小傳統的正統思想,百越族『獨立』思想便又擡頭,中共恐又犯了『稱霸武林一統江湖』的大忌,後鄧時期開始『國家資本主義』的路線,正式將共産主義丟還馬克思,實行『集體領導』,以延宕『繼承』。也就是不理會自古『人亡政息』的大傳統,該還政於民不還,心不甘情不願,要人民自己來『搶』,以便再度趁亂『扶正』執政,重演『勾踐複國』以逐鹿中原。
【文化閹割】在中國流民心中,已經失掉『中土』,沒有大哥不能活,沒有皇帝也不能活。滿清滅亡後的中國人民,沒有辮子也不能活,僅有一個忙於爭鬥的『朝代』觀念,國家法治與道統從來沒有建立,一切皇帝『說了算』,只有繼續不停鬥爭,好象失掉了鬥爭性,中國人也活不下去似的?其實不是的,中國文化已經廣被四鄰,各自獨立發展,日本是東方第一工、商業大國,名列G8之一,連中國、印度都望塵莫及,韓國急起直追從農業脫胎,政治制度受美國民主影響,企圖一舉擺脫歷史的,對中國和美國的依賴;越南從美國手中統一,北與中共西與柬寮邊界戰爭,泰國從一戰前實行英化成功,二戰參與軸心國,實質上維持君主立憲,與日本相當,臺灣新加坡香港各以城邦資本主義發展,除了西藏,全是從拿筷子的【中國文化】閹割出來的。
求精神上『解脫』,三族依然各有千秋。除了被『聖化』的孔夫子,還有被『神化』的關羽,大道統包括漢高祖劉邦,一直強調『正朔』的觀念,最終成爲『漢家天下』的反封建式『家族專制』,問鼎、正統、統一、正朔、北伐、獨立根本就是痲痹人心的『結』。『圍城』內、外兩個囚徒的心結,一個被城牆包圍,另一個被心牢所困,於是在夏、漢神聖化之外,『媽祖』林默娘成爲越族南方母系社會共同的神祇,雖然林默娘本來只是福建沿海,一個漁村中的小婦人神化的象徵。儒、釋、道進一步結合宗教、哲學爲一體,若視爲大傳統。儒、釋、道三家之外,沿海及海外『僑民』,從來就是『天朝棄民』、『海盜』。流民精神上若稱天公、祖先、土地爲『傳統』,林、孔、關分別代表『貞女』『世家』『流氓』三個不同的階層,媽祖又稱天公媽,也就是天後之意,代表可以向天公進言的人,顯然越族是相信『小話』的,『小話』就是北方人稱的『枕頭狀』,在南方母系社會,依然發展成一種封閉的社會文化,例如『惠安』,反過來說,中原人透過南遷的『圍城運動』,不斷吸取南方資源維持族裔繁衍,以確保大傳統不被北方遊牧民族滅亡,這才是小傳統的貢獻。
【天地人大三元】無論楚人或者南方越族,都強調自己來自北方,墳頭上一律刻著『河西』『河南』『隴西』等中原地名,這就是世族的『祖先』觀念,就連『東北人』其實自己依舊戀著早已經不存在的『世冑』思想。中原人和中國人其實是不同概念的東西,美國白人都知道自己的祖先來自歐洲,英國到現在還不斷有美國人返回英國『襲爵』,包括黑人在內的有色人種,卻還都自稱『美國人』,所以『中國人』也不同於中國『的』人,他們的世冑中沒有『屬地』觀念,也沒有小傳統的朝代歷史,被中國國人視爲『精神文明』的東西,其實根本是『傳統包袱』,不是『傳統文化』。
流民本性中的流氓觀念,占地爲王,坐地分贓,爭地盤,顯然土地就是深根蒂固的爭奪根源,到了殖民地農業時期,僑民第一件事就是買地耕種,到了上世紀初,移民澳洲、加州的華人,還是開金礦修鐵路的奴工,從一開始,移民就和政權的南遷無關,漸漸的靠者小傳統的本性驅使,省親、娶妻、養育子孫後代、置産、認祖歸宗,現代移民歐、美、澳洲的港、澳、台、新、西貢華人,落地第一件事就是買房子。然後,立一個祭祀的神龕,分成神佛,祖先,土地公三層,分別代表天、地、人。
夏、漢、越三族的角色與命運從此底定,各族流民的下場往往又有所不同,深探南洋歷史,就是各族流民數百年的反照,十八世紀,南洋、東北流民與西方、東洋的接觸,開始了另一片新世界,上海效應,又是中國的一篇歷史鏡子。
【流民─國際難民】南洋在鄭和前後已經有了『歷史』性的圍城運動,燕王『靖難』惠帝失蹤,據說逃到南洋。滿清入主中國,不事異族燕王舊臣再度南遷;新大陸及澳洲移民潮,開始於加州澳西發現金礦,清末民國前達于高潮,也有留學日本東京的,民國成立後移民回流,一次大戰時期,軍閥內戰迄統一回流爲止,爲二次高峰,對日抗戰開始到紅色中國爲第三波,每當中國戰亂,必定持續發生流徙難民。四九年大封鎖後,香港湧進二百萬難民,臺灣自明鄭逐荷蘭人,清朝劉銘傳建設臺灣,前後歷經日本統治等因素,再度湧進一百萬軍民,當時累計二百年人口達于八百萬。越南及泰、高、寮難民數不詳,直接或間接移往美加澳日等地也所在有多,視爲第三波難民,累計百年海外華裔世冑,應在二千萬以上,相當臺灣今日總人口數,這是政治性移民期。
中國的移民運動欲罷還休,八九年後九○年開始,大量中國的菁英再度掀起移民風潮,美加澳洲是首選,甚至南洋、新加坡、東、南歐亦不遑讓,其後香港的九七移民、臺灣的『飛彈危機』再度發生,從九七年迄今,中國是各個接受移民國家的最大移出國,新的『經濟移民潮』誕生,回流現象也不再明顯以政治因素爲主。
南歐的羅馬尼亞南部,農民在春秋農忙時期前往鄰國的南斯拉夫『打工』,中國東北邊境,朝鮮農民也會在農閒渡過鴨祿江到中國『打工』,臺灣的外傘頂洲是一個流動沙洲,漁民趁東季低潮期登陸築寮拾取蟹貝,這種季節性往返人群稱作『雁子』,意思相當於侯鳥的海闊天空,蒙古人自古因北方酷寒,每於秋季南下『牧馬』,掠劫農業中國,因爲不能久主,最後同化于黑髮黃膚的中國,中國同時是承受各種北方雁鴨品種的民族,北方各民族以及西域民族,入中國而不返。移民則是以廿年爲一代人輪回,也是一去不返的文化殖民,但今天依然是以經濟的理由爲主。
流民的生存法則【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佛教故事中有達摩祖師『一葦渡海』的傳奇,因此也影響到道家所謂呂洞賓率『八仙渡海』的故事,不過達摩渡的是『西洋』,八仙過的是『東洋』,所謂一葦該是印度『葦草船』,至於八仙怎樣渡海,看來沒有『船』只有騰雲駕霧。概分抵達新大陸的『難民』是指坐船的,移民搭然是坐飛機的。釋、道祖師都有門路,儒家的孔子當然坐車周遊列國了,難不成走路嗎?問題是儒家既是教育世家,又是宗教,這不僅在神權王權時代,就算在資訊時代,也是『當權派』,絕對不是大得像披薩的『蘋果派』,有車階級還是當今『大哥級』人物,憑知識技能謀生的儒家,照樣産生各行各業的大師。圍城之外,新殖民的『礦區』,各路英雄好漢人馬聚集,有行商、俠客、流氓、妓女、殺手、奴婢、小偷、逃兵,不是八仙是啥?每個人都還帶著一雙筷子哪。流民基本上都是『難民』,因故死在半途的就是『罹難』。不管是搭船還是搭飛機,也不管是船長還是搭船的船客,就連船東也是,特首董建華的舅舅,董浩雲的內弟,還在向國民政府索討『舟山大撤退』被徵用的船隻,他顯然也是一種難民,嚴格說來,國民政府也是難民,難民向難民索債,這種發難民財商人思想,雖說流氓打架殃及魚池,卻也是找錯方向,說穿了欺軟怕硬根本就無人格,有種讓國共各攤一半。紅高棉被『赤』柬統治時,被姦淫殺戮的華僑無法統計,甚至有親眼看見赤柬吃人的慘事,當時高棉人口劇減三分之一;越南淪陷『解放』時,越共對每個離境的難民收取十五兩黃金『出境費』,迄今改爲『無負債證明』費,從陸路逃往泰國途經高棉的華僑,被赤柬當肥羊搶掠姦淫宰殺不計其數,從海上逃亡的,二死其一,各種漂流海上的故事,一家人失散死別的典故,仍比不上逃往泰國、香港再被遣返、逃往荒島活活餓死、被土著殺死的悲慘經歷。成王與人說,敗寇之後呢?流民開始建立自己的生存法則。
【先入爲主,落地生根。】逢山鑽洞,遇水搭橋。流民窮則變,變則通的哲學,加上開天闢地的精神,不斷地將天賦中的傳承發揮得淋離盡致,流民此起彼落,爭先恐後的奮進天性,開始了『內競』和『外拓』的衝突。自古中國人是由北向南開拓的,夏族最初的戰爭就皇帝大戰蚩尤,皇帝軒轅氏發明指南車,戰車可以北禦胡族,向南開拓疆域,將北方引水灌溉之法帶入南方,南方當時還是母系社會,周朝行封建井田制度,庶民爲取得土地,開始娶南方女人爲妻生子,將子女冠以父姓,繼承所有向南開發的土地,沿河而墾殖的漢族,以發明刺繡、冶鐵、鋸木興盛,進而接受北方流民,從關中漢水一直繁衍到山東進入長江以南,春秋戰國時期,東南的吳越等多有百越和夏漢族混血後裔。到秦漢時期,僅有山越人及西南夷還保持世外桃源的生活習慣,明朝以後,遷入臺灣南洋的流民,依然是以通婚易姓的方式取得土地,然後開墾交通,不斷的承接各朝代動亂流離的難民潮,然後向更荒瞰之處開墾,爲表示不忘故土,墳頭依然是中原地名,稱中國爲祖國,每每將南方發現的新物種和財富,進貢中國。除了筷子、絲綢、車輪,造紙、瓷器、印刷、火藥等都成爲知名的中國發明,還有不知名的長城、窯洞、廊橋、術數、布鈔、棧道、熱氣球等,在中國,知識智慧永遠被所有的百姓所尊敬,每一代都將後代讀書放在家庭第一位,例如以運籌帷幄著稱的諸葛孔明、兵法著稱的孫子其他理學家法學家等,流傳的史書,例如諸子百家和二十五史資治通鑒等,傳播不絕,使流民變成權變、狡猾、機敏的綜合體。由於經濟環境的完整龐大,流民向四周輻射的特性,久而對外洋稱中原爲中國,也養成中國以四周爲四夷的觀念,直到十七世紀西洋人東來,由於西方經歷文藝復興後的工業革命,領導地理發現的海洋盛世,聲勢拍山倒海,流民除了向落後民族傳播中國文化,流民又引進西方先進文化和知識,例如蒸汽機和水泥、鋼鐵、石油、玻璃等重工業,扮演起中西橋梁的角色,更使得流民擔當社會主流角色,富有的流民增加,流民獲得中原夏族『華僑』的封號,也誕生了世界知名的華裔顯貴,但今人則顛倒逆反,流民自稱『華僑』夏族自稱『中國』。這種先入爲主,落地生根的具體表現,就如同上海從一個漁村變成今天千萬人口城市,本來幾近無人,卻人人自稱上海人、講上海話的事,不僅上海,臺灣全是以福建漳泉及客家移民爲主,荒謬的自稱臺灣人、講臺灣話,對後來的人反稱外省人、鄉巴佬、流氓所以,這種權變性就是中國流民特色之一。
【先來後到,雁行有序。】劉邦當年『先入咸陽者稱王』不管是事後編造的掩飾,還是確有其約定,這種先來後到存在于『華僑』社會。魚缸裏的魚也有這種天性,先放入缸中的魚,會攻擊後來的小魚,除非後來的魚群數量較多,或者是一條繁殖力強的大魚。欺負外地來的生客,這是流氓文化發展出來的流民文化,兩者互爲表裏。南下的雁群也有佔據最豐富食物的灘地的習性,有些兇猛的肉食燕鷗會攻擊其他的鳥群,吃掉鳥蛋霸佔巢穴,後來的雁群,往往只有往食物較少的沙洲和高山湖泊棲息。臺灣的開發最早系泉州人、及少數福佬,後來漳州人沿河川往內開墾,到了廣東客家人徙入,只有居住丘陵地區,甚至與原住民爲鄰,期間漳、泉、客族械鬥不斷,四五年臺灣光復,大批上海人往臺灣買紅糖、紅木、稻米等,逐漸掌握了臺灣出口的市場利潤,漸漸與素來控制閩浙市場的漳泉人發生摩擦,終於引發四八年的二二八事件,所謂歸咎於國民黨的鎮壓也是本、外省人衝突的導火線,根本是另一個政治屁話。臺灣各處皆有『火燒莊』,就是移民械鬥屠村的證據,國民黨沒有成立之前,數萬台南漳泉人,在流氓的煽動下,遠征屏東長治客家莊『屠村』,結果引發客族大團結反擊,僅百餘人生還,死亡遠比二二八人數還多,新竹中壢義民廟,就是客家人內應滿清入主臺灣,屠殺漳州人的萬人塚,與其說是反清複明失敗,其實骨子裏是移民情結打敗民族主義。這些一波波的衝突結果,終於達成一項原始的規則,那就是凡事總有先來後到,先到的不管從土人手中偷來的或者撿來的地盤,都有一個價格,由後到的人承讓,所以,凡有『權利金』制度的市場,正是這種移民經濟的表現。湘西火車上,買票上車的人,漸漸的取代沒有買票,霸佔著座位的客人,鐵路局的收支才漸漸平衡,金錢買到妥協,這也是一種移民文化。美加的華人社會、唐人街,一樣可以看到房地産頂讓的過程,每個後到的落地移民,必須要付出一筆相對的權利金,才可以開始擁有生意的地盤,成龍電影『紅番區』就有寫實描寫。物以類聚的情況,除了同宗、同鄉、同窗,又在每波移民社會自然形成與外界的一種『疏隔』,情況正與侯鳥相同,『相偎取暖』的作用又形成『唐人街』及各個『社區』,彼此既同源卻不同『流』,例如香港人因九七到來拒絕大陸統治而移民,和一個八九年後參與民運的上海人,應該有些共識,卻有著觀念的互斥;一個臺灣人,和一個北京留學生,可能說著同一個標準國語,卻有著完全不合的政治意識,一個印尼的華僑,有可能和越南難民成爲好友,卻和前越南阮氏政權的越裔毫無交集,你永遠無法想象,當一個北越移民,遇上參加邊界戰爭的廣東人時,是何種情境?以上各種背景的移民,還不記入有仇日情結的東北移民,一同進入日本的超市打工的情況,這些移民像是『刺蝟』。
【寧爲雞首,勿爲牛後。】雁行一波一波如魚鱗,每波皆有一個輪流做前鋒的爲首,分散在各個小圈領頭的,可能是一家族,可能是一個同鄉,幫會社團,或者是同一個工廠,學校,除了共患難的『革命情感』,就還有面子問題,使得各自成水火。無論南來的北方夏族世家,還是漢族的會黨幫派,乃至於南方越族軍閥系統,到達新天地落地的問題,總是以團夥的方式,老鄉、宗親、會黨、校友等各種關係聚集,然後有一天會因爲某個個別原因,例如一份出頭的機會,發財的機會,斷然揮離群體,表面上是『各人頭頂一片天。』,其實還是一個不願寄人籬下的心結,當人生地不熟無計可施之時,相聚相依偎,其實內心是不服別人的,縱算老死異鄉,也要賭它一把,總爲有出頭的一天,哪怕這個出頭頂多是個『雞首』罷了,也要占它『半邊天』,留名青史。這種短視的優點是現實和投機,增加生存的勝算機率,使流民的生活充滿多采多姿的競爭。最小的『雞首』,當然是赤手空拳『挂單』的流民,最大的雞首,可以建立跨國企業,乃至一方政權。南方富庶生活容易,當然也可輕易的謀生,三教九流之輩,只要有相對的技能,哪怕是雜技看相算命術士還是走方藥郎,這些流民謀生的個別性,可以令自己變成一個『空前絕後』的祖師,再廣收徒立門戶,自成一行業的『雞首』,充分發揮了流民不屈不撓,勇於奮鬥的精神,但是換成另一個角度,也容易使流民産生夜郎自大,超然渡外的忘我心態。李登輝放棄『北伐』正統使命,改以『台獨』的忘我心態,就是希望成爲第一任民選臺灣總統,私自竊據國民黨與中華民國國號,並自稱『摩西』引領臺灣人民『出埃及』,這種繼袁世凱、四人幫之後的另一個『文化白癡』終至被國民黨開除黨籍,成爲第一個被開除的党主席,果然是個『雞首』。
【過河卒子,一往無前。】流民後無退路,只有勇往向前,前俯後繼死而無悔,除了政治性的『圍城』流民,一般移民並非踏上不歸路,有返鄉娶妻、祭祖、掃墓、探親和回流的。十八世紀英、法殖民者甚至引軍東來發動戰爭,中國歷史上除了鄭和,從來沒有正式的對外侵略或佔領,西方一去不返的殖民究竟有別,這也是南洋沒有出現中國殖民地的原因。就拿中國麻將來說,或由於出海遙遠,歸期遙遙中,吃飽坐困愁城閑來無事,首先是『方城作戰』,打麻將這種國粹一定會發揚光大,所以不懂得打麻將就不懂『圍城運動』,相對比較文雅的消遣就是『中國棋』。麻將規則中,只有上下家之分,莊家搬風輪流坐,任何一張牌都可以做『將』胡牌,主帥不出城,『卒』則過河不回頭。麻將和中國棋,恰恰就是小傳統與大傳統的對照,習慣上出亡的政權就沒有復辟的可能,漢朝遷京城、晉朝遷都、宋朝南遷都是不再返,如今,地球是圓的,還有何事不可能發生?哥倫布『一直往西』的格言依然有效,繞地球一圈又回頭的更多,有風骨的士大夫階級,若無成就是不會回頭的,至於市井打麻將之輩,全看上家怎麽『出牌』;也有有識之士,立志出走,創造一片新天地,形成一波接一波的移民文化,相對於躑躅不變的故國,移民實際上無回頭的可能,精神上卻是往返輪回的。因此,一般來說,出亡的政權必定會『十年生聚,十年教訓。』矢志報仇。一九七九年,正當臺灣經濟改革,卻被迫退出聯合國,忽然中美斷交,美麗島事件發生,大選取消,當時有可能倒退爲軍閥專政時期,反卻加速了民主改革的步調,等於就地宣示主權的獨立行使,形同放棄了大正統的爭執,主動擺脫了傳統包袱的羈絆,一往無前,於是經濟起飛。這種引水就下的對抗的方式,迫使大陸政權經濟改革開放,十年後,天安門事件爆發,政治的歷史性低蕩,也迫使鄧政權在鬥垮四人幫之後,走上了改革開放的不歸路。
【前人種樹,後人乘涼。】移民的奮鬥過程坎坷,往往有去無回老死異鄉,有些憑知識技能可以貢獻一方,但是多半僅能成家生子繁衍繼承,第二代的成長因環境不同,得到殖民地的滋養和發育,往往充滿了活力和創造力,終成第一代移民唯一的希望和寄託,例如幼年隨父母移民的華裔,或者殖民地出生的第二代,由於相對天南地北各方人馬,都是特例和僅有的,往往出人意表在各個領域出類拔萃,例如小說家金庸、瓊瑤、三毛、白先勇、李行導演,歷史作家柏楊、李敖都是幼年移民,但是林青霞、鄧麗君、成龍、李安、馬英九則屬新生移民,當然還有更多不是著名成就的才華典型,甚至二度移民的新生代,追根究底背後都有著移民畢生的奉獻和栽培,當陌生環境壓迫越甚,則江山人才輩出,優勝劣敗的現象越發明顯,清末上海未成爲中國金融中心前,山西是中國最富有的省,宋靄玲嫁的就是山西首富,抗戰時期,山西人窖藏牲畜糧米堆積成山,東北軍入關,全歸閻錫山補給,到了第二代中國財政部長仍是宋子文,卻不是當今的粵滬寧人。
第二代間的生存競爭更加劇烈,於是漸漸産生一個新興的發達殖民地,這不僅出現在南洋、臺灣移民,新大陸紐澳歐裔移民也有這種情況;十六世紀末,愛爾蘭發生連續饑荒和霍亂疫病,英國束手無策,人口損失三分之一,迫使數百萬愛爾蘭人冒死移民新大陸,美國加拿大白人多數來自英屬愛爾蘭,例如著名的福特和甘乃迪家族,在美國短暫的歷史上比重很高,其富有和勢力多半建築在子孫衆多,人才濟濟,移民第二代的創造力成爲顯例。例如香港特首董建華就是世界兩大華人船王,包玉剛、董浩雲兩家族之一的後代,雖然其本人才華未必特出,受祖先余蔭或者長輩提拔更多,而往往第一代憑才幹奮鬥,真正享受成就的卻是第二代移民,當然多少也要憑著家庭的熏淘,例如蔣介石、李光耀父子的經營,甚至隨舟山撤退臺灣的抗戰老兵,其後代迅速崛起軍中,成爲青年將校比比皆是,相對於其他早數代前的移民,受到新移民的刺激和時代背景,也有迅速崛起的財閥巨子,例如寧波幫就是繼泉州人之後散居世界各地的中國猶太,董浩雲包玉剛,財富直追歐納西斯。 【樹高萬丈,落葉歸根。】不管流民的運動有無止境,流民的生命還是有限謳歌。流民生命的微賤可想而知,漂萍不足以形容,流民自比生命是『填溝壑』而已的樹葉,『天是棺材蓋,地是棺材板。』所謂『死無葬身之地。』更是終命一無所成的表示,當流民的誠信受到質疑,寧願『一死以明志。』所以流民蓋棺論定的是『成就』,楚霸王項羽就是『富貴不歸故鄉,如衣錦夜行。』連不爲五鬥米折腰的都說,『田園將蕪胡不歸。』,中國官吏告老還鄉成爲一種慣例,在這種終生爲臣的傳統和流民生死觀下,不僅讓當權者賴位到死,即使被迫退位,也不甘釋權,非要蓋棺才論定。這也是迫使每個流民在各種環境中,至死方休的纏鬥到底,生死大於一切,沒有規則,反正生命是微賤的,拿命來賭一把,或是賭到沒有命都大有人在,更荒謬的是賭贏了,有人挖到金礦或者私吞一筆財富,第一件事就是回家,於是,半路的騙子、強盜、土匪特別看上這些肥羊,香港是僑民返鄉的大埠,曾是免稅購物天堂,這種玩票騙子也最多,也發展出最流民式的『欺詐』市場商人,而這種騙子,最可笑的就是帶著騙來的錢也回家,回家後得到的無數欣羡,又激發移民回流,或者短期探親,或者歸國養老,多數還是將辛苦積蓄彙回老家,在歷來稱作『僑匯』。在北方到沿海打工的近代,這種情況有增無減,到頭來,一些流民還是可能回到故土,終老家園。在故園社會安定的時候,還可得一善終,可惜,多數故園還是在貧窮落後,這些人又成爲土匪、流氓的肥羊,僥倖平安返家,親人爭産,反目成仇的有多,所謂的宗親繁衍,所謂的皇天後土,流民往往嗟歎,人生一場虛無飄渺。

國家重商主義與東南亞貿易風

國家重商主義商朝以商立國,春秋營商著稱於世的,首推鄭國,有名的愛國商人弦高,就是鄭國人。管仲是中國第一個“重商主義”者,”所以他的施政方針,即是以政治的力量,發展經濟,以經濟的力量,推動政治。“天下之商賈,歸齊者如流水”。在陶朱公那個時代,鄭國已經衰落,這時貿易最發達的地區是在齊國。
另有一種說法,範蠡佐越王勾踐複國後,退隱于齊,到了齊國,範蠡改變姓名,自稱爲“鴟夷子皮”,經商致富。而第三種說法則稱范蠡師承計然(或計倪),計倪即越語發音〔蠡〕,或爲同一人。范蠡爲逃避其國徵召,再從齊國出走居陶,陶在魯西與河北交界的定陶地方,改名陶朱公。楚人猗頓請教陶朱公,以畜牧累富牛羊滿山谷,膾炙人口。
又有稱『自與其私徒屬乘舟浮海以行,終不反』。文種賜死後,范蠡攜帶珍寶珠玉,與他的家人門客,悄悄乘扁舟出海。反正范蠡寧可做個富商巨賈,不肯爲國家效命。又相傳西施是跟著範蠡一起走的,後者就很逗人興起浪漫遐思。
海上絲路的形成中國海外華商經貿網路的肇基始于宋元時代,到15世紀初基本形成,在17-18世紀經歷擴張和發展而達到頂峰,從而形成一個以中國市場爲中心,遍及北起日本、中國大陸沿海地區、臺灣、南洋、南亞商貿網路。
新加坡1819年英國殖民者萊佛士(Stamford Raffles)從柔佛蘇丹手中強行購買到新加坡後,即將之建設成自由港,使之在短期內成爲暹羅、柬埔寨、占城、交趾支那等東南亞國家和中國商人集合貿易的中心,同時也成爲英國和印度産品(紡織品、鴉片和金屬製品)的集散中心。新加坡很快就吸引了中國商船,他們載運著生絲和便宜的中國貨物到那裏,以交換中國市場暢銷的馬來亞、蘇門答臘和汶萊的木材。據說由於中國船的到來,使新加坡的對外貿易在1823年就超過了巴達維亞〔注〕。
香港香港在鴉片戰爭後,割讓英國貿易通商,隨後也在歷次的不平等條約下,逐步向九龍、新界擴張殖民地,而於四九年〔大封鎖〕後,成爲東方之珠,今天的上海,廣州,正在恢復這個從十一世紀就已經萌芽的海上經濟模式,可是,這個經濟體制背後,存在著嚴重的認知落差。其中,中古商業城邦──占城的滅亡,就是一個例子。
清末,臺灣被鄭成功從荷蘭人手中奪回,台島以漳州、泉州兩個港口貿易城市的移民最多。日本統治臺灣時期,即以臺灣爲經營南洋的跳板,上個世紀中,國民黨以內陸政權的姿態收復臺灣,創造出的臺灣經濟奇迹,形同一個封建政權與海外殖民結合,南洋城市殖民經濟與國家資本主義的競爭關係,最終結束了國營,省營,党營企業,回到了城市經濟的模式。
占城,在越南的歷史資料不全,鄂盧梭雖曾發表「占城史料補遺」,到目前還沒有人能作更詳盡的占婆史,並且較之1983年艾慕涅(Aymonier)所發表的「占婆史」已有長足的進步。 至於他其他的論文,經馮承鈞漢譯介紹的,也只有「宋初越南半島諸國考」及「秦漢象郡考」二篇而已。
城邦經濟──占城模式『越絕書』記載,占婆國爲古之「胡孫」,王號俱冠以範姓,即范蠡後裔。
第一世紀末,占婆(爪哇)人由爪哇北移,西元一零二年,東漢和帝永元十四年,范熊、範逸禦占婆人佔領象郡迤南壤,建立林邑王國,範文造宮室城池。范佛王時奉婆羅門教自稱梵大王,世爲交州之患,位置約就在交州以南的越裳國境。
六朝歷代討伐拓邊曾建闍盤城,範後世朝貢中國。唐貞觀或至德後,範文龍被弒,更號環王國。唐初置林州、景州,曾沒于林邑,唐憲宗元和四年林邑爲張舟所滅,南徙建占城國,宋代正式名爲占城。
占城居南海中,自瓊州航海順風一晝夜可至,自福州西南行十晝夜可至,即周越裳地。
國家資本主義──只許州官經營在中國封建時代,統治者爲了追求海外奢侈品,由朝廷或各級官府直接組織海外販運活動屢見不鮮。早在漢代,朝廷就曾派遣宦官率領,召募民間商人組成商隊泛海,以黃金、什紹交換海外的明珠、壁流離、奇石、異物之屬。宋代,朝廷亦曾“遣內侍八人,資救書、金帛,分四綱,各往海南諸國,勾招進奉,博買香藥”。這種官方出本並組織經營的航海貿易,可稱爲“官本貿易”。
晉代石崇使客航海,經營海外貿易致富,所謂珍寶奇異,毒冒(玳瑁)、翠羽、犀角、象牙、沈香、珊瑚、香料等是也,以交址(交州)、廣州爲集散中心,唐宋置市舶司管理舟舶通商事務。
而交州最初之海外市場曰雲屯州,由葫蘆島、棋盤島等島群構成,開埠遠早在十一世紀,至一一四九年以爪哇、暹羅、欽、廉、交、廣諸商客雲集海東,乃於海島設雲屯莊俾益稅收,繁榮直至十六世紀末,明總兵鄧鍾所繪「交州圖說」記載其地。
唐朝設市舶司,管理海外通商貿易。〔各舟舶司舵千里眼順風耳,概爲昆侖奴。〕唐代,中國人習慣把來華的外國使者和商人稱作“蕃客”、“蕃商”。在這些蕃客、蕃商中,阿拉伯穆斯林所占比例最大。
北宋時僑居在廣州的蕃客居多,南宋和元代,居住在泉州的蕃客居多。宋朝沿用唐朝管理蕃商的辦法,在貿易繁華的廣州、杭州、明州等地設置市舶使,“掌蕃賀、海舶、征榷之事,以〔來遠人,通遠物。〕”。
南宋政府偏安江南一隅後,對蕃商更爲重視。南宋紹興六年,泉州的知州連南夫建議,對從事海外貿易的船首,如果能招誘其他船隻來華,政府從中抽解物貨所得,價值達到五萬貫、十萬貫者,可以按成績授給官職。由於宋朝政府的積極招徠,大食商人來中國者日益增多,“占城、大食之民,歲航海而來賈於中國者多矣”。
北宋初年,朝廷“詔諸蕃國香料寶貨至廣州、交趾。泉州、兩浙,非出官庫者不得私相貿易。泉州最有名的回回商人是蒲壽庚,其向背竟然關係到宋朝的存續。
南宋企圖依靠薄壽庚財力物力繼續抗元,升其爲福建廣東招撫使兼福建提舉市舶,總海上事宜。元朝極力招誘蒲壽庚集團。南宋張世傑護送端宗到泉州,蒲閉城門不納,世傑奪蒲船400多艘而去,蒲殺南宋宗子3000多人後降元,元統治者因此掌握南宋所有的海舶。蒲壽庚降元後,受封爲福建行省中書左丞,權勢灸天,在海外貿易上更是獨佔鰲頭。
巨商王元懋出身寺院雜役,學蕃語後泛海往占城,占城王招爲婿,後歸泉州,成爲大海商。明初鄭和下西洋所知的定居在爪哇和蘇門答臘華人群體以廣東和漳泉人爲主,相信應是宋元時期移居到海外的。
 中世紀時,占城是印支地區唯一的穆斯林。九世紀以來,占城國跟中國已有經濟貿易往來。以故明回族太監鄭和七次下西洋,有五次皆經過占城,其中第一次爲聯絡攻打安南,停留最久,再直下爪哇〔回教國度〕,新加坡〔龍牙門〕,創下國家資本主義貿易的概念。
朱印船日本德川家康時期,持有其渡航許可證的所謂朱印船,要求對方國家能予以充分保護,使貿易能順利進行。即送出書信給安南、呂宋、柬埔寨、暹邏、占城等諸國政府。
元代商人直航阿拉伯的情況比宋代普遍。《島夷志略》的作者汪大淵曾先後兩次“附舶以浮海”,他在書中提到了波斯離(巴士拉)、天堂(麥加)等地。14世紀時,商人楊樞搭乘“官本船”到達過忽魯謨斯(霍爾木茲)。
  元朝推行大規模的官營航海貿易活動,主要有三種:使臣貿易、斡脫貿易和官本船貿易。 如同今天的貿易代表,洋行代理,進出口公司。
元代,朝廷派遣特命使臣,到海外替皇室採辦貨物之事經常有之。 “每歲下番使臣,進貢希奇物貨”。大德時,朝廷派遣使臣答述丁等“欽資聖旨,懸帶虎符,前往馬合答束番國。征取獅、豹等物……又愛祖丁等使四起;延桔七年(1320年),“遣馬紮蠻等使占城、占臘、龍牙門,索馴象“。龍牙門就是指今天的新加坡。
整個元代,元朝派出的使臣交馳穿梭子海上,足迹遍及海外諸國,甚至遠達東非和北非,航海貿易之盛在中國歷史上是罕見的。
元朝海外貿易使團“例從中書省聞奏差遣,其餘諸衙門近侍人不得干預”。使臣又可佩帶牌符,牌符是元朝皇帝頒給將領、官僚和使臣,用以標明身份和等級的憑證。牌符式樣有多種,賦予的特權也不相同。使臣持望書,佩牌符,猶如皇帝親行,權力很大,沿途站赤(繹站)必須供給鋪馬、站船,並徵發民候,擔運物質,以抵達下海的港口。
使臣“奉朝旨,飛舶浮海與外夷互市,是有利於遠物也”,其任務就是爲皇室採購搜羅各種海外珍奇異産,所以所動用資金往往極其驚人。至元十年世祖遣使持金十萬兩往獅子國市藥,時“以錢爲准,每鈔二兩倒白銀一兩,十五貫倒赤金一兩”。此次動用資金即合一百五十萬貫。又至元二十二年(1282年)“遣馬速忽、阿裏費鈔幹錠往馬八兒圖求奇寶”。鈔每錠折錢一百貫,所用資金亦達十萬貫之矩。然而元朝廷幹金一擲博換回來的卻是賞玩之物,對國計民生和社會經濟發展毫無益處,而且使臣貿易是由朝廷一手操辦,官本官辦,與政治特權緊密結合在一起,不僅加重了人民的負擔,而且加強了朝廷對海外貿易的壟斷,從而壓制民間的航海貿易活動,阻礙海外貿易的正常發展,這種貿易形式與社會經濟發展的趨勢是背道而馳的。
斡脫貿易斡脫﹔蒙古語的譯音。源于突厥語,原意爲「合夥」,轉義爲商人。蒙古時期,指經營高利貸的官商。蒙古貴族自己不會做生意,多把金錢交給色目商人,使其貿易納息。自大汗以至諸王、公主、後妃,各出本銀,委託中亞木速蠻商人經商,發放高利貸,稱爲置斡脫。
斡脫是元代一種特殊的商人,主要替官府和蒙古貴族經商或放債營利。元朝政府也利用斡脫商人爲朝廷從事航海貿易,斡脫貿易是元代所特有的一種宮本商辦的經營形式。
西域色目商人自古就往來於中亞和中國西北各地’,從事商業活動,因此蒙古人很早就與色目商人有了接觸。據南宋末年曾出使蒙古的孟洪記載:“其賈販自醚主以下,只以銀與回回,令其自去,賈販以納息,回回或自轉貸與人,或自多方賈販。”
斡脫商人與一般海商不同,是皇室和貴族的商業代理人,有政治作後盾,常以朝廷使臣自居,享有各種特權,故常販運違禁物,以牟取超額利潤,甚至打著爲官府經商的招牌營私自肥。 政府發放的斡脫錢利率較民間高利貸低四分之三,能享受到的自然只是一小批禦用的斡脫商人。斡脫總管府每年發放給斡脫商人用作海外貿易的官錢達數十萬錠。鈔以百貫爲錠,按月息八厘計之,元政府每年可收息錢數百萬貫,由此可見斡脫商人經營海外貿易的規模相當龐大,斡脫貿易對於元朝統治者來說,真是利害位關。
斡脫商人手捧聖旨,特權很大,從事海外貿易,但是斡脫商人是“轉運官錢,散本求利,本身也從中分享利潤,在如何瓜分營利上與官府之間存在著利害衝突。按照元朝規定,斡脫商人販到舶物被視爲“官物”,由行泉府司折成貨款,並按照《市舶則法》,依例納稅,這就引起斡脫商人的不滿。
斡脫商人與元朝政府在分割海外貿易利潤上的爭奪有時也達到非常激烈的程度。有的斡脫商人支取宮錢之後,競往海外不歸,致使元朝廷損失不貨。據高麗方面的記載,元貞元年(1295年),“
官本船貿易 元朝經營海外貿易還採取了官商合辦的形式,即實行宮本船貿易制度。盧世榮推行的改革觸犯了權貴的利益,爲權豪勢要所嫉。次年四月被罷官下獄,後處死。盧世榮秉政僅四個月,但在財政上頗多建樹,官本船法即其中一項。
至元二十三年(1285年)正月,盧世榮奏請“于泉、杭二州立市舶都轉運司,造船給本,令人商販。官有其利七,商有其三。禁私泛誨者,拘其先所蓄寶貨,官買之。匿者許告、沒其財,半給告者。元世祖對此十分賞識,下令“從速施行”,此即所謂的官本船法。官本船法規定。海外貿易由官方壟斷,實行官商合辦的制度:船爲官造,本白宮出,由官府選擇海商爲政府財東的代理,操以具體的經營,出海從事貿易,回來後利潤按七三開分成。
實行官本船法的另一背景是、元朝初年海外貿易爲權勢豪商所獨攬,盧世榮試圖通過官商合辦,利潤分成的海外貿易,建立官方與權勢豪商分割海外貿易利益的新方式。通過這種方式,朝廷得以操海外貿易之利鼓,但又讓權勢豪商分一杯羹,由此來加強元朝廷的經濟實力,抑制權勢豪商勢力的增長,從而解決當時所遇到的一些財政問題。
爲了推行官本船法,元朝廷一方面投入大筆資金,充作營運本錢。如官本船法創立之時,就一次投入十萬錠;元貞元年(1296年),“別出鈔五萬錠、令沙不丁等議規運之法響。所謂“規運”,“謂以官本營利者”。另一方面又禁止私人下海貿易,規定,“凡權勢之家,皆不得用已錢入番爲賈,犯者罪之,仍籍其家產之半”,突出地反映了元朝廷與權勢豪商之間的利益衝突和尖銳矛盾。元朝統治者這種企圖禁鋼私人海商資本,由官方全面壟斷海外貿易的做法注定是行不通的,盧世榮被誅之後,官本船法雖繼續推行,元朝廷亦於元貞二年—(1296年)、延桔元年(1314年)、至治二年(1322年)先後多次重申禁令,由“官自發船貿易”,但是權貴豪商仍多違法經商,一般海商也私自泛海貿易,朝廷不能禁絕,只得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實際上形成了官本船與私人航海貿易並存的局面。 (1323年),元政府不得不宣佈:“聽海商貿易,歸征其稅”,官本船廢止、官方獨佔海外貿易的企圖終於破産。嘉定商人楊樞受致用院派遣,率官本船兩度至波斯灣國家貿易,販回了豹子、白馬、黑犬、琥珀等奇珍異獸,進獻朝廷。但是海外珍奇的大量進口,對國家財政非但毫無助益、反而是靡費金錢,造成國庫空虛。因此,官本船貿易如同其他官營海外貿易一樣,不免淪爲勞民傷財的弊政,最終不得不宣告中止。
元朝統治者推行的官營航海貿易制度,雖然曾對中國航海貿易事業的發展,起積極作用,但是官營航海貿易活動以官方高度壟斷爲前提,必然壓制私人貿易的發展、也阻礙海外貿易的正常進行。同時,由於封建政治的腐敗,官營航海貿易制度推行起來,弊病百端,最後淪爲擾民傷財的弊政。
  在中國和阿拉伯的交往中,現出一些著名的人物。大旅行家伊本·白圖泰於元順帝至正六年(1346年)來中國遊歷,訪問了泉州、廣州和杭州。返回摩洛哥後,國王派人將他的遊歷筆錄成書,至今仍是研究宋元時代中國和阿拉伯國家關係的重要資料。1282年元朝四大宗藩國之一的伊利汗國發生政變,孛羅受命出使伊利汗國,先由海路到達忽魯謨斯,然後北上,幫助合罕穩住政局,還參與編輯歷史學名著《史集》。元朝的海運官員楊樞在大德五年(1301年)率官本船出海,向西到達波斯灣,回國時伊利汗國派遣使者隨楊樞一起來元朝。1304年楊樞再次出海,到達忽魯謨斯,並採購當地的白馬、黑犬、琥珀、葡萄酒等滿載而歸。
元代最有名的旅行家汪大淵,於1328-1332年和1334-1339年先後兩次從泉州出發遠航至阿拉伯海、波斯灣、亞丁灣、紅海,他也是第一個有史可查的到過摩洛哥和坦桑尼亞的中國人。他的《島夷志略》對14世紀阿拉伯地區的政治、經濟、航海貿易、宗教作了詳細的記述,留下了珍貴的資料。
  宋朝政府對蕃商進入內地城市貿易也給予方便,大食等國的商人可以到京城及各州縣進行貿易,由政府發給證明,但必須保證不得夾帶閒雜人員,於是大食商人在華活動的區域較前代大爲擴大。元代海上交通更加繁盛,泉州、廣州、杭州等港口,海船雲集,“蕃貨遠物,異寶奇玩之所淵藪。殊方別域,富商巨賈之所窟宅,號爲天下之最。  
占城的滅亡──鄭和下西洋據《元史》記載,波斯著名的天文學家劄馬魯丁曾應召于1267年向朝廷呈獻了7件天文儀器——渾天儀、方位儀、斜位儀、地球儀、平律儀、天球儀和觀象儀,同時還進獻了新的紀年法《萬年曆》。中國的數學也吸收了阿拉伯的曆算、代數、幾何和三角的一些成果。歐幾裏德的《幾何原本》通過阿拉伯人的介紹傳入,成了宋元時代中國數學家的命題和解算理論。受阿拉伯數學的影響,中國數學家開始採用數碼,並且用“0”表示空位。因此,鄭和下西洋的航海與天文知識應該相當充分。
除了監軍,平藩,通使,貿易,應該屬於綜合目的,出航的船隊規模浩大,〔寶船〕多至數百艘,從員士卒動輒二、三萬人,是屬於一種國家經營的資本主義,以至於多次巡航印度洋與南洋間穿梭,卻沒有征服和殖民的行動,頂多如捉拿海盜陳組義,所以,鄭和遠航,應該屬於一種大規模的國家資本主義貿易。
越南始號大瞿越,歷朝以南進爲訓,持續累世與占城衝突。1306年南越陳朝英宗,以玄真公主嫁占主制旻,而收以烏州(廣治)、哩州(承天)爲聘禮,改名爲順化州。
燕王朱隸〔靖難〕即位南京之後,1405年,遣鄭和通占城攻交趾,置三司、十七府。隨即七次下西洋,實行的就是海上絲路的官本貿易模式,從此,占城的貿易樞紐地位又被南京,廣州所取代,大量東南沿海華人,在明朝的聲威之下移民南洋,並與日本,爪哇回民,阿拉伯人荷蘭人發生遭遇。
明朝後期,因爲宦官與大臣的鬥爭,加上〔倭寇海盜〕騷擾,下西洋成本提高,效果不明顯,明朝開始海禁鎖國。占城複起,與安南交互征伐,勝則屠戮掠奪,敗則請明師相助。
1563年,海盜林幹道被明王朝將領俞大猷追擊,敗走臺灣高雄,後再逃往越南占城。迄於一六五二年,占城降于阮越,今越南名順化古城。
占城王國,一切典章文物,文字及城郭服飾等,皆與宋、明相類似。明亡之後,越南以明流亡精英,向南開墾西貢南圻下六省之地,西貢取代占城,成爲富庶貿易城市,迄于清末法人侵佔西貢。越南沿海卻從此變成一個狹長如智利的國土形狀,這個歷史原因,頗堪玩味。
沿海商業盛況越南南北朝時期,對各地經營大致上是以占城的經濟模式,但以明朝海外正統自居,對華裔移民特別優待。十七世紀初,阮鄭南北交兵,各羅致人才,招商賈開礦藏,購買硫磺石硝火藥等原料備戰。中部萬甯會安商業繁榮,最初禁止南北商人雜處,僧道流寓財豐者需要納捐,但免征徭,招募〔清人〕開礦多潮州,韶州人,場廠雇傭動輒萬計。華商開闢會安鋪,建築宗親會館及文聖廟。日本商建石猴橋,漸擴展市區達於峴港市東,名日本町。洋販有波斯,印度,爪哇,阿拉伯及西歐諸國。閩商魏九官微爲阮福瀾國主秘友,貸于千金轉長崎經商無吝色。大儒朱舜水流寓會安市十三年,海南處士吳世璘字元瑾寓富春京。歸仁市,慶和寧和市,芽莊俱成商埠,南圻西貢最繁盛,迄于富國,堅江,鎮江等七社,皆華人開發貢獻,故阮朝頒令給予華人居留權。
越南對北客的優待華僑並助阮福映複國,1753年南越奠定,1802年全越統一,1803年准河內北客設戶籍,1804年免嘉定明鄉人徭役,次年秋頒真臘通行印,由巴忒海口(九龍江)出入。華裔越母者,准入明鄉籍但不可回國,明鄉籍不需當兵,徭役,納半稅優待,應試出仕,社長與越社同。1814年委託清商謝明周,周泗記已銀一萬兩廣東採辦,1815年,詔准明鄉人潘嘉成爲北城監征清人寓居稅,歲輸銀一千五百兩。1819年,開浚西貢安通河床,名〔中國河〕。
十九世紀初,越南當時相對於世界其他地區,簡直繁榮興盛達於頂點,乃吸引歐洲資本主義東來,殖民帝國主義覬覦中國財富,終至與中國俱淪爲殖民地地位。二十世紀,日本帝國主義,亦於二次大戰,以臺灣爲基地,南下南洋,橫掃新加坡馬來半島,這種歷史上東西方交鋒的背景,終於爲國家資本主義寫下了歷史。
於是,東南亞季風,又名貿易風。

帝國的商賈

中國自古士、農、工、商,商人居四民之末,在政治地位上,從來商人就不能與政權接近的。以農爲本的帝國是用武力建立的,由中央集權的官僚進行統治。以士大夫爲核心的統治延續了幾個世紀,這期間連武士階級也被排斥於政治權力之外,除非發生了動亂爲例外,遠在宋代(980-1276),特別是十二、十三世紀的南宋時代,帝國就給儒家商人提供了機會,讓他們海外創造財富以增加帝國的財政收入,同時也就使商人得以努力提高其社會地位。延續元朝類似周觀達的商人出使活動,宦官鄭和下西洋的規模,空前絕後,他的任務介於貢、使之間,可以說成『帝國的商賈』。 西元1500年以前的華人海外活動 唐代,外商之多,足以在廣州形成其社會集團『市舶司』已經見諸史載。當時主要的海上市集,來自海南島與安南間的雲屯洲,雲屯洲接近中古城邦占城,十世紀後占城逐漸取代了雲屯洲的海上市場。十世紀上半葉兩個王國“南漢”和“閩”,當時進出的港口,除廣州之外,還有福州和泉州。後來泉州超過福州而成爲最主要港口,1127年以後的南宋,朝廷享有從泉州市舶司斂取的稅收,這使海外貿易更爲迅速地發展起來。因此,在十二到十五世紀,航海技術迅速發展,更使元朝的海軍能於十三世紀末遠征日本和爪哇,同時期,元朝還曾三次遠征占城,卻被宋朝連合安南打敗,安南歸服明朝後,政治的安定,使鄭和得以在印度洋上進行今人矚目的遠征。鄭和停止下西洋後,官方對私人的海上貿易的反對態度終於改變,使得無論是船隊、造船者、船長或舶手與都在致力這種洋洋大觀的冒險。 就在上述背景下,福建,特別是泉州港在十三、十四世紀時成爲外商雲集的主要中心,十五世紀初,其時正值朝廷的海外貿易政策發生劇孌,海禁發生於元末(1368)明初洪武朝(1368-1398)。新政策規定海上貿易僅限於外國進貢使臣,而禁止中國人作航海旅行。因此,海外只餘下兩個商人社會存在;其一在爪哇東北海岸,另一個在蘇門答臘的巨港。前一個被說成是伊斯蘭教的,可能是以前定居泉州或其他中國港口的外國伊斯蘭教徒,他們已經漢化了,後因明朝政策有變,只好在西元1368年以後移居至爪哇去繼續經營。 産生朱洪武做出海禁決定『寸板不准許下海』,一般是以倭寇騷擾沿海引起,事實卻可能是互爲因果,海上方國珍乃元朝海上運輸的官員,方國珍對元朝叛服不定,元朝屢次招撫,越叛爵位反而越高,朱元璋屢召不理甚至同張士誠等爭霸,迄洪武登基始歸服明朝授官賜第,其部下有不從者,勾結日本浪人『倭寇』爲患沿海。洪武初明仍設三市舶司,造海舟遊弋巡戈遣僧使日,和日本進行的朝貢貿易,1381年(洪武七年)朱元璋四次開因噎廢食的禁海政策,罷市舶司,出發點並不單是壟斷貿易,還禁絕元朝的官營『斡脫貿易』,僅有與日本之間的『勘和貿易』,私營海外貿易其實並未中斷。 十四世紀末,在海外只短暫逗留的中國商人的人數大大減少。但對那些身處海外未能及時回國者,以及對那些忽視禁令仍繼續進行海外貿易而不得不無限延長其在國外的居留者,禁海政策迫使他們在當地結成更爲穩定的社會集團,甚至永久居留下來。禁令的嚴格執行,使到海外去從事貿易的華人逐漸稀少,而多數居留海外的華人則被迫在那裏組成社會集團。 就是在這種氣氛下,燕王朱隸忽然派遣鄭和統領他的艦隊於1405(永樂三年)到1433(宣德八年)年間進行了他的偉大航行,這次的單一事件動機始終撲朔迷離,結局也和朝貢貿易一樣的忽然劃下句點。許多研究鄭和的人想要明暸鄭和下西洋的動機,以『尋找海上絲路』是最新的結論,不過要研究動機還需要更充分的證據,在明朝遠征安南的戰爭過程中,不見諸史料記載的除了明史,還包括越南的文獻記載,但是有足夠證據顯示鄭和下西洋第一站就是占城,七次中有五次停留,尤其第一次來回程都在占城停留,然後『置郡縣而還』,(詳見『鄭和因何下西洋』)征服同時連續七次下西洋通貿,這一點證明燕王的『靖難』不僅爲皇位爭奪,還有著更大的企圖和野心,還有什麽理由,讓『南京守備』大規模出洋,比支應五次征漠北更爲重要,1405.5月鄭和首次出航,1406年朱隸下召遷都北平,1406,12月鄭和抵占城,1406,6月抵爪哇,1406,7月明征越,1407年六月明置交州,1407,7月鄭和返航,1421年正式遷都,下西洋的使臣貿易與遠征漠北 、遷都同時發生,於是從整個明朝面對的處境,去看鄭和事件因何發生更爲清晰。 至於鄭和最後一次下西洋是在宣宗時期,以後寶船焚毀,資料湮滅,看來像是忽然停止征服的壯舉。除了儒官的反對腐敗並向宦官奪權,另一個唯一合理的解釋,就是掩蓋掉中國農業經濟,當時處在臨界的十字路口,也就是是說『中國不可能既維持一個農業社會又和北方的對抗。』要不就是和北方妥協,要不就是另開海上絲路,維持對抗北方的的兵餉來源,從燕王將京城從南京遷往北京,圖謀百年的歷史大事來看,南京成爲一個對抗北方的後勤補給留守,鄭和像是一個向西方派遣的海上駱駝商隊,而儒家正苦於宦官當政,並不知道從另一個海上觀點去支撐帝國的經濟,僅是從農業的草原經濟思維,因此人亡政息,在漠北遠征結束之後,實在看不出下西洋的需要,也就終止了,直到清朝幹隆時期,儒家官員仍然堅持,中國不需要和西洋貿易。 鄭和遠征結束後,朝廷即決定不再派遣艦隊西航,但是出乎本意的是,這種遠征是在私人的海外貿易已被摧殘,商人的後代繼續其海外貿易備受威脅的時期,由於缺乏正史記載,使得鄭和下西洋被視爲歷史的單一事件,這個單一事件竟使更多的中國人,受到海外貿易是致富機會的鼓舞,加上汪大淵、馬可波羅等中西方航海家的海路交通報導,越來越多地廣東、浙江、江蘇、甚至安徽的龐大而活躍的商人集團合作,在內陸組織私人貿易。 中國是一個龐大的農業帝國,農業勞動力的供應從來不被懷疑,宗族思想組織嚴密,加上儒家禮教與政治緊密配合,構成一個超級的土地開發政權─中國,當北方人口急劇增加或遭遇天災戰爭時,必須由南方供輸糧食物資,若發生全中國的災殃,他們只能依靠大海把從長江和珠江三角洲購來的糧食運回,方國珍就是元朝的海上運輸力量,因此,明朝的鎖國政策實際上不可能維持下去,這種政策的實施曾經消滅中國沿海的違法混亂狀況,但安定反使得人口和需求都迅速增長,這給沿海中國人,特別是閩南人增加了壓力,誘使他們追求海外貿易的鉅額利潤,並設法規避貿易禁令。而且,中國的繁榮又鼓勵了更多的外商到來爭取中國市場,當中越來越多外商對僞裝爲進貢使臣感到不耐煩,他們也在想方設法在歐洲人東來之前,與華商在各港口的城邦社會構成一道連鎖,支援著東亞和東南亞人民努力爭取日益興旺的貿易,這種貿易的迫切需要真相,卻被中國的儒家官員耽誤下來。 明朝改變了政策,1368年以後官方的扶植停止了,商人是在法律保障以外掙扎求存、自力更生的。許多閩南人選擇了低姿態,甘願充當僑居商人。他們面對西班牙帝國的威力毫無辦法,而事實上,許多人並且成爲西人擴張貿易的助手。另一方面,在菲律賓的華人對中國的經濟則貢獻極大,他們成功的貿易給中國帶來大批的銀元,他們的企業引進了新世界的作物如馬鈴薯、玉米、花生和煙草等,這些作物對他們故鄉福建全省賴以生存的農業起到了改良作用,這是起碼而有限的外貿益處。 帝國土地資源已經耗盡,人口已經突破臨界點,必須擺脫依靠農業的經濟和政權結構,但是傳統士、農、工、商的頑固思維,並沒有被顛覆,南方理學家的主張沒有被主流接受,鄭和帶回的當時最先進的天文地理知識,並沒有被儒家接受,反而當作毒害邪說燒毀,南方已經沒有能力支援北方的軍備需要,必須另辟民生財源,但虛假的農民生産量不斷的虛報京城,爲了支應永樂帝的北方戰爭,假朝貢僞裝的公營貿易,被鄭和所替代,以便聚斂民間力量『富國強兵』,然而卻對整體經濟毫無幫助,反而落入官員『腐敗』的口實,等到新的皇帝即位,往往同情百姓的艱苦,朝廷官員終於找到一個反撲宦官奪取政權的機會,當然停止海外貿易的活動後,對北方的戰爭,也就從防禦變成結束了。 清朝來自關外,對北方元蒙古及新疆的瞭解較深,入關之後穩固三藩同時,對西北的征伐極爲積極,等北方統一之後,便開始削藩,這樣的中國『統一』等於將『北方的對抗』因素解除,最後就剩下臺灣鄭成功的反清複明問題,當時清對越南則是從未動干戈的,甚至越南阮朝南北對抗,清朝也未加干涉征服,爲對臺灣的封鎖,滿清官吏竟然採取跟明朝同樣的遷海海禁,而滿清佔據臺灣之後,竟然也實行限制移民的政策,對海外貿易也僅限於朝貢,繼續維持一個農業主體的社會,中國爲何與十七、八世紀大航海時代差肩而過,以致于日本經過維新進窺臺灣,清朝才派沈葆楨鞏固臺灣,卻已經無法挽回局勢,想瞭解西方帝國湧向中國,採取武力通商的方式,就必須從十六世紀海外華商的發展情況理解。 西元1500年以後的華人海外活動主要是集中在兩個華人社會。 馬尼拉 隨著葡萄牙人的到來,和中國沿海貿易發展的結果,閩南人的貿易命運發生了劇變。馬尼拉在西班牙人的佔領下,在不到三十年內,華人人口上升到萬人左右,如將混血兒合併計算,可能還要多些。這是第一個真正龐大的海外華人社會,是十六世紀最大的一個。當西班牙人在馬尼拉覺得華人的存在對它是威脅時,就進行大屠殺;而在巴達維亞,1740年(乾隆五年)發生了一次大規模的流血事件。 葡萄牙人到中國來之時恰值明朝貿易政策幾乎崩潰之際。非官方的華人貿易和外商貿易已超過了朝貢的官方貿易。因而,當廣東的官員因葡萄牙人不屬於來華朝貢之列而予以拒絕,而葡萄牙人又決心進行這種貿易,甚至不惜使用武力之時,這給閩南人的以極大影響。躍躍欲試的閩南商人隨時準備追上從海上駛過他們港口的葡萄牙人做生意,即使這種貿易是非法的,但無能的官員很少制止。 同時葡萄牙人及其夥伴發生糾紛的混亂狀況不斷發生,終於使朝廷中一些認真的官員力圖實施禁令,由此引起的騷動導致閩南一些曾暗中參予這種海外貿易的知名人士起來反抗,也引起了日本和其他非法商人的反抗。而這個時間又正好遇上日本國內連年發生內戰,因而有許多日本浪人可以雇用來從事非法活動。這種抵抗從1550年(嘉靖二十九年)到1570年(隆慶四年)間在中國南部沿海形成一連串的中日戰鬥。特別在1552(嘉靖三十一年)至1565年(嘉靖四十四年)間,中國沿海四省連續不斷遭到攻擊。雖然明朝最後獲勝,但也接受了教訓,終於在1567年(隆慶元年)取消了海上貿易禁令,這時正值西班牙人登陸菲律賓,比西班牙人定居馬尼拉時僅僅早了五年。 但華人定居馬尼拉,對西班牙人和華人來說,終究是個負擔和不安定因素。部分原因是受所謂“倭寇”襲掠中國年代所形成的中國沿海情況的影響。當時尚有幾幫大的海盜在騷擾中國沿海一帶,其中以林鳳爲首領的一幫於1574-1575年(萬曆二年至三年) 間,因在臺灣受到明朝圍剿,南航擬奔取馬尼拉。林阿鳳差一點就成功了,這大大地提醒了西班牙人他們的處境仍然非常危險。但他們也從而瞭解到一些有關明朝的情況。明朝的沿海官員表示願意協助西班牙人打垮林阿鳳一夥,並對西班牙的勝利由衷高興。有兩批明朝官員訪問了馬尼拉,其中第二批確曾帶來朝廷同意西班牙人來華經商的資訊。更重要的是,他們對那裏的華商集團漠不關心。給西班牙人的明確資訊是,這些海外華商經營的是名符其實的私人貿易,他們完全可以爲西班牙所用來增進其對華貿易的利益,以及他們在東南亞企業的利益。同時,因爲華人的人數越來越多,需要對華人聚居地小心地控制。於是就在1582年(萬曆十年)劃出一個特別區即“賤民區”作爲華商居住區時, 1600年,人數到達25000人,1603年,西班牙人對華人的疑懼導致一次衝突,大量華人被屠殺。幸存者中,據說有600人返回中國,只有500人留了下來。 1603年大屠殺之後,人數劇減到500人。 但是,意想不到的是,沒有經過多久就有更多的閩南船舶,裝載著更多的華商到來,因而華人人數又增加了,顯然中國人口的壓力越益嚴重。再經二十年,華人在菲律賓的人數達到3萬。因爲西班牙的政策時常改變,尤其是受1620(泰昌元年)到684年(清康熙二十三年)間中國政策不穩定的影響。西班牙人學會了每年僅依靠來往中國的有限船舶就能生活下去。而且,他們自己的華人混血兒社會已經穩步成長到能經營中國貿易。這樣,在馬尼拉以及菲律賓其他地方的華人社會的性質就改變了,劃分爲兩個互有關係但完全不同的社會:一個是僑居華人社會;另一個走出華人的混血後代所組成的士著化了的社會,他們中許多人仍然和僑居華人合作從事他們祖鄉福建的貿易,但是他們的後代正在變成爲未來的菲律賓人。 十七世紀中,荷蘭人除了佔領臺灣,驅趕在基隆的西班牙人,在巴達維亞有另一個龐大的華商社會,後來發展到比在馬尼拉的還要龐大,這又是荷蘭政策蓄意造成的結果。因爲他們想利用華商在馬來群島、印支沿岸及日本業已形成的商業網來壟斷東亞和東南亞貿易。他們歡迎華人的合作,並千方百計利誘華人脫離與葡萄牙和西班牙的關係。在這種情況下,一條得到荷蘭支援的華人社會連鎖網發展起來了,該網遍佈于巴達維亞以及東至摩鹿加,北至暹羅,東北至中國和日本之間的地區。當葡萄牙人被逐出馬六甲及摩鹿加而困處澳門時,在巴達維亞的荷蘭人就像西班牙人治下的馬尼拉一樣,控制了東南亞最大的華人社會,並利用他們來鞏固其海上帝國。 長崎 十六世紀到日本去經營貿易的華人僑居者不必和一個既不可靠而又推行擴張主義的西方強國打交道。 封建藩主因其港口距中國南方各省較近,爲了獲利,易於和那些熱衷於經營的華人接觸,曾維持一種非官方的貿易。他們自己的船舶和商人開始遠航繞過中國而找到通往東南亞各港口的航線。 當十六世紀中葉,中國的海上貿易禁令雷厲風行時,受到直接影響的日本和中國商人聯合起來劫掠中國沿海口岸。他們利用浙江和福建一些近海島嶼作爲劫掠基地,但真正用作組織大規模襲擊基地的則是九州的島群。 明朝對“日本人”(即“倭寇”)不予寬恕。當貿易禁令於1567年 (隆慶元年)廢除時,禁止對日貿易仍繼續有效,這就意味著僑居日本的中國人不能回國,日本商人也不能直接與中國貿易。 早在十七世紀初就有過這種與日本非直接貿易的極好例子。南安(在泉州)的冒險家鄭芝龍,他是國姓爺鄭成功的父親,曾到澳門去投奔他的母舅,改信了天主教,隨同澳門的船隊前往九州。在平戶,他服務于閩南頗爲成功的商人李旦,並娶一日本妻子。李旦死後,就接管了他的商業和航海帝國,可見當時在平戶必定有一個閩南人小社會集團。另一閩南人叫顔思齊的,據說在平戶起初是開裁縫作坊,後來賺了錢,在鄭芝龍到來之前就創立了一個航海帝國。還有證據足以證明,在長崎以及長崎附近的許多港口都有零散的華商或華人冒險家集團。 十七世紀初期,當新的幕府首領德川家康重新統一了日本並將其置於他的統治之下之後,荷蘭人來到了九州。德川家康很快認識到從事中國貿易有巨利可圖。他沒有把貿易讓給葡萄牙和荷蘭去競爭,而是決定日本商人應吸納中國人來幫忙。於是引進了一套新的貿易許可證制度以削弱歐洲人對貿易的支配地位。也就是在這個時候,李旦和鄭芝龍建立了他們的海上勢力,臺灣島先後爲中國人、荷蘭人與西班牙人用作貿易基地。十七世紀二十年代中,澳門、馬尼拉、漳州的月港 (海澄)(十六世紀時漳州代替泉州成爲閭南人的貿易港口)、廈門 (在鄭芝龍的影響下,十七世紀成爲閩南新港口)、臺灣和九州這些港口的貿易已非小商小販所能插手。歐洲人的到來建立起長程貿易新規模,因爲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都得到他們各自王室的支援,而荷蘭東印度公司作後盾。對此日本幕府決定給予日本商人提供全力幫助是切合實際的,只有東南邊陲一隅的閩南人得不到官方支援。 鄭芝龍在其大家族及閩南同鄉人的支援下,通過成功的貿易,也依仗軍事上的和外交上的靈活手腕,才得以維持他龐大的海上勢力。在九州,情況一直是不穩定的,直到德川家康的孫輩時,日本類中國政治導致完全閉關自守的政策。一切對外聯繫斷絕,葡萄牙人及他們的艦隊遭到驅逐,而到1641年(崇楨十四年)時,只有長崎一個港口還對中國和荷蘭船舶開放,本來不過是一個漁村的長崎,因爲葡萄牙人的貿易和傳教而變成重要港口,這段不平凡歷史常爲人們稱道,這可以解釋西貢、香港、新加坡等東南亞城邦經濟日後分別崛起的理由,來自中國朝廷堅持農業經濟的政權。 這一時期較其他時期更爲明顯的是,鄭氏的艦隊像海上帝國那樣實施控制。而清朝把沿海居民遷往內地的政策對他們是一種幫助。這種政策延續了二十年(清康熙元年至二十一年,即西元1661年-1681年), 使得鄭氏在衰落時期也少有競爭者。在這一時期中,長崎的官方開始對華人嚴加監督,並密切注視他們的社會和政治活動,但華人仍相對自由地可以住在日本人中間。至於那些盡忠于明朝而逃亡至日本的華人,他們覺得歸化爲日本人更好,並因而沒有和衆多的閩南人歸爲一類。當鄭芝龍的海上帝國崩潰,而臺灣於1683年(康熙二十三年)被清朝海軍佔領,沿海居民又被允許出海時,這個時期對在日本的閩南人來說是一個高峰期。到1687年 (康熙二十七年),來自中國的船舶超過100艘 。 從1949年起,中共政權建政,因政治上效法蘇維埃共産制度,並始終與北方蘇聯維持同盟與和平關係,使得『北方對抗』因素持續消失,因此仍可採取拒絕海外私營貿易的體制,同時比明朝的封鎖管制更爲嚴厲,是徹底的停止私人資本貿易,終使得壟斷制度的弊端嚴重影響經濟發展,同時因治安穩定,人口急速膨脹倍增,使得明清以來的農業經濟問題,再度浮現,但是並沒有改變一個農民政權的思維方式,直到約1980年代內部的制度改革開始,1990年起,香港的回歸和東歐變動及蘇聯瓦解,北方的對抗完全消失,才開始全面對外開放。 原來的國民政府被迫遷至臺灣,儼然明末清初鄭成功海上政權的對峙局面,所不同的是中國承襲自民國的版圖,加上一個外蒙古緩衝國,使中國與北方巧妙的維持了一個對峙和平局面。對臺灣的國民政府來說,等於繼承了鄭成功于清初時期的海上優勢,韓戰給蔣介石父子有了重整的喘息,金門炮戰後確定臺灣與美國的關係,臺灣開始走上另一條經貿發展的路,繼日本之後,與香港、新加坡、南韓並列四小龍,分享美國與歐洲市場,受中國對美封鎖之影響,不可爲不深,因而當1990年中國開放以後最需要腹地的香港、臺灣、新加坡紛紛回歸大陸市場,儼然回到宋、元時期的局面,日本龍頭地位衰退,迄1997年東南亞經濟風暴發生,亞洲四小龍光環耀眼,從鄧小平去世那年起,中國經濟貿易持續躍升成長,然而,貧富差異、貪污腐敗、區域落差加上環境惡化等等因素,使得整個經濟提升成爲社會問題,八億農民及農業農村的出路,在幾百年後始成爲公開的問題,於是,海外貿易有可能再度被質疑,或者以政策或者以路線被反對,類似鄭和的 『公營』貿易可能會因新領導人上臺重新恢復,或者會像海禁一樣嘎然而止嗎? 不需要『北方的對抗』發生,中國人口和資源條件的惡化,已經突破臨界點無法回頭,否則不需要執行嚴厲而的『一胎化政策』,南北資源的分配取代爲;將『統一整體』作爲一種最佳化資源分配,也就是這種供應中央的需要,必須更加嚴格執行外貿收入歸國家統一,答案就是國有企業必將復活,尤其在啟動對外交戰或者所謂的統一戰爭時,必然歸於官營節制,雖然臺灣商人,目前已經與大陸間建立起分享市場的貿易,同時世界的市場對中國同步開放,可以阻止這種對外戰爭的發生,但是無法保證這種傳統思維的復活,同時,中國農業經濟制度,若不能即時轉變隨市場經濟過渡,屆時,若發生以經濟版圖分割的政權方式替代中央集權,也就不稀奇了。

鄭和因何下西洋?

中國民間研究最熱門的兩件事,一是紅學,另一個就是『鄭和』。
鄧小平說,鄭和代表一種開放思想,這幅字挂在瀏家港牆上時,距離鄭和下西洋,已經將
近六百年了,若是沒有借鑒歷史的真實教訓,就是中國的不幸了。
我在網路上發表過一系列的『鄭和下西洋』,是從我在廣州遭遇到『昆侖奴』開始的。
漢代的廣州,已成爲中國南方的重要港市。富商巨賈、豪強地主透過海外貿易廣求異物,
甚至蓄養黑奴。這時的黑奴主要來於南洋的土著民族,是印度商人販賣過來的。
唐宋設市舶司,管航海通商事務,各舟舶司舵的千里眼、順風耳蓋爲昆侖奴(文獻)。
鄭和下西洋的領航員、翻譯,應該就是昆侖奴。

鄭和七下西洋,每次大小航艦約共二百七十艘,每船載運七百到一千人不等,每趟逾兩
萬餘官從兵參加,其中『舌人』應包括南洋諸島和波斯、印度、回族等,土著語言就是
由昆侖奴擔任『舌人』翻譯。昆侖奴來自昆侖島的奴隸市場,昆侖島就是今天越南的昆
山島,距湄公河出海口約一百二十公里的昆山島。由大、小昆侖共十四島群組成,面積
七千七百公畝,島上有安海村,曾助阮王複國,十八世紀初曾被東印度公司佔據。文獻
記載昆侖奴爲爪哇土著,被賣到中國後,作爲封建社會的奴婢買賣。

當時中國沿海禁海,『海盜』橫行,艦隊出航,的確是一種安全的模式,兩次世界大戰
期間,德國採取『無限制潛水艇』的戰術,盟國的對策就是『護航艦隊』。當時,鄭和
的艦隊是官派的,但不是巡洋戰艦,頂多是運兵艦,爲何從南京出發後,再從太倉起錨
?原因很簡單,太倉是糧倉,當時的船速太慢,這樣龐大的軍隊,需要長時間所需的補
給,『大軍未發,糧草先行。』
船上瓷器、絲綢、器具等寶貨,航程所需補給,很容易計算出,鄭和的船隊吃水多重,
是否足以橫渡大洋,遠征印度洋,因此,以當時的明朝的船隻規模,可以進行的征戰非
常有限。所以,鄭和艦隊,根本不是一種征服艦隊,就算抵達地中海,也沒有『宣揚國
威』的戰力,最多是和平的殖民貿易與通使,通商目的一般相信最有可能,或許就是對
元朝馬可波羅介紹的西方、波斯市場的向往。

值得注意的一件事,明朝的版圖很小,比宋朝還要小一些。北抵長城,東北僅及遼東瀋陽
一帶,南及海南島,西部除河西走廊不出四川,臺灣、高麗都不在版圖之內,當時雖已驅
逐元朝,畢竟蒙古的四大汗國依然存在於西域,這也是一般認爲鄭和尋找西方通路的原因
,不過,仔細看南方的安南,出了鎮南關、諒山就不是中國明朝的版圖,這和唐、宋朝的
版圖有著相當的出入,原來成吉思汗除了兩次遠征日本失敗,忽必烈死在雲南?是唯一的
記載,其後元世祖繼二次征日本失敗後,三次征越也失敗,這究竟怎麽一回事?

鄭和首航從劉家港(1405年5月)停駐五虎門(廣州太平)11月出發,於(1405,12,24)抵達占
城,次年(1406,6,30)抵達爪哇。

根據越史記載,元朝三次征越,都被宋朝聯合安南王朝打敗,且前後不理會元朝覲見朝貢
的招諭,越南因此而獨立,迄於明末。所謂的拒不朝貢,始於元朝。

陳朝外戚黎季犁篡位,與子胡漢蒼同朝聽政,時明建文帝正應付朱隸未暇處理,1403年成
祖篡位號永樂,胡漢蒼遣使往賀登基,成祖遣行人揚渤、齎勒,諭陪臣父老,詢以陳嗣有
無及漢蒼誠假,各以實聞,漢蒼複遣使隨遞陪臣父老結狀,如漢蒼所稱。此後明使往來絡
繹,有徵求者有責問者,漢蒼應接不暇疲於奔命。
永樂二年(1404)秋八月,裨將裴伯耆間關北上燕京,作申包胥之哭秦庭,未幾有陳添平者
由老撾宣慰使送燕京。永樂三年(1405)春二月,越遣黃晦卿爲割地使,還明廣西邊鄙思祿
州古樓洞五十九屯,再密令土人鴆殺明所設州官。永樂四年(1406)夏四月明送添平回越交
納漢蒼,漢蒼斬添平。
這一段敍述,極像是兩國間的情報行動,大戰一觸即發的前奏。

明朝的軍事行動;
秋七月(1406)調兩廣江浙荊閩兵八萬征越,分兩路由廣西憑祥、及雲南蒙自進兵,抵富良
江、洮江會師白鶴江,冬十二月明拔多邦城。永樂五年(1407),明水陸並進,至木凡江對
岸下寨,元澄以船三百艘縱擊,明兩岸夾擊追胡軍,至奇羅海口大敗之,獲季犁。(1407)
六月,明設交州府十七州縣置官吏,免租稅三年(恰與鄭和返航時相符(1407,7))。

因此,鄭和下西洋若爲配合陸路征安南,聯絡占城僅爲遠交近攻則已乎?
永樂三年首航起,鄭和離開福州第一站就到達占城,七下西洋五過占城,六到爪哇。畢竟
爪哇與占城有著相當的淵源,或者言語相通,風俗習慣相似,或者就是昆侖奴的引航,各
方記載這段首航,鄭和去了占城和爪哇,返航時(順道)置安南爲郡縣,意義究竟爲何?
是中途改變的嗎?

鄭和七下西洋,燕王的動機,由於明史的記載不詳盡,有衆多說法﹔
一、宣揚國威,取得承認。
二、搜索寶物。
三、尋找惠帝下落。
四、驅逐海寇。
五、軍事同盟以抗帖木兒帝國。
六、示中國富強,使諸國盡來朝貢。
依我看都是猜測附會。

『越絕書』記載,占婆國爲古之「胡孫」,王號俱冠以範姓。范氏爲晉國大夫范士會之後
,范蠡、范增俱戰國時經綸奇才,范蠡居楚稱范伯,居陶稱陶朱公,師事計然,因文種薦
引入越助越王勾踐複國。第一世紀末,占婆(爪哇)人由爪哇北移,西元一零二年,東漢和
帝永元十四年,范熊、範逸禦占婆人佔領象郡迤南壤,建立林邑王國,範文造宮室城池。
東漢末,范白虎名防遏(即範蠡之後),佐三國吳王孫權開國,鎮守藤州。范佛王時奉婆
羅門教自稱梵大王,世爲交州之患,位置約就在交州以南的越裳國境。六朝歷代討伐拓邊
曾建闍盤城,範後世朝貢中國。唐貞觀中,範文龍被弒,更號環王國。唐初置林州景州,
曾沒于林邑,唐憲宗元和四年林邑爲張舟所滅,南徙建占城國。宋代名占城,一三○六年
越陳朝英宗以玄真公主嫁占主制旻,而收以烏州(廣治)、哩州(承天)爲聘禮,改名爲順化
州。迄于明朝置新平順化二府,一六五二年降于阮越,今越南名順化。古都順化的由來大
抵如是,從明史記載中,也可瞭解交趾和占城彼此相爭不斷,今天參訪順化,遊客可見順
化宮殿建築,受中國典章制度影響的程度。

明史﹔
占城居南海中,自瓊州航海順風一晝夜可至,自福州西南行十晝夜可至,即周越裳地。秦
爲林邑,漢爲象林縣。後漢末,區連據其地,始稱林邑王。自晉至隋仍之。唐時,或稱占
不勞,或稱占婆,其王所居曰占城。至德後,改國號曰環。迄周、宋,遂以占城爲號,朝
貢不替。元世祖惡其阻命,大舉兵擊破之,亦不能定。
顯然在當時,占城和日本一樣,有不向元朝屈服的條件,這種憑藉和元朝曾經企圖征伐
占城的理由可能相同,那就是占城獨佔『海上貿易』。

晉代石崇使客航海,經營海外貿易致富,所謂珍寶奇異,毒冒(玳瑁)、翠羽、犀角、象牙
、沈香、珊瑚、香料等是也,以交址(交州)、廣州爲集散中心,唐宋置市舶司管理舟舶通
商事務。而交州最初之海外市場曰雲屯州,由葫蘆島、棋盤島等島群構成,開埠遠早在十
一世紀,至一一四九年以爪哇、暹羅、欽、廉、交、廣諸商客雲集海東,乃於海島設雲屯
莊俾益稅收,繁榮直至十六世紀末,明總兵鄧鍾所繪「交州圖說」記載其地。

元代最有名的旅行家汪大淵,於1328-1332年和1334-1339年先後兩次從泉州出發遠航至
阿拉伯海、波斯灣、亞丁灣、紅海,他也是第一個有史可查的到過摩洛哥和坦桑尼亞的中
國人。他的《島夷志略》對14世紀阿拉伯地區的政治、經濟、航海貿易、宗教作了詳細的
記述,留下了珍貴的資料。

『監軍』防止出征軍隊叛變是太監最主要的工作。
太監出使對戰爭『監軍』,在瀏家港的勒石上,明確記載欽差大臣鄭和,有十多名太監
隨行,也足夠證明始于太監監軍。究竟成祖何時産生動機?後來王通從越南罷兵議和,
被下錦衣衛夷族的結果,也說明當時中央極權,重用太監的政治背景。
根據一個有趣的專家估計,今日仿造一條寶船需要三年,估計在明朝,建造同樣的寶船
,也需要三年,那麽鄭和的寶船隊於永樂三年五月啓航,應該在成祖即位之前就展開建
造,否則根本不可能在兩年半之內建造這樣龐大規模的艦隊。如果爲了征服越南,除非
登基當時已經有了動機,在前述的兩國外交歷史上,看不出這種預期的軍事目的,當然
爲了尋訪惠帝下落,勞師動衆大造艦隊更是可笑,惠帝最有可能避往臺灣,爲何七下西
洋過臺灣不入,這方式像是『找』人嗎?一種大膽假設如果成立;那就是惠帝已經開始
建造寶船,成祖只是繼續完成罷了,哪麽有何理由使得惠帝的計劃由燕王繼續完成?恐
怕鄭和下西洋的真正意圖,就在這裏了。

  元朝推行大規模的官營航海貿易活動,主要有三種:
使臣貿易、斡脫貿易和官本船貿易。 如同今天的貿易代表,洋行代理,進出口公司。
元代,朝廷派遣特命使臣,到海外替皇室採辦貨物之事經常有之。 “每歲下番使臣,
進貢希奇物貨”。大德時,朝廷派遣使臣答述丁等“欽資聖旨,懸帶虎符,前往馬合
答束番國。征取獅、豹等物……又愛祖丁等使四起;延桔七年(1320年),"遣馬紮蠻等
使占城、占臘、龍牙門,索馴象"。龍牙門就是指今天的新加坡。
『真臘,在占城南,順風三晝夜可至。隋、唐及宋皆朝貢。宋慶元中,滅占城而並其地
,因改國名曰占臘。』這段敍述,分明占城與真臘有所區別。

整個元代,元朝派出的使臣交馳穿梭子海上,足?遍及海外諸國,甚至遠達東非和北非
,航海貿易之盛在中國歷史上是罕見的。
商人周觀達隨元使出使真臘,後寫成『周達觀真臘風土記』,法人依此篇記載發現吳哥
窟遺址,當時真臘依然是中南半島最富足的國家,周觀達的商人身分更是令人好奇。

...自「港口」北行,順水可半月,抵其地曰查南,乃其屬郡也。又自查南換小舟,順
水可十餘日,過半路村、佛村,渡淡洋,可抵其地曰幹傍,取城五十裏。』
柬國並沒有出海良港,過去唯一的河口港目前由越南所佔領(十七世紀末葡萄牙、西班
牙、荷蘭地圖載KAM KAU港口),越南曾在堅江省美林社『澳腰港』發掘古時帆檣,有
金幣及女妝用具(銅鏡)古物,堅江美林社即澳腰港,扶南古城址在巴棲山(是否即芳
城現址不確定),據說東湖常有神仙出沒,所以稱河仙。

官本船貿易
元朝經營海外貿易還採取了官商合辦的形式,即實行官本船貿易制度。
盧世榮推行的改革觸犯了權貴的利益,爲豪勢要所嫉。次年四月被罷官下獄,後處死。
盧世榮秉政僅四個月,但在財政上頗多建樹,官本船法即其中一項。

爲了推行官本船法,元朝廷一方面投入大筆資金,充作營運本錢。如官本船法創立之時
,就一次投入十萬錠;
元貞元年(1296年),"別出鈔五萬錠、令沙不丁等議規運之法。
所謂"規運","謂以官本營利者"。另一方面又禁止私人下海貿易,規定,"凡權勢之
家,皆不得用已錢入番販賈,犯者罪之,仍籍其家產之半",突出地反映了元朝廷與權
勢豪商之間的利益衝突和尖銳矛盾。元朝統治者這種企圖禁錮私人海商資本,由官方全
面壟斷海外貿易的做法注定是行不通的,盧世榮被誅之後,官本船法雖繼續推行,元朝
廷亦於元貞二年—(1296年)、延桔元年(1314年)、至治二年(1322年)先後多次重申禁令
,由"官自發船貿易",但是權貴豪商仍多違法經商,一般海商也私自泛海貿易,朝廷不
能禁絕,只得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實際上形成了官本船與私人航海貿易並存的局面。
(1323年),元政府不得不宣佈:"聽海商貿易,歸征其稅",官本船廢止、官方獨佔海外
貿易的企圖終於破滅。

1282年元朝四大宗藩國之一的伊利汗國發生政變,馬可波羅受命出使伊利汗國,先由海
路到達忽魯謨斯,然後北上,幫助合罕穩住政局,還參與編輯歷史學名著《史集》。元
朝的海運官員楊樞在大德五年(1301年)率官本船出海,向西到達波斯灣,回國時伊利
汗國派遣使者隨楊樞一起來元朝。1304年楊樞再次出海,到達忽魯謨斯,並採購當地的
白馬、黑犬、琥珀、葡萄酒等滿載而歸。

『真臘,在占城南,順風三晝夜可至。隋、唐及宋皆朝貢。宋慶元中,滅占城而並其地
,因改國名曰占臘。』

商人周達觀隨元使出使真臘,寫成『周達觀真臘風土記』,後法人依此篇記載發現吳哥
窟遺址,當時真臘依然是中南半島最富足的國家,周達觀的商人身分更是令人好奇。

『...自「港口」北行,順水可半月,抵其地曰查南,乃其屬郡也。又自查南換小舟,
順 水可十餘日,過半路村、佛村,渡淡洋,可抵其地曰幹傍,取城五十裏。』
柬國並沒有出海良港,過去唯一的河口港目前歸越南佔領(十七世紀末葡萄牙、西班牙
、荷蘭地圖載KAM KAU港口),越南曾在堅江省美林社『澳腰港』發掘古時帆檣,有金幣
及女妝用具(銅鏡)古物,堅江美林社即澳腰港,扶南古城址在巴棲山(是否即芳城現
址不確定),據說東湖常有神仙出沒,所以稱河仙。

鄭和有六次是成祖派遣,當時宦官當政,最後一次是在宣宗時期,然後官吏卻阻止了這
種航行,寶船焚毀,只有一個理由促成這個艦隊成行,那就是沿襲元朝的『官本錢貿易
』,宮廷宦官通商南洋的企圖,加上撤藩促使燕王『靖難』,大批寶貨回到南京進貢卻
無助民生,也是官吏後來反對的原因吧!可惜鄭和七下西洋的動機證據,以及得回的世
界知識,一併被封閉、淹蓋、燒毀了。

湘巴佬)2003.1.18